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3节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3节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04 10: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初三
授课地点
?
课时数
1
设计者
?
单位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节为电路连接的基础实验操作课,是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重点。教材分为三个部分,从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最后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解读:
2011版《课标》在此知识要求上基本没有改变。属技能性目标,要求能够独立操作,同时是学生必做实验。在知识方面属“理解与简单应用”层次要求,应使大多数学生会设计简单的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⑴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知道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 ⑵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⑶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电路;
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归纳分类,体验等效,经历运用物理学科的专业思维看待问题的过程;
⑵尝试根据学习的知识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⑵解决问题过程中,与同学交流、合作; ⑶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电,但面对纷杂的电路问题,没有想过去探究电路的连接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电路和元件符号,并练习了简单电路图的画法,但尚不熟练,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初学电学,普遍对电路的连接有兴趣。
初始能力与信息素养:
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素养。有一定的作图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描述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现象,能较好的交流。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重? 点
(1)会识别、会画、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2)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设计简单的电路。
自主设计,分类归纳,实际操作;
分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
应用巩固。
难? 点
(1)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接并联电路;
?
?
(2)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电路。
实物图帮助排除障碍;
通过节点法,结合PPT,体会并联电路中不同的连接方法。
实际电路板操作结果,学生设计,再连接实物验证体会。
教学环境选择和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展台
演示器材:自制电路板4个、电铃一只、磁吸式电路元件。
学生分组器材:电源(电池组2节)1个、开关2只、灯座2个(配小灯泡)、电动机1个、导线若干(每2人1组)
板书设计
???????????????? §15.3?? 串联和并联
一、串联???????????????????????????????
1.电路图
?
?
?
?
电路特点:
(1)电流路径只有1条
(2)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
3.开关作用:控制所有用电器
?
?
?
?
?
?
?
?
教学策略与教法
1.认识串、并联电路——学生设计电路图,引导学生归类分析。
2.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师演示探究、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体验式学习。通过情境创设,引发讨论,解决问题。
3.生活中的电路——采用设计电路的形式,教师演示组装好的电路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落实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生成,实施“探究式学习”。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设计、探究,并能及时得到操作验证,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思维中。以物理知识为载体,挖掘学生潜在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采用归纳分析、分组实验、问题解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学生的讨论交流、有效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
媒体
设计意图、依据
引入
2min
?
课前小游戏:教师拿出一个实物电路板,如图1,板的正面有4个开关,教师躲在板的反面,当一名同学闭合任意一个开关时,教师都能准确判断出闭合的是哪个开关。
这是为什么呢?将反面面向同学,如图2,发现闭合任意一个开关,就有对应的一盏灯发光。
那么,这些灯是怎么连接的呢?引入课题——(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串联与并联。
?
?
?
?
?
?
?
?
?
?
?
?
?
?
?
?
实物
器材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欲望,引入课题;
感受物理的实用性。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参与游戏和活动;
互动游戏,引出课题。
新课
教学
30min
?
◆环节一:设计电路,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用一个电源、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
?
?
?
?
?
PPT
?
图片
?
动画
?
?
?
?
学案
?
?
?
演示器材
1.鼓励学生多画出几种电路;
2.提示,改变不同的位置;
?
?
3.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
?
感受物理学的简洁美和专业性。
?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思考;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
展示设计的电路图;
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辨别几种电路的连接方式
提出问题;
巡视指导,并注意记录不同的学生的电路图;
根据电流的流向和路径进行分类,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定义。
?
◆环节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一)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的开关对电路的影响
——演示实验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的开关对电路的影响
——分组实验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
——提出问题:教室里面的灯是串联好?还是并联更好?
教师演示:实际生活中,若一盏灯烧坏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问题:判断图4中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结合生活:
(1)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之间的
连接方式?依据?
(2)路灯的连接方式?依据?
(3)节日里的小彩灯,若一盏灯坏了,
则其它小彩灯都不亮。则判断出它们的连接方式?
?
器材
?
?
学案
?
?
实物器材
1.串联电路的开关位置问题较为简单,用磁吸式演示器材可以很好的解决;
2.体验式学习;
3.教师应抓住机会,注意情感激励,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个体对话对学生的学习激励效果会更显著;
4.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安全操作;
5.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得出串联电路开关的作用;
分组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的开关对电路的控制情况;
?
?
?
结合演示实验,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的影响情况。
演示,启发。
巡视;
提示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与鼓励与指导;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点拨。
?
演示、设问、调动学生思维
?
◆环节三:应用知识——设计电路
?1.用图4所提供的器材设计电路,要求:开关S1只控制灯L1,开关S2只控制灯L2.。
请先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
?
?
?
?
?
?
?
?
?
2.教师展示电路板,S1控制电动机,S2控制灯泡。两个互不影响。
设计电路图,并连接图5中的实物图。
?
?
?
?
?
?
?
?
?
?
3.思考:2题中,若保证灯泡发光的时候,电动机都在工作,即闭合S1,电动机工作,但灯泡不工作;再闭合S2,灯泡工作;断开S1,电动机和灯泡都停止工作。设计电路图。
?
?
学案
?
?
?
?
?
?
?
?
?
实物器材
?
?
?
?
?
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容易解答的问题使产生成就感;
2.拓展到实际生活。
3.设计电路的策略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3.体验稍有难度的设计问题;
4.换用不同的用电器,拓展知识;
5.结合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学生的活动
教师的活动
设计电路;
交流讨论。
巡视;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与恰当的提示;
注意共性问题。
演示电路板,将问题进一步提升。
知识
拓展
解密引入环节的小游戏
多媒体展示电路图生活中复杂的电路都是有基本的串并联电路组合而成。例如,一开始这个小游戏,实际上就可以实现病床呼叫的功能,我们可以在干路上增加一个电铃(教师组装好)这样,一个开关闭合,电铃响,护士看向电路,根据指示灯判断是哪个病床。(对应电路图用PPT展示)
器材
PPT
?
1.解答课前小游戏;
2.感受运用知识可以解答看似复杂的问题3.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进一步拓展知识。
延伸
实验
◆开关的串联和并联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究以下两个小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器材,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开关的串并联。
?
?
?
?
?
?
图7中,当开关S1、S2____________,灯亮。??????
图8中,当开关S1、S2____________,灯亮。
器材
?
学案
从用电器的串并联到开关的串并联,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性的发展,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深层次的学习机会。
作业
布置
课本P43起1—5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课本
回归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