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集训2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
高频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
考点解读: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例1: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免疫的两种免疫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溶菌酶能使病毒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图1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高频考点2:抗原和抗体
考点解读:抗原:指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抗体: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例2: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高频考点3:健康地生活
考点解读: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例3: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①做广播体操 ②拒绝毒品 ③喝酒 ④长时间上网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图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________(填序号)图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害。
高频考点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考点解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③易感人群。④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病原体;传染源是病原体携带者。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进行治疗、隔离。②切断传播途径: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例4:症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B.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疟原虫是疟疾的传染源
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高频考点5:人类常见疾病
考点解读:肿瘤:一种细胞性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增厚,使动脉壁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来源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例5:心血管健康需要大家共同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B.饮酒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应马上将病人抬上汽车送往医院
D.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高频考点6:防护与急救
考点解读: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用干木棒或其他绝缘体拨开电线,切断电源等。若呼吸极其微弱,则需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是16~18次/分。蛇虫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5~10 cm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溺水:将溺水者转移到岸上,如果浅水中捞起,可双手托住溺水者腹部、令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同时双手臂不时颠颤举动,起人工呼吸的作用。若在深水中营救,应从背部托起头或拉胸位,使溺水者鼻、口露出水面,拖上岸。异物堵塞气管:出现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设法排除气管中的异物。尽快送医院,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煤气中毒: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中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若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脏复苏。
例6:下列关于逃生和急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
B.逃离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时,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C.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
D.地震发生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
一、选择题
1. 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外出旅行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在外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下列采取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煤气中毒的人,转移到通风的地方进行抢救
B.擦破皮肤有血渗出时,可将出血部位消毒冲洗后贴上创可贴
C.当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可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120,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3. 无论中中医或西医,用药不当或急救方法错误都会对生命造成二次伤害,下列关于用药、急救、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处方药就是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依据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简称“OTC”
B.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C.“现代文明病”就是指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D.健康就是指身体结构完好无缺,且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4.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蝇,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蝇属于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5. 目前,禽流感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申报阶段。患者所接种的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体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6. 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面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7. 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吸烟、不吸毒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有些行为就可能会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随地吐痰可能会传播肺癌、胃癌等疾病
B.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会使食物误入气管
C.吸烟会使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诱发多种疾病
D.吸毒会使毒品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降低免疫功能
8.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A.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
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9. 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10.[2018·青岛]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11.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12.[2018·湖州]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1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图是( )
14.[2018·青岛]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15.人体某种免疫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该过程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C.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不是人体先天就有的
16.巴西曾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7.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18.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来源:Z#xx#k.Com]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来源:学科网ZX
19.2011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这5种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艾滋病
3 551
1 059
肺结核
135 848
200
狂犬病[来源:学科网]
98
90
乙型肝炎
117 553
65
流行性出血热
609
9
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B.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 D.居室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20.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超过人体的抵抗力时,就会引发疾病。
(1)小柯用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如图)。当①侵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 ,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侵入人体的①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今年3月以来许多学生感染诺如病毒而得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患病孩子属于 。
22.据国家疾控中心介绍,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H7N9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2)对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隔离治疗,从预防措施上属于 。
(3)若H7N9病毒疫苗研发成功,接种H7N9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H7N9病毒的 ,当H7N9病毒再次侵入时,该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免疫,这是人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
23.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的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________免疫的作用。(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为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即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24.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 。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克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克。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 小时才能消耗完4.5克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 。
25.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的成就。细胞自噬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即分解自身细胞蛋白或细胞的有关结构。当饥饿时,生物体会“应急”,能分解体内非必需的细胞成分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当被感染时,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他还找到了自噬机制背后起控制作用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 。
