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检测试题A(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检测试题A(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05 19:2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检测A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S、p、a中,常量是(  )
A.a B.p C.S D.p,a
2.弹簧挂上物体后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所挂物体的质量m/kg 0 1 2 3 4 5
弹簧的长度y/cm 10 12.5 15 17.5 20 2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
B.弹簧的长度随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弹簧的长度是自变量,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因变量C.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m(kg)之间的关系可用关系式y=2.5m+10来表示
D.在弹簧能承受的范围内,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kg时,弹簧的长度为20cm
3.某复印的收费y(元)与复印页数x(页)的关系如下表:则(  )
x(页) 100 200 400 1000 …
y(元) 40 80 160 400 …
A. B. C.y=10x D.y=4x
4.某商场自行车存放处每周的存车量为5000辆次,其中变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1元,普通车存车费为每辆一次0.5元,若普通车存车量为x辆次,存车的总收入为y元,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  )
A.y=0.5x+5000 B.y=0.5x+2500
C.y=﹣0.5x+5000 D.y=﹣0.5x+2500
5.(3分)(2018春?岐山县期末)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

A.s=6x B.s=8(6﹣x) C.s=6(8﹣x) D.s=8x
6.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将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  )

A. B. C. D.
7.有一天,兔子和乌龟赛跑.比赛开始后,兔子飞快地奔跑,乌龟缓慢的爬行.不一会儿,乌龟就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兔子想:“这比赛也太轻松了,不如先睡一会儿.”而乌龟一刻不停地继续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终点时,发现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正确反映这则寓言故事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8.小刚从家去学校,先匀速步行到车站,等了几分钟后坐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学校,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位:min)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9.如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齐齐哈尔市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下列从图象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0点时气温达到最低
B.最低气温是零下4℃
C.0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
D.最高气温是8℃
10.如图,在物理课上,老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铁块浸没于水中,然后缓慢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11.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交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明吃早餐用时5分钟
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240米/分
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00米/分
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5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2.同一温度的华氏度数y(℉)与摄氏度数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x+32.若某一温度的摄氏度数值与华氏度数值恰好相等,则此温度的摄氏度数为   ℃.
13.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点在AC上运动,设AD长为x,△BCD的面积y,则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14.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才出发,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   分钟到达终点B.

15.某日小明步行,小颖骑车,他们同时从小颖家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到公园去,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相机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步行速度为180米/分钟,他们各自距离出发点的路程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   米.

16.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17.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   .

评卷人 得 分

三.解答题
18.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4000元,每月的乘车人数x(人)与每月利润(利润=收入费用﹣支出费用)y(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每位乘客的公交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x(人)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
y(元)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   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3)请你估计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多少元?
(4)若5月份想获得利润5000元,则请你估计5月份的乘客量需达   人.
19.为了解某品牌轿车的耗油情况,将油箱加满后进行了耗油试验,得到如表数据:
轿车行驶的路程s(km) 0 100 200 300 400 …
油箱剩余油量Q(L) 50 42 34 26 18 …
(1)该轿车油箱的容量为   L,行驶150km时,油箱剩余油量为   L;
(2)根据上表的数据,写出油箱剩余油量Q(L)与轿车行驶的路程s(km)之间的表达式;
(3)某人将油箱加满后,驾驶该轿车从A地前往B地,到达B地时邮箱剩余油量为26L,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20.公路上依次有A,B,C三个汽车站,上午8时,小明骑自行车从A,B两站之间距离A站8km处出发,向C站匀速
前进,他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若A,B两站间的路程是26km,B,C两站的路程是15km.
(1)在小明所走的路程与骑车的时间这两个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设小明出发x小时后,离A站的路程为ykm,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3)小明在上午9时是否已经经过了B站?
2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动点P从B点出发,沿B→C→D→A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图象如图2所示.
(1)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   、   ;
(2)当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为y=   ;
(3)求AB的长和梯形ABCD的面积.

