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B.?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C.?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D.?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2.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
4.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听小骨的振动???? ?C.?鼓膜的振动?????????D.?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5.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
力下降,上述细胞位于(?? )
A.?外耳道??????????????????????????????????B.?鼓膜??????????????????????????????????C.?耳蜗??????????????????????????????????D.?咽鼓管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7.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出次声波、
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超声波???????????????????????????????B.?紫外线???????????????????????????????C.?可见光???????????????????????????????D.?无线电波
第7题图 第8题图
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是几种
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
A.?狗??????????????????????????????????????B.?猫??????????????????????????????????????C.?蝙蝠??????????????????????????????????????D.?海豚
9.红光、绿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则另一种色光是(?? )
A.?黄光?????????????????????????????????????B.?橙光?????????????????????????????????????C.?紫光?????????????????????????????????????D.?蓝光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透过树丛的光束 ????????????????? ???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 ???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11.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12.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B.?acd??????????????????????????????????????C.?ab??????????????????????????????????????D.?cd
级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
1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能吸收红光?????????????C.?桃花能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
?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15.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
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6.人的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
示,为矫正视力应当配戴眼镜片为________的眼镜。(均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睛,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
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睛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远视。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如图甲所示,将蜡烛放在图中a处,在右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像,看到的像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对应。
如图所示,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找一个角度使你刚好看
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在同学逐渐把水加入到杯中的过程中,
硬币 上的B点和C点能先后被你看到。
(1)你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
αB________αC。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米。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________。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如图所示,在海洋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声波。
如果经4秒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水深为________米(海水中声速是1 500米/秒)。但是,声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30分)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________厘米。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
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____(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____(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24.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
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
接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a)?? ??????????????? ?????????图(b)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
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
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26小题14分;27小题6分;28小题6分;共26分)
26.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
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通过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②]外耳道;之后,
请写出之后声波到达大脑形成听觉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4)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5)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张开,使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
持平衡,防止胀痛。
27.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
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________。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
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________,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________。
28.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
(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
(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________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 ?????。
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D 3. A 4. C 5. C 6. C 7.A 8.A 9. D 10. D 11. B 12.A 13. C 14. A 15. A
二、填空题
16. 凸透镜;凹透镜
17.远视眼;A
18.正立;放大;虚;B
19. (1)浅(2)=
20. 4.2
21. 120°
22. 3000;真空不能传声
三、实验探究题
23. (1)20.0 (2)下(3)C;投影仪
24. (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3)不能;虚(4)不变
25. (1)不合理;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四、解答题
26. (1)耳廓(2)半规管;前庭(3)⑨→⑧→⑤(4)[⑥]咽鼓管(5)咽鼓管;鼓膜
27. (1)折射光线消失(2)光斑消失(3)不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
28. (1)甲(2)等于(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