(2)吞噬细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该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下列关于细胞自噬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
B.细胞自噬机制紊乱,身体可能患病
C.生物体适当饥饿,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减弱
26.近年来,寨卡病毒病在许多国家爆发和流行。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新型疫苗研发,以有效地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
(1)对疫区进行灭蚊是预防该传染病措施中的 。
(2)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7.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不具有________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除“____________”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4)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人们宣传哪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4年在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截至12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近20000例,死亡6000多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埃博拉出血热与下面哪一项传染病的病原体相同________。
①肺结核 ②流感 ③蛔虫病 ④中东呼吸综合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埃博拉病毒变异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主要原因是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疫区的人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填代号)。
①隔离病人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③接种疫苗 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4)如图反映出小白鼠先后接种某种疫苗后,血液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情况。图中显示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数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且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预防接种通常应进行两次或多次。上述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__免疫。
29.[2018·衢州]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30.病毒性感冒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若未治愈也可能引发细菌性肺炎等其他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对病毒性感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称为 。
(2)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这个过程属于人体免疫类型中的 。
(3)肺炎球菌是能导致肺炎的一种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细菌性肺炎发生时,人体内的 (填一种血细胞)数量会增加。
专项集训2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
高频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
考点解读: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例1: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免疫的两种免疫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溶菌酶能使病毒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图1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图二中的溶菌酶能使病毒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而,不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图一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不是第二道防线,B错误;图一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图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而不是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错误;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答案:D
高频考点2:抗原和抗体
考点解读:抗原:指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抗体: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例2: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解析: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答案:D
高频考点3:健康地生活
考点解读: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良好状态。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例3: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①做广播体操 ②拒绝毒品 ③喝酒 ④长时间上网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图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________(填序号)图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害。
解析:(1)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2)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3)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①②图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③④图的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害。
答案:(1)社会适应能力 (2)心情愉快 (3)①② ③④
高频考点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考点解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①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动物。②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③易感人群。④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病原体;传染源是病原体携带者。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①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进行治疗、隔离。②切断传播途径:对生活用具进行消毒,消灭媒介动物等。③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例4:症疾由侵入人体的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进行传播。疟疾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疟原虫的发育,治疗疟疾效果显著,将疟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B.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疟原虫是疟疾的传染源
D.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隔离并用青蒿素治疗患者属控制传染源,A正确;消灭传染疟疾的蚊子属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疟原虫是传染病疟疾的病原体,C错误;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属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答案:C
高频考点5:人类常见疾病
考点解读:肿瘤:一种细胞性疾病,由细胞不正常分裂产生,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的最大特点是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组织。动脉硬化:由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增厚,使动脉壁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导致。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等。[来源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糖尿病:血糖浓度高,肾脏无法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随尿液排出。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治疗办法为注射胰岛素制剂,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例5:心血管健康需要大家共同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B.饮酒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加重心脏负担
C.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应马上将病人抬上汽车送往医院
D.只要合理膳食,就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解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A正确;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舒筋活血、御寒壮骨,B错误;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C错误;合理膳食,多参加体育锻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如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与遗传有关,即使改变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也无法预防.现在心血管疾病出现低龄化倾向,青少年也时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D错误。
答案:A
高频考点6:防护与急救
考点解读:触电: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用干木棒或其他绝缘体拨开电线,切断电源等。若呼吸极其微弱,则需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是16~18次/分。蛇虫咬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5~10 cm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蛇毒扩散,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溺水:将溺水者转移到岸上,如果浅水中捞起,可双手托住溺水者腹部、令其腰背向上,头脚下垂,使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同时双手臂不时颠颤举动,起人工呼吸的作用。若在深水中营救,应从背部托起头或拉胸位,使溺水者鼻、口露出水面,拖上岸。异物堵塞气管:出现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设法排除气管中的异物。尽快送医院,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煤气中毒: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中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若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跳停止,应进行心脏复苏。
例6:下列关于逃生和急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
B.逃离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时,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C.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
D.地震发生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
