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17 1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程标准要求
詹天佑,字眷成,中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12岁时被清政府选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留学。21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回国后用非所学,被派去当兵轮驾驶员,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光绪十四年,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显示出了高超的铁路技术。在修建津榆铁路架滦河铁桥时,英、日、法三国的工程师指挥打桩均告失败。詹天佑采用中国传统方法配合机器进行打桩,获得成功。
京张铁路由于英、俄争夺筑路权相持不下,决定由中国自建。当时外国人讥笑中国“自不量力”“胆大妄为”。詹天佑决心为国争光,细致测量,精心设计施工。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时,在没有新式开山机、抽水机和通风机设备的困难情况下,詹天佑创造性的采用两端开凿、中开竖井的施工方法,顺利解决了难题。并对地势陡险、坡度大的八达岭,设计成“人”字路线,使列车顺利行驶。行车时遇到车厢脱节,还仿造了自动挂钩,人称“天佑钩”。这条铁路六年计划,四年竣工,节约投资二十八万多两白银,当时被外国工程师视为奇迹。学习“交通与通讯的变化”,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以来,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变化概况。
●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新式交通和通讯手段对我国近代以来社会生产、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调查本地交通和通讯状况今昔对比,了解当地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历程,培养纵横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深切感受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培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忱。
自主学习精要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因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火车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其结果,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急迫。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到1991年,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但其中90%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330千米。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了解中国近代的铁路运输是怎样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做一做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
A.京汉铁路
B.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C.淞沪铁路
D.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株洲的铁路
答案: B
二、水运与航空:
交通变化还包括轮船航运、航空以及邮船通讯。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民国以后,这种情况没有多少改观。
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近代水运和航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做一做 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答案:C
三、从驿传到邮政: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
民国时期邮政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次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也普遍开展。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发展缓慢,直到30年代才发生变化。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的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是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思维激活
说一说 近代邮政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交通通讯的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做一做 到2000年末,我国的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答案: D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甲午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学法指要: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其中主要的资本输出方式就是获得在华的铁路修筑权,可以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考虑。
思维开放线
(1) 原因:列强可以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他们的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2) 结果: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急迫。修铁路,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案例拓展园: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A.京张铁路通车 B.紫光阁铁路
C.京广铁路 D.包兰铁路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考点二: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法指要: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从社会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来分析判断。其历史意义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国际意义等方面来理解。
思维开放线 (1)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著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抵抗的,不管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的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的被先进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2)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无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都严重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这也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随着西方先进交通、通讯方式的传入,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案例拓展园: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
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答案: D
解析 中国的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不利于资本主义侵略。所以,外国主要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和长江沿岸发展航运业,攫取利润。
3、考点三: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从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概况去总结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思维开放线 特点: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影响:晚清以至民国,近代交通在艰难坎坷中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积极方面: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案例拓展园: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于( )
A.外国的在华航运业
B.洋务运动的军用工业
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D.中国的民族工业
答案:C
解析 中国旧时的水运主要靠沙船承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水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洋务运动创立的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4、考点四: 影响我国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
学法指要:学习这一问题,要注意从国内外背景进行分析。
思维开放线 (1)外国列强侵略的需要;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4)政府的政策影响;
(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
案例拓展园:无线电报最初设立是主要用于
A军舰之间通讯 B官府通话
C民用聊天 D通商贸易
答案:A
解析 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
高考经典感悟
例l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期间
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答案 C
解析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成是在1909年,可据选项中的时间A项为19世纪60-90年代,B项为1898年,D项为1911年后,选出答案为c项。
例2 铁路成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主要的因素有( )①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②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③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④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支持建设铁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铁路成为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有铁路自身的原因,如题中①;也有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的影响,如题中②③。铁路建设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清政府并不支持铁路建设,故题中④错误。
例3 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是( )
A.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B.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
c.鸦片战争后怡和公司成立
D.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近代中国水运业起步较晚,其标志是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火车的轰鸣,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请回答l~3题。
1.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是( )
A.铁路 B.航运
C.航空 D.邮政
2.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是( )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3.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路.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这是指义和团( )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近代中国的航空业发展十分缓慢,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请回答4~5题。
4.中国的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
A.1909年 B.1911年
C.1918年 D.1920年
5.中国人制造第一架飞机是在( )
A.1907年 B.1909年
C.1911年 D.1920年
中国古代,官府公文靠驿传系统传递,长距离往来通信十分困难。但近代的邮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回答6~8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预备立宪时期,“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B.l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C.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是在1920年
D.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邮政系统正式接通
7.清政府主持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是在( )
A.上海 B.台湾 C.南京 D.北京
8.右图最早出现是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截至1898年11月)
国名 在中国投资的铁路 共计
英国 2 800英里 6 420英里
俄国 1 530英里
德国 720英里
比利时 650英里
法国 420英里
美国 300英里
材料二 到1911年,虽然全国铁路总长9 600多里,但其中8 900多里是由外国修建并控制.清政府自主修路仅660多里。到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 000里,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
请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说明此时期的铁路修建有何特点,为什么
(2)这种铁路修建方式产生了什么结果,并举一例说明
(3)根据材料二,概述民国时期铁路修建的变化情况,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10.晚清以至民国,近代化交通在艰难中发展变化。试以邮传为例,简要说明有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有何影响
阅读思考视窗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到2000年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有的高速公路修成后,行驶的车辆很少,看起来是一种浪费。
请思考: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1.A 铁路因为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2.B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是唐胥铁路,淞沪铁路是外国人在中国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
3.B 义和团运动毁坏的是西方的先进文明,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没有认识到西方的文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
4. C 主要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5.B 1909年,冯如制造了第一架飞机。
6.A 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邮政正式脱离海关。
7.B 1877年,清政府主持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是在台湾。
8.C 1896年,大清邮局开始发行邮票。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控制铁路,并控制铁路沿线的矿藏、运兵权等。清政府腐败,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2)①清政府丧失了铁路修筑权,便利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②促使清朝官员认识到修铁路的急迫。③修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④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如: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蹄建成通车.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也可答掀起收回路权斗争,只要符合情况即可得分。)(3)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由于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没有纳入正规。
解析:(1)问不难回答.但原因要结合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的侵略方式和目的考虑。(2)问可以结合课本回答.注意从两方面(积极和消极方面)去考虑。
10.答案:(1)变化:近代中国从驿传到邮传(邮政、电报)。①邮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1866年,中国试办邮政,其机构附属于当时的海关。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民国时期邮政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②电报: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此后外商垄断了中国对外电报通讯。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部分收回了中国电信主权。无线电报创设于1906年。最初用于军舰之间的通讯。民国时期,无线电报迅速发展,国际间无线电报可直通马尼拉、爪哇、旧金山、柏林、巴黎、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等地。(2)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解析:变化要注意邮传包含邮政、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要回答完整。
阅读思考视窗参考答案:一种观点:高速公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有的高速公路虽然现在看起来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的价值就会显示出来。我们应该有前瞻意识,加大对高速公路的投入。另一种观点:中国现在仍然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近年来高速公路发展的太快,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该适当地加以控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