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03 13:5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9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电解池内有一价的电解液,ts内通过溶液内截面S的正离子数是n1,负离子数是n2,设元电荷为e,则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正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方向从A→B,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方向B→A
B. 溶液内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移动,电流抵消
C. 溶液内电流方向从A到B,电流I=
D. 溶液中电流方向从A到B,电流I=
2.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  )
A. 4.8×10-6A
B. 3×10-13A
C. 3×10-6A
D. 9.6×10-6A
3.图甲是一个三输入的或门,下列图象的四个晶体二极管电路中,符合图甲的是(  )




A.     B.
C.     D.
4.甲、乙两根异种材料的电阻丝,其长度之比是 1∶5, 横截面积之比是 2∶3, 电阻之比是 2∶5, 外加电压之比是 1∶2, 则甲、乙两根电阻丝的电阻率之比是(  )
A. 2∶3
B. 3∶4
C. 4∶3
D. 8∶3
5.R1=16 Ω,R2=4 Ω,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欲使两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则(  )
A. 给R1串联一个Ω的电阻
B. 给R1并联一个Ω的电阻
C. 给R2并联一个4 Ω的电阻
D. 给R2并联一个12 Ω的电阻
6.用多用电表测直流电压U和测电阻R时,若红表笔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则(  )
A. 测U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测R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出多用电表
B. 测U、测R电流均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C. 测U、测R电流均从红表笔流出多用电表
D. 测U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出多用电表,测R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7.以下给出几种电学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四个图象都是伏安特性曲线
B. 这四种电学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C. 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是非线性元件
D. 这四个图象中,直线的斜率都表示元件的电阻
8.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三个电阻,已知R1∶R2∶R3=1∶9∶18,则电路工作时,电压U1∶U2为(  )

A. 1∶6
B. 1∶9
C. 1∶3
D. 1∶2
9.图中(a)、(b)、(c)表示“或”门、”与”门或者“非”门的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c)为输入信号,(b)为输出信号,则该电路是“或”门电路
B. 若(a)为输入信号,(b)为输出信号,则该电路是“非”门电路
C. 若(b)、(c)为输入信号,(a)为输出信号,则该电路是”与”门电路
D. 若(a)、(b)为输入信号,(c)为输出信号,则该电路是”与”门电路
10.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时,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实验中发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而电压表的指针不动,下列原因可能的是(  )

A. 灯泡中灯丝已烧断
B. 滑片接触不良
C. 灯泡内部短路
D. 滑动变阻器A端接触不良
11.如图是一个简单的车门报警电路图,图中的开关S1、S2分别装在汽车的两扇门上,只要有车门打开(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发光二极管就发光报警,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ε,r则对电流表、电压表、门电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门打开,即S1,S2都断开,I变小,U变大,是与门
B. 两车门打开,即S1,S2都断开,I变小,U变大,是非门
C. 只要有一个车门打开,即S1或者S2打开,I变小,U变大,是或门
D. 只要有一个车门闭合,即S1或者S2打开,I变大,U变小,是与门
12.将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R的电阻丝均匀拉长到原来的5倍后,其电阻变为250 Ω,则R的阻值为(  )
A. 10 Ω
B. 50 Ω
C. 1 250 Ω
D. 6 250 V
13.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具有很大的电阻,经实验测得髓质的电阻率为ρ=8×106Ω·m.某生物体中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看做高20 cm、半径为4 cm的圆柱体,当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100 V时,该神经发生反应,则引起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最小电流为(  )
A. 0.31 μA
B. 0.62 μA
C. 0.15 μA
D. 0.43 μA
14.某同学对四只电阻各进行一次测量,把每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在U-I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如图中a、b、c、d四个点,其中阻值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15.在基本逻辑电路中,当所有输入均为“0”时,输出是“1”的是(  )
A. “与”门电路
B. “或”门电路
C. “非”门电路
D. 都不可能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2 V,定值电阻R1=R2=R3=10 Ω.则电压表的读数为(  )

A. 6 V
B. 4 V
C. 8 V
D. 12 V
17.下列电路中属于“与”逻辑电路的是(  )



A.    B.
C.    D.
18.电路中,每分钟有6×1013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6m2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
A. 0.016 mA
B. 1.6 mA
C. 0.16 μA
D. 16 μA
19.已知通过三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I1∶I2∶I3=1∶2∶3,则三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R1∶R2∶R3为(  )
A. 6∶3∶2
B. 2∶3∶6
C. 1∶2∶3
D. 2∶3∶1
20.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电阻阻值R1=R2=R3,接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A. 1∶1∶1
B. 1∶2∶2
C. 1∶4∶4
D. 2∶1∶1
第Ⅱ卷
二、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如图所示是静电除尘器示意图,A接高压电源的正极,B接高压电源的负极,AB之间有很强的电场,空气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奔向正极A的过程中,遇到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吸附到正极A上,排出的烟就成为清洁的了.已知每千克煤粉会吸附nmol电子,每昼夜能除尘mkg,计算高压电源的电流强度I.(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一昼夜时间为t)

22.为了测定液体的电阻率,工业上用一种称为“电导仪”的仪器,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如下图所示,A、B是两片面积均为1 cm2的正对着的正方形铂片,相互平行,间距d=1 cm,把它浸没在待测的液体中,若通过两根引线加在两铂片上的电压U=6 V,测得电流I=1 μA,求这种液体的电阻率是多少?