解析:人体是导体,发现有人触电,若立即用手去拉,会造成施救者也触电,正确的做法是应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电线挑开,故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燃烧时的烟气因温度高、密度小而向高处飘散,因此,逃离浓烟密布的火灾现场时,应俯身并用湿毛巾遮盖口鼻,说法正确,B不合题意;被毒蛇咬伤后,在伤口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或止血带结扎是正确的,这样可以防止毒素通过心脏流到全身,对人造成更大的危害,说法正确,C不合题意;面积比较小的房间相对牢固,支撑物也较多,在地震逃生时可以选择,如果来得及应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更加安全一些,说法正确,D不合题意。
答案:A
一、选择题
1. 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①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图②皮肤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A不正确;图②皮肤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图③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都属于第一道防线,B不正确;图③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图④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C不正确;图①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图④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都属于第二道防线,D正确。
答案:D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外出旅行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在外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下列采取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煤气中毒的人,转移到通风的地方进行抢救
B.擦破皮肤有血渗出时,可将出血部位消毒冲洗后贴上创可贴
C.当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可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120,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答案:D
3. 无论中中医或西医,用药不当或急救方法错误都会对生命造成二次伤害,下列关于用药、急救、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非处方药就是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依据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简称“OTC”
B.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C.“现代文明病”就是指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D.健康就是指身体结构完好无缺,且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解析:非处方药就是可以自己到药店购买,依据说明书使用的药物,简称“OTC”,A正确;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B正确;“现代文明病”就是指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正确;身体没病完好无损,且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是传统的健康观,不是健康的真正内涵,D错误。
答案:D
4.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蝇,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传染源
B.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微丝蝇属于传播途径
D.消灭蚊子及其幼虫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解析: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A正确;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B正确;徽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所以属于病原体.C错误;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属于传播途径.D正确。
答案:C
5. 目前,禽流感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申报阶段。患者所接种的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体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给患者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禽流感的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C
6. 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面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前,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抗体是0;注射乙肝疫苗后,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逐渐增多,当抗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抗原被抗体清除,因此抗原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为0;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或者终生保留。
答案:B
7. 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吸烟、不吸毒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有些行为就可能会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随地吐痰可能会传播肺癌、胃癌等疾病
B.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会使食物误入气管
C.吸烟会使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诱发多种疾病
D.吸毒会使毒品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降低免疫功能
解析:痰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后痰中的病菌会随着痰的蒸发而飘散到空气中,并被健康人吸入呼吸道和肺内而导致患呼吸道传染病,但不会传染胃癌,A错误;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会使食物误入气管,B正确;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能诱发多种疾病,C正确;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等,D正确。
答案:A
8.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A.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
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解析: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预防艾滋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饭前便后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答案:B
9. 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解析: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
答案:C
10.[2018·青岛]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
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
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
答案:D
11.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水痘疫苗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接种的水痘疫苗所属的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B
12.[2018·湖州]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
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答案:A
1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图是( )
解析: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ABC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第三道防线,D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14.[2018·青岛]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体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答案:B
15.人体某种免疫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该过程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C.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不是人体先天就有的
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B正确;图中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C错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人人生来就有,D错误。
答案:B
16.巴西曾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A正确;寨卡病毒的最大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属于生物,B错误;该病的传播途径是虫媒传播,流感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可见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不相同,C错误;该病的传播途径是虫媒传播,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答案:A
17.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流感患者属于易感人群
B.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C.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心理更健康
D.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
解析: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A错误。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B正确。在生活中,健康比金钱更重要;学会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健康的重要方面,C正确。人的身体需要多种营养素,要做到合理膳食,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D正确。
答案:A
18.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来源:Z#xx#k.Com]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来源:学科网ZX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能力。
答案:A
19.2011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这5种传染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艾滋病
3 551
1 059
肺结核
135 848
200
狂犬病[来源:学科网]
98
90
乙型肝炎
117 553
65
流行性出血热
609
9
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B.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 D.居室消毒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表格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都是有病原体引起的.A符合题意。接种疫苗,即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目前还没研制出疫苗,还不能通过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B不符合题意。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C不符合题意。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对居室消毒不能切断传播的途径,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0.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解析: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A正确;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B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有作用而不是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C不正确;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D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超过人体的抵抗力时,就会引发疾病。
