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2 23: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 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 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学生对于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3.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知道日本、天竺;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时间。
史料实证
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历史理解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学习目标】
1. 以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2. 了解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布局特点,知道长安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3. 学习玄奘、鉴真等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展示)
[展示图片]
/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提出问题]这幅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历史史实?
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景。
[教师总结]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当时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这批使者称为什么?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提出问题]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学习哪些中国文化?
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
[展示图片]日本的和同开珎
/
[教师总结]1970年西安南郊出土了两瓮唐代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银币。郭沫若考证,此币铸于708年(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然后由遣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这是中日交往的见证。
[提出问题]派遣唐使来华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过渡]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唐朝时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难,历史上就有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这位交流使者是谁呢?
鉴真。
[展示图片]
/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朝时期,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最终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师提问]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展示)
[展示图片]
/
新罗地图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到地图,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
[教师提问]新罗与唐朝有哪些交往的史实?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教师过渡]那么,有一位唐朝高僧去西行,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后人根据他的经历编写了小说《西游记》,这个高僧是谁?
(三)玄奘西行(展示)
[展示图片]
/
[教师提问]根据图片分析,这位历史人物是谁?
玄奘。
[教师提问]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
天竺。
[教师提问]天竺是今天什么地方?
指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展示图片]
/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活动探究]时光倒流,小明回到唐朝,跟随高僧玄奘一起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法,指出小明同学和高僧玄奘当时是受到哪一皇帝的支持前往天竺的?请指出他们西行的路线。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太宗。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经天山到达葱岭,最终到达天竺。
[教师提问]玄奘取得了哪些历史功绩?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分析]
材料一 如图是鉴真东渡船的想象图。天宝十二年(753年)双目失明66岁的鉴真乘坐这种木船,不避艰险,第6次东渡日本,754年,终于到达日本。
/
材料二 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1)材料一,跟鉴真同时乘船去日本的还有一些日本人,这些人被称做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的对外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1)和他同船去的人被称为“遣唐使”。
(2)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三、本课小结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