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人:马号中心小学 潘文居
作家简介:
老舍(l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我这一辈子》、《离婚》、《骆驼祥子》等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腊月 拜年 初旬 展览 蒜瓣 熬腊八粥 饺子 翡翠 看花灯 栗子 鞭炮 杂拌儿 过小年 风筝 爆竹 酸醋 娴熟 逛庙会 残灯末庙 守岁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吃团圆饭
学习新词:
熬腊八粥 过小年 吃团圆饭
守岁 拜年 逛庙会 看花灯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传统习俗与文化
时间 给你的印象 风俗习惯 详写、略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贴对联、贴年画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守岁
逛庙会
看花灯
吃元宵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月初旬-正月十九
1、阅读28-29页的阅读链接内容,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说家乡的春节有什么习俗?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