(1)小柯用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如图)。当①侵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 ,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2)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侵入人体的①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今年3月以来许多学生感染诺如病毒而得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患病孩子属于 。
解析:(1)“小柯用漫画表示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如图)。当①侵入人体之后”,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相应的免疫力”。(2)如果人体自身免疫力低,侵入人体的①会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今年3月以来许多学生感染诺如病毒而得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患病孩子属于传染源。
答案:(1)抗体 (2)传染源
22.据国家疾控中心介绍,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H7N9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2)对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隔离治疗,从预防措施上属于 。
(3)若H7N9病毒疫苗研发成功,接种H7N9疫苗后,人体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H7N9病毒的 ,当H7N9病毒再次侵入时,该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做 免疫,这是人保卫自身的第三道防线。
解析:(1)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2)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对临床确诊为H7N9禽流感患者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3)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H7N9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1)蛋白质 (2)控制传染源 (3)抗体 特异性
23.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的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________免疫的作用。(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为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即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解析:(1)“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阻挡作用,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其中合理的有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故选BE。
答案:(1)非特异性 (2)BE
24.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 。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克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克。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 小时才能消耗完4.5克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 。
解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类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糖尿病。(2)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克。一包零食中含有4.5克脂肪,所以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在4.5÷6=0.75(小时)才能消耗完4.5克脂肪。(3)若摄取糖类过多而体力活动过少,就会导致体内多余的糖类转化为脂肪,造成肥胖。
答案:(1)糖尿病 (2)0.75 (3)体内多余的糖类转化为脂肪
25.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的成就。细胞自噬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即分解自身细胞蛋白或细胞的有关结构。当饥饿时,生物体会“应急”,能分解体内非必需的细胞成分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当被感染时,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他还找到了自噬机制背后起控制作用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 。
(2)吞噬细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该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下列关于细胞自噬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
B.细胞自噬机制紊乱,身体可能患病
C.生物体适当饥饿,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减弱
解析:(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吞噬细胞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3)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A正确;细胞自噬的异常导致癌细胞的出现,B正确;细胞自噬受到各种胁迫信号的诱导,在饥饿状态下细胞质中可溶性蛋白和部分细胞器被降解成氨基酸等用于供能和生物合成,这是真核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C错误。
答案:(1)呼吸作用 (2)非特异性 (3)C
26.近年来,寨卡病毒病在许多国家爆发和流行。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新型疫苗研发,以有效地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
(1)对疫区进行灭蚊是预防该传染病措施中的 。
(2)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进行检疫检查、对机场和车站进行消毒、对疫区进行灭蚊,这些措施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2)出生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只是对相应的病原体其作用,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特异性
27.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尤以年轻人居多。其实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基本就不会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不具有________结构的生物体。
(2)目前,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除“____________”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
(4)日常生活中,你会向人们宣传哪些预防艾滋病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它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2)传染病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易感人群。(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图中除“一般接触”这种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但只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上艾滋病。(4)与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答案:(1)艾滋病病毒 细胞(2)易感人群(3)一般接触(4)一般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28.2014年在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截至12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近20000例,死亡6000多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埃博拉出血热与下面哪一项传染病的病原体相同________。
①肺结核 ②流感 ③蛔虫病 ④中东呼吸综合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埃博拉病毒变异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主要原因是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疫区的人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填代号)。
①隔离病人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③接种疫苗 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4)如图反映出小白鼠先后接种某种疫苗后,血液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情况。图中显示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数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且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预防接种通常应进行两次或多次。上述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__免疫。
解析:(1)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是病毒,引起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也是病毒。(2)由于基因突变,使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类型。(3)①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和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都是防止病原体到达健康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4)第一次可知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一次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而且产生的量较少。在第二次感染时,虽时隔一段时间,但抗体不像上一次那样感染后要过一段时间才产生,而是迅速产生足量的抗体.这种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1)B (2)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3)②④(4)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特异性
29.[2018·衢州]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Ⅰ.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1 (2)防止喷洒的浸出液的浓度稀释
(3)烟草浸出液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或烟草浸出液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30.病毒性感冒通常一周左右可痊愈,若未治愈也可能引发细菌性肺炎等其他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对病毒性感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称为 。
(2)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这个过程属于人体免疫类型中的 。
(3)肺炎球菌是能导致肺炎的一种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细菌性肺炎发生时,人体内的 (填一种血细胞)数量会增加。
解析:(1)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对病毒性感冒缺乏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给易感者注射流感疫苗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肺炎球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人体内的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时,人体的白细胞数量增加。
答案:(1)易感人群(2)抗体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3)细胞核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