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希、鳄”等7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3.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5.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2.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天气不错,老师带你们去户外认识一位新朋友吧。(出示树图) 停在最后一张。 师:一棵棵树,挺拔而茂盛,它们能静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又能静静地自我欣赏。这也是一种玩耍。不过,这些树,其中一棵是本课的主人公…… 2、(课件出示一棵大树的图) 喏,这就是新朋友,但是,这位新朋友原来可不长这模样,她和你们一样,白白净净、清清爽爽,是一个叫英英的小孩子,那她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咱们一起到文中寻寻答案。 (出示并板书课题、作者)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读要求)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预习中阻碍过你的生字,请和它多打几次招呼,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忘标出自然段的同学,请将自然段序号标好。 2.课件依次出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希 痒 鳄 丁零 肠 醋 秘 依次指名领读,并组词,相机强调记错的生字。 (1)出示“挠痒痒”一词和图片,“挠过痒痒”吗?身体可难受了,所以需要用手挠一挠,因此“痒”是病字头,可别记成广字头啦。一般代表身体不舒服或生病的字还有哪些?(相机出示:病、瘫、痛、疼、癌等) 一起来读一读,牢牢地认准“痒”字。 (2)“鳄鱼”见过吗?(出示图片)一般生活中哪里?是的,生活在水里,所以鳄字是“鱼”字旁,但其实鳄鱼是爬行类动物,只是它能像鱼一样在水里嬉戏而已,故而得名鳄鱼。微 信 搜索并关注公,众号:好老 师好 童学教 学团队 每日持续更新分 享教学教 辅资料 除了鳄鱼,还有——出示图片及词语:鳄龟,以及你们常见甚至常吃的“鳄梨”,它又叫牛油果。 播放风铃的图片与声音,听起来像什么?(丁零丁零)喜欢风铃的声音吗?那咱们美美地读读这个词吧。 “肠”一般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月字旁。香肠味很美,其实它也是猪肉做成的。爱吃香肠的同学们,好好读准“肠”的后鼻音吧。读,Cháng,香肠香肠。 “醋”可是家中必背的调味品,你喝过的就有白醋、陈醋、香醋、糯米醋等。看清楚、瞧仔细,醋字左边可不是西字,而是一个——圈出“酉”字。再一起叫叫它的几个名字吧。(读词)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秘”字的右边可不是个心字旁哦,而是一个(圈出)“必”字。密字中间也是一个“必”字,底部是山字底,别看成蜜蜂的“蜜”了。 3、集中出示生字词,齐读两遍。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预设)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②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出示关键词并板书:长满鸟窝 住满朋友、分享食物) 5.相机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将长长的文章梳理清楚。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变树的原因呢?(生自读课文,指名说,加以明确:(1-4段)写“我”不想回家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2)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我变树后的遭遇?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5-23段)写我变成树经历的趣事。 另一种是(5-12段)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13-23段)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四、自主发现难点、相机指导写字。 1、集中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状 狐 狸 丁 零 巧 克 肠 继 续 秘 密 抬 2、通过预习,你觉得什么字比较难写,你有什么办法提醒大家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生字:(预设:秘密、继续、等) 师:是啊,这一两个字比较难写,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盯牢这个字/这两个字,老师数到“5”/10的时候,闭上眼睛。1、2......5。好,闭眼,你的眼前能浮现这个字吗? 师:不能浮现呀,那让我们再来一次。/能浮现就说明记住了。还有什么字难记吗?生继续提出生字,师生一起分析,识记。 3、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抄写几遍,能做到听写无误,那就抄几遍。(生抄写生字词) 师:现在我说生字词,同学们能写出来吗?(能) 师:能,那就不听写了,相信同学们。 4、师再着重强调几个学生未讲到的并且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果在学生自己已提出难写之字时,师相机指导,无需放在此环节)。微 信 搜索并关注公 众号:好老 师好 童学教 学团队,每日持续更新分 享教学教 辅资料 例:出示“狐狸”两个字。 “狐狸”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的偏旁相同) 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兽类有关。 师范写:先写好反犬旁,看,第一笔“撇”和第二笔“弯钩”的交叉点,要同钩对齐。再写“瓜”,横撇要平要短,竖撇不能长于反犬旁,竖提要写在竖中线上,点长在“钩”上,就像一个小瓜,捺要写出笔锋。你们看——(师作出一条辅助线,让学生观察竖撇、竖提和捺。) 出示“巧”字,第三笔是提。 出示“继”,字注意右旁的笔顺,先写米字,再写竖折,请跟老师书写一遍。 5.请把这几个字认真地书写三遍。在写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课文中其他一些你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生字,认真地练写三遍。 6.生练写,师巡视指导,针对书写不正确的字进行点评,并让没写这个字的同学也把这个字仔细地练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开小火车领读、相机出示拼音及组词) 形状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抬头 秘密 痒痒 鳄鱼 2.出示识词游戏:狐狸找面包,齐读。 3.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还记得课文里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吗?