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 时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执 笔 人 肖 瑾 编写日期 2009-11-29 执行人 高三历史备课组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010考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本课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内涵和具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法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Ⅱ)、《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分析预测】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命题频率很高,尤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梳理】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背景: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二)内容:思想路线:①确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抛弃──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政治路线:③作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④确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组织路线:⑤拨乱反正──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等(三)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4)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二、经济体制改革1.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内容、目标、根本目的、实质)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②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推广: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④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⑤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历史原因——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分配:过于平均。现实原因——直接: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改革——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分配体制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作用: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极大解放了生产力。4.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处,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二).过程:1)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基本框架确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4)理论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5)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6)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真题演练】 (2009福建文综)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C 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经济体制的改革(《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84)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84)
教学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