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景物的近大远小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5.景物的近大远小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02 22:2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景物的近大远小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2、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2重点难点
1、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感知与体验
1.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
活动2【讲授】探究规律
?1、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怎样?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2、学生讨论:怎样表现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如何把他们设计到同一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颜色上又如何区分?
得出结论:首先要表现出近大远小的关系,色彩的选择上要注意把近处的色彩运用得鲜艳明亮一些,远处的物体色彩要概括模糊一些。
活动3【练习】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自主命题,独立创作“近大远小”的画面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4【活动】作品展示、评价
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运用“透视”一词描述同学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