指名回答。 明确:主要写的是“我”为了逃避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变成树很有趣,可也有麻烦的地方。 4.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板书课题), 先让我们走进英英的家吧。 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咦,一进她家,就听到英英的妈妈叫她吃饭,可她怎么都不回应妈妈呢?谁想当一当英英,用你的朗读说出她的心里话。 2、出示1-4段,指名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妈妈,朗读1、3自然段。 3、谁想到英英真的心想事成了,她居然真的变成了一棵树。猜猜看,她的心情怎么样? 预设:惊喜,那你惊喜地读一读这句话。(标红“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评:听得出你的确又惊又喜。 有点惊吓,那你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评:看来真有点被吓到了。 4、过渡语:更有趣的事情还在后头,咱们继续往下读故事吧。微 信 搜索并关注公 众号:好老 师好 童学教 学团队 每日持续更新分 享教学教 辅资料 二、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一)出示默读要求: 1、默读课文,用“____ ”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 2. 同桌间探讨这些语句为什么有意思。 (二)全班交流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相关句段 1、“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 预设: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板书:变成树:痒痒的 冒出来) 师适时圈出两个词,小结:这段话写出“我”变成树的过程。画出来的这两个词非常有想象力,让人能真切地体会到身体发生变化的感受。 (2)从身上长出枝头的“我”和大家一样的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感情。 学生读,评价读,齐读。 2.根据回答,相机出示“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我”变成了怎样的树? (相机板书:长满鸟窝:各种形状、迎风跳舞) 下列两句话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出示原句及改后的句子,男女生各读一句) 明确:原句句意明了,句子简短,冒号起到断句的作用。 改后的句子句意断层,朗读跳跃性太大,不顺畅。 (3)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等) (4)仿照文中冒号的作用,写一句话。 师相机补充出示句子。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点评。 3.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板书:住满:小兔子、小松鼠) 你认为这句话有趣在哪里? 预设回答: 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适时出示动画效果)咱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小动物的新家吧。好玩吗?是呀,看着是挺好玩的,树上多热闹呀! 4.更为神奇的还不是这个,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 (1)师相机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师:“我”——这棵大树,看到妈妈来,有何反应?(相机圈出关键词句) 从这些词句能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怎么样呀?(相机出示:激动而又忐忑) 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一定要让我们听出激动不安的心情哟!(指名读) (2)顺势直接引出第12自然段 师:紧接着——出示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师:妈妈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鸟窝里吃东西呢,咱们一齐大声朗读这段话,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师:是呀,妈妈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鸟窝里吃东西,看得我们都有点馋了,嘴巴不自觉地想跟着啧吧啧吧地吃起来。 这画面真有趣。 (3)师:他们在大树上边吃,还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生自由发言,师可补充答案。 5.小馋猫可不仅仅你们,还有谁也犯馋了? (课件相机出示)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我想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13、14自然段,大家注意听听,他读得够不够饿? 相机指导:朗读时,注意象声词的语气,要读得快而响,如“咕噜噜”,强调出“我”饿的程度,重读“怪怪的声音”“越来越响”。 6.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 (我的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 相机出示“唉,变成了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水珠原来是口水,那小动物们把水珠当成什么? 相机出示课件明确答案。 说一说:英英这么饿,她的妈妈知道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出示课件加以梳理。 明确:原来妈妈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 进一步提问:既然妈妈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为什么还故意端来美味的食物馋我? 9、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了解了原来课文中藏着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10、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想一想,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指名几生来说一说,师可补充自己答案。 四、复习 1、出示结构梳理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脉络层次。 2、出示填空题,一起概括本文的主题。 五、拓展延伸 出示关于想象的名言,指名几生朗读。齐读。
板书设计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痒痒的 冒出来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