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 时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执 笔 人 肖 瑾 编写日期 2009-11-30 执行人 高三历史备课组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010考纲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本课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法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Ⅱ)、《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分析预测】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命题频率不高,复习时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特别需要关注中国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对外开放的比较。【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一).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原则:平等互利;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二)背景:①国际: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正常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②国内: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含义:(《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86)2.我国的经济特区:1979年给予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以优惠政策;1980年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3.特点:4.意义: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背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992年):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2年)3.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1)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①概况:1988年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至2002年,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②目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以带动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③特点:知识密集,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工业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④作用: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知识窗口、技术窗口、管理窗口、对外政策窗口)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以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是智力、技术密集,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结合的综合性基地。如苏州、合肥、郑州、长沙、济南、唐山等。4.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2.浦东开发的决定、目的: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3.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浦东开发的成就:浦东发展迅速,发生惊人的变化,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2.格局的特点: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真题演练】 (2008年宁夏)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解析】B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城市定为经济特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86)如何认识经济特区(《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86)思考:国家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②历史上这些地方华侨多,与海外有密切交往;③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④交通便利。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后,中国先后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近代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学海导航·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68)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