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程标准】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时思考:(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请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2)你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民族团结”这个话题。
【新课探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①材料链接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1982年,93 67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55个少数民族占6.7%(1982年,6 723万人),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古、满、布依、朝鲜、瑶、侗、白、哈尼、哈萨克15个;壮族最多,有1 200多万;赫哲族、苦聪人、內恕⑾亩?腿司?蛔闱?恕I偈?褡宸植加写蠓稚ⅰ⑿〖?械奶氐?,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许多民族分散而与其他民族相杂居,以回族为最。云南是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我国古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朝代
关 系
汉朝
设立西域都护,管理新疆;昭君出塞
唐朝
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册封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
宋朝
各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友好是主流
元朝
民族大融合,形成了回族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材料五 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的贡献
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呈现怎样的特点。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提示:a.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b.原因: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只适宜合作互助,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①材料链接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②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共有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a.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b.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共同繁荣发展
(1)实行的背景
①材料链接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 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例如,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一直是比较原始的渔猎经济。独龙族、珞巴族、怒族、傈僳族、佤族和部分山区的苗族、瑶族等虽然是农业经济,但是耕作方法仍然是落后的刀耕火种、广种薄收,还必须靠渔猎和采集来作为农业的补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要依靠汉族地区输入铁制农具。
材料三
②问题探究: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党和政府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答案提示: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2)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
①材料链接
材料一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力度
a.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
b.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国家列为内陆开放城市。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斥巨资对西藏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的塔尔寺和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了修缮。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入5 500万元,1 000千克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一期维修。2001年开始,又拨专款3.3亿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二期维修。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材料四 西部大开发
a.西部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71.4%。见下图:
b.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标志性工程
材料五
材料六 派出大批的支边干部
材料七 优惠政策
a.广西少数民族高考招生政策:在全区范围内,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录取总分降20分。
b.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夫妻双方为瑶、苗、侗、仡佬、毛南、回、京、彝、水、仫佬等一千万以下人口少数民族的,经批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但生育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周年。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答案提示:a.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c.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e.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课堂小结】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