23.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原理图.当使用O、A两接线柱时,量程为3 V;当使用O、B两接线柱时,量程为15 V.已知电流计的内阻Rg=500 Ω,满偏电流Ig=100 μA.求分压电阻R1和R2的阻值.

24.如图所示的长方体是用电阻率为ρ的均匀金属制成的,长度为2L,其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L,若将它的a、b端接入电路时的电阻为R,则将它的两个侧面上的c、d端接入电路时的电阻是多少?





答案
1.【答案】D
【解析】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就是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也是电流方向,有正负电荷反向经过同一截面时,I=公式中q应该是正、负电荷量绝对值之和.故I=,电流方向由A指向B,故选项D正确.
2.【答案】A
【解析】电子枪2 s发射的电荷量q=6×1013×1.6×10-19C=9.6×10-6C,所以示波管中的电流大小为I==4.8×10-6A,故A正确,B、C、D错误.
3.【答案】A
4.【答案】C
【解析】由电阻定律知:R=ρ得ρ=,与电压无关.=,所以选C.
5.【答案】B
【解析】R1=16 Ω,R2=4 Ω,它们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一定不等,要使电压相等,必须给大电阻R1并联分流电阻R,根据欧姆定律,并联部分的电阻与电阻R2相等,有:=R2
代入数据,有:=4
解得:R=Ω.
6.【答案】B
【解析】多用电表的(+)插孔连接的是表头的流入端,所以无论测U、测R电流均从红表笔流入多用电表.
7.【答案】C
【解析】伏安特性曲线是以I为纵轴、U为横轴的图象,A错误.线性元件的I-U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是非线性元件,B错误,C正确.只有在U-I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才是导体的电阻,D错误.
8.【答案】A
【解析】已知R1∶R2∶R3=1∶9∶18,R2与R3并联的电阻为:R23==R1=6R1
R2与R3并联后与电阻R1串联,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故U1∶U2=R1∶6R1=1∶6.
9.【答案】B
【解析】若(a)、(c)为输入信号,(b)为输出信号,则对应关系分别为“0、1、1”、“1、1、0”,若(b)、(c)为输入信号,(a)为输出信号,对应关系是“1、1、0”、“0、1、1”不属于常见三种门电路之一,A、C错误,若(a)为输入信号,(b)为输出信号,则对应关系是“0、1”“1、0”,反映了相反的一种关系,属于非门,B正确,若(a)、(b)为输入信号,(c)为输出信号,则对应关系是”0、1、1”、”1、0、1”,反映了或的逻辑关系,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由题图知,移动滑片时,因电流表示数有变化,故和电流表串联的回路中不存在断点,故A项错.若滑片接触不良,电路中不可能有电流,故B项错.若滑动变阻器A端接触不良,滑片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均变化,故D项错.若灯泡内短路则灯泡两端电压为零,电压表指针不动,移动滑片时,只有电流表指针变化,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只要有一个车门打开,报警电路即应当工作,则可知应为或门电路;当有一个车门打开,或两个车门都打开时,电路或电路中的一部分处于断开状态,电路中的电流都会减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的内电阻消耗的电压减小,所以路端电压增大,U增大.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12.【答案】A
【解析】根据R=ρ得,长度变为原来的5倍,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所以电阻变为原来的25倍,所以R=10 Ω,故A正确,B、C、D错误.
13.【答案】A
【解析】由R=得R≈3.18×108Ω,所以I=≈0.31 μA.
14.【答案】A
【解析】将图中a、b、c、d四个点,分别与O点相连,可得四只电阻的U-I图象,如图所示,又因U-I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可得a的阻值最大,所以A正确.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与”、“或”、“非”门电路.据“与”门电路和“或”门电路的真值表可知,C正确,A、B不正确.
16.【答案】B
【解析】定值电阻R1=R2=R3=10 Ω,电阻R1与电阻R3并联后的电阻为:
R13==Ω=5 Ω
并联后的电阻R13与电阻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有:=
解得:UV=4 V.
17.【答案】B
【解析】“与”逻辑电路为多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时才能出现某个结果.B中两开关必须同时闭合时灯才亮,为“与”逻辑电路,B对.
18.【答案】C
【解析】电流的大小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
I==0.16 μA,故选C.
19.【答案】A
【解析】三个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U=IR得,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电流之比I1∶I2∶I3=1∶2∶3,则电阻之比R1∶R2∶R3=6∶3∶2,故选A.
20.【答案】D
【解析】R2、R3并联电阻为,再根据串联电路分得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知U1∶U2∶U3=2∶1∶1,D项正确.
21.【答案】
【解析】由于电离出的气体中的电子和正离子同时导电,则流过电源的电荷量q跟煤粉吸附的电荷量q′的关系是:q′=
而q′=mnNAe
所以I===
22.【答案】6×10-8Ω·m
【解析】R==Ω=6×106Ω
ρ==Ω·m
=6×10-8Ω·m
23.【答案】2.95×104Ω 1.2×105Ω
【解析】串联分压电路的特点就是电流相同.在改装的电压表中,各量程达到满偏电压时,经过“表头”的电流均为满偏电流.
接O、A时:Ig=
即R1=-Rg=(-500) Ω=2.95×104Ω
接O、B时:Ig=
即R2=-Rg-R1=(-500-2.95×104) Ω=1.2×105Ω.
24.【答案】
【解析】由图得当沿ab方向导电时,横截面积为L2,长度为2L,当沿cd方向导电时,横截面积为2L2,长度为L,所以电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