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2 21: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读史使人明智, 忘记历史就是忘本!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主要目的:
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万邦来朝、天朝上国)
②“示中国富强”
③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想一想:郑和为什么能够完成远航?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1)统治者的支持。
(2)郑和的才干。(1)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
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
(3)使用指南针,掌握潮汛、信风、
气象的规律。
郑和简介本姓马,小名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地,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郑和下西洋主要概况1405—1433年7次27000多人、200多艘海船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今江苏太仓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红
海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74面课后活动
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
一些地名、庙宇都是以“三宝”
命名,如三宝塔、三宝庙、三宝
城、三宝井、三宝山、三宝洞等。
其中有怎样的历史信息?答:①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
②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
③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
了解和友好往来。优质丝绸
精美瓷器
上等茶叶
漆器
金银货币
海外奇珍换 取贡赐贸易贡赐贸易:郑和下西洋时,平等的与东南亚
各国交进行交流。东南亚各国仰慕我中华之
繁荣,甘愿俯首称臣。因此郑和赠与各国的
礼物便是“赐”,各国首领赠与郑和的礼物
便是“贡”。同时郑和下西洋也打通了贸易
的路线,此后各国便每年来华进贡,同时也
进行贸易。因此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国家的
交流方式是“贡赐贸易"。确立了和平友好、海禁与朝贡贸易
的外交基调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史料三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
(海盗等)。 拓展延伸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
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
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根据以下史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史料一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比较表通过比较说明了什么?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时间早 航程远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的船队规模宏大、组织周密,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船队。史料一史料二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史料三史料三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线,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
伟大的贡献。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74面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答: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对中国沿海的
武装抢劫猖狂。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
严重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
和国家安全。

所以,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战争,是正
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反侵略战争。76面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
《止止堂集》中写到: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年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
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齐读73面材料研读《凯歌》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答:①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
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
②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
休的决心。
③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
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④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思考与讨论: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尽管都名垂千古,但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 戚继光抗倭是中国人第一次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醒 世 恒 言:从西方殖民者入侵的第一天开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也就开始了,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反侵略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斗争传统,使外国列强始终不能灭亡中国。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前期——国势强盛郑和下西洋 明朝中后期——国势衰退向衰落戚继光抗倭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少年强则中国强!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1、黄河下游;朱元璋
2、朱元璋;应天府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行中书省;三司;丞相;中书省
2、皇帝;锦衣卫;东厂;厂卫
3、朱元璋;祖制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五经;朱熹;四书集注
2、八;八股文
(四)经济的发展
1、明代;南美洲
2、苏州;制瓷
3、晋商;徽商例1(1)御史大夫
(2)防止丞相专权,
加强君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作业
1-5 ADBDA 6-10 ADDDA
11(1)焚书坑儒
(2)隋朝(隋炀帝)
(3)焚书坑儒和八股取士都是对文化发展的
破坏,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4)中国古代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优秀
人才,提高了官吏的素质,促进了古代教育
事业的发展。但八股取士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