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3 15:4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
班级: 姓名: 考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基础知识(共4小题,28分):
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雪被(bèi) 簇(cù)新 干瘪(bié) 旌(jīng)旗
B、血雨腥(xīng)风 卧(wò)听 装饰(shì) 阎(yán)罗
C、谎(huǎng)言 蠢(cún)笨 舵(duò)手 胚(pēi)芽
D、迷惘(wàng) 捷(jiě)报 寂寞(mò) 蜿(wān)蜒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疲惫 烽烟 郊原 飞翔 血雨腥风
B、千绳 绯红 迷惘 艰难 取义成仁
C、飞翔 火焰 号叫 恐下 伤痕累累
D、胆怯 悬牙 高傲 愤怒 悬崖勒马
3、课文默写(10分):
(1)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 ,沸腾的我;(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统一》聂鲁达)
在陈毅的《梅岭三章》中,展现了诗人对后来者的勉励的是:
, 。
文学常识(10分) :
舒婷,原名龚佩瑜,诗人, 的代表诗人之一,其代表作有诗集: 。  
高尔基,苏联作家,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童年》、 、 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
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现代文阅读(共两小题,32分)
1、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17分):
信任的距离最短
樊富庄
①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去看马戏,看见那些在高空中飞来飞去的人抓住对方送过来的秋千,万无一失,我真是佩服极了。“他们不害怕吗?”我问父亲,“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对方靠得住。”最疼爱我的父亲转过头来轻声说。
②是的,生命中不容出错,彼此都必须顾及对方的安全。我们生活也是如此。人活在世上需要信任别人,犹如需要空气和水。我们如果不信任别人,对人便无法诚恳;我们如果戴着面具,不能真诚对人,试想那会有多么拘束和难受。一天到晚都提防着别人,会害得我们心神疲惫。要想受人尊敬和爱戴,你就得先信任别人。有了信任,才会有爱。信任是爱的前提。
③心理学家说:我们不但可以防护别人,而且在许多方面也会影响别人。信任或防范,能铸就别人的性格。如果和信任我们的人相处,我们会放心自在。
④记得有个故事,英国南部有一监狱,狱长的太太差不多每天都到监狱里去。犯人活动的时候,她的孩子往往和他们一起玩,她也和犯人交谈。别人总是提醒她提防点儿,她说她并不怕,也不担心。
⑤因为她信任那些犯人,她所表现出的一切言行都是真诚而又善意的,犯人们喜欢她,他们可以与她平等地交谈、说笑,心与心是畅通的,没有什么隔膜,他们相处得很好。当有一天她突然病故后,消息立即传遍了监狱,犯人们都聚集在大门口表示哀悼。看守长看见那些犯人默默无语难过的样子,便把狱门敞开。从早到晚,犯人们都排着长队到停放遗体的地方去向她作最后的告别。他们的四周并无高墙、电网,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逃跑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告别之后,他们都回到了监狱里。这就是犯人们对这位老太太表示出的敬爱,因为她在世时曾经信任他们。时至今日想起这个故事,我依然被这个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也是信任的魅力所在。
⑥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信任,而彼此相处得融洽与否,全靠信任的程度。老师要是能使落后的学生相信他对他们满怀好意,那么,他的教育就成功了。精神病专家往往要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劝导精神错乱的病人信任他们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动手治疗。人对人必须怀有好感,彼此信任,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才不至于过得缺少生机和快乐。信任是快乐的源泉。
⑦那么。我们为什么这样难以互相信任呢?这是因为我们害怕,害怕上当受骗、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或嘲笑,于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在交往中戴着面具,虚假的亲热、用心的设防、无缘的猜疑、盲目的算计、糊涂的封闭。
⑧ 信任别人的人,日常待人接物是与众不同的。有一次我听到一个人形容他所认识的一个女人:“她见到人便伸出两只手来迎接,仿佛是在说:‘我从内心深处信任你!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高兴!’而当你离开她的时候,也会感到心里非常愉快,甚至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⑨不相信别人,就很难做成大事。你发出了怎样的信息,就得到怎样的回报。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真情付出,心灵交会。所以,心与心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信任。换言之,心与心之间最大的距离就是不信任。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心论点.(3分)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父亲带我去看马戏”这件事?(4分)




(3)文章④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4)你如何看待“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为人处世观呢?(3分)



(5)结合本文第②第⑨两段,请用精炼的语言写出你对“信任”含义的理解 (3分)




2、阅读下列古文,回答问题(15分):
送东阳马生序(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 走送之 (2)援疑质理
(3)俟其欣悦 (4)媵人持汤沃灌
(5)腰白玉之环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时,运用 (表达方式),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通过 (写法),告诫马生锦衣玉食只是外在的享受,学习知识才是人生的追求。(2分)



4、宋濂家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当代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4分)



三、作文(40 分):
请以“我飞翔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4小题,28分)
1B
2A
(1)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2)所有树木无非一颗
(3)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4、(1)朦胧诗派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2)《在人间》《我的大学》
(3)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现代文阅读(共两小题,32分)

、(1)人与人应该相互(彼此)信任(共3分。意思对即可)
(2)以故事引出论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人需要彼此信任这一观点。(2)以故事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每点2分)
(3)举例论证,论证了信任别人的重要意义——信任可以影响别人,能铸就别人的性格.(共4分。论证方法2分,作用2分)
(4)示例一:我认为这种为人处世观不可取.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那么人与人之间就缺少了彼此的信任,会活的很累,生活便会少了很多乐趣.我们应该真情付出,彼此信任,才能更融洽地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为人处世观有时确有必要,社会比较复杂,我们青少年缺乏社会阅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学会保护自己,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共4分。意思对即可)
(5)(1)信任是待人时的真情付出、心灵交会。(2)信任是坦诚相待,彼此尊重。(共3分,答出一点即可。)
(二)1(5分)(1)跑(2)询问(3)等待(4)热水(5)腰佩
2(4分)(1)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2)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 (2分)描写,对比
4(4分)作者的学习态度值得学习,嗜学忘忧是一种境界,要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尊师敬师是一种美德,在他身上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学生应记取并践行的。(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