22.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12cm,BC=10cm,点P从A出发,沿A→B→C→D的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点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点停止.若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秒lcm、2cm,a秒时P、Q两点同时改变速度,分别变为每秒2cm、cm(P、Q两点速度改变后一直保持此速度,直到停止),如图2是△APD的面积s(cm2)和运动时间x(秒)的图象.
(1)求出a值;
(2)设点P已行的路程为y1(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cm),请分别求出改变速度后,y1、y2和运动时间x(秒)的关系式;
(3)求P、Q两点都在BC边上,x为何值时P、Q两点相距3cm?

23.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路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某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上学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米.
(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   分钟.
(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   米.一共用了   分钟.
(4)在整个上学的途中   (哪个时间段)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    米/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分析】根据篱笆的总长确定,即可得到周长、一边长及面积中的变量.
【解答】解: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周长p=60m,
所以常量是p,
故选:B.
2.【分析】因为表中的数据主要涉及到弹簧的长度和所挂物体的重量,所以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由已知表格得到弹簧的长度是y=10+2.5m,质量为mkg,y弹簧长度;弹簧的长度有一定范围,不能超过.
【解答】解:A.在没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10cm,根据图表,当质量m=0时,y=10,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映了所挂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当物体的质量为mkg时,弹簧的长度是y=12+2.5m,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C中y=10+2.5m,m=4,解得y=20,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分析】待定系数法设一次函数关系式,把任意两点代入,求得相应的函数解析式,看其余点的坐标是否适合即可.
【解答】解:设解析式为y=kx+b(k≠0),则,
解得,
故y=0.4x;
故选:B.
4.【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题目中的函数解关系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y=0.5x+(5000﹣x)×1=﹣0.5x+5000,
故选:C.
5.【分析】直接利用已知表示出新矩形的长,进而得出其面积.
【解答】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6cm,剪去一个长为xcm(0<x<8)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后,
∴余下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cm2)与x(cm)的关系式可表示为:s=6(8﹣x).
故选:C.
6.【分析】根据每一段函数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水面上升速度的快慢,再观察容器的粗细,作出判断.
【解答】解:注水量一定,从图中可以看出,OA上升较快,AB上升较慢,BC上升最快,
由此可知这个容器下面容积较大,中间容积最大,上面容积最小,
故选:D.
7.【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兔子和乌龟的图象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乌龟运动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兔子运动的图象路程先增大,而后不变,再增大,并且乌龟所用时间最短,
故选:D.
8.【分析】根据小刚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出图象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小刚从家到学校行驶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位:min)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故选:B.
9.【分析】根据齐齐哈尔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分析变化趋势和具体数值,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A、由函数图象知4时气温达到最低,此选项错误;
B、最低气温是零下3℃,此选项错误;
C、4点到14点之间气温持续上升,此选项错误;
D、最高气温是8℃,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分析】根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铁块露出水面以前,F拉+F浮=G,浮力不变,故此过程中弹簧的度数不变,
当铁块慢慢露出水面开始,浮力减小,则拉力增加,
当铁块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等于重力,
故选:D.
11.【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中各拐点的实际意义求解可得.
【解答】解:A、小明吃早餐用时13﹣8=5分钟,此选项正确;
B、小华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此选项正确;
C、小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1200﹣500)÷(20﹣13)=100(米/分),此选项正确;
D、小华到学校的时间是7:53,此选项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
12.【分析】根据题意得x+32=x,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32=x,
解得x=﹣40.
故答案是:﹣40.
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结合BC=6,CD=(8﹣x),即可得到,△BCD的面积y与AD的长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CD的长为:8﹣x,
则y=×6(8﹣x)=24﹣3x,
即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24﹣3x.
14.【分析】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甲乙的速度,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行驶1千米用了6分钟,
甲的速度是1÷6=千米/分钟,
由纵坐标看出AB两地的距离是16千米,
设乙的速度是x千米/分钟,由题意,得
10x+16×=16,
解得x=千米/分钟,
相遇后乙到达A站还需(16×)÷=2分钟,
相遇后甲到达B站还需(10×)÷=80分钟,
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80﹣2=78分钟到达终点B,
故答案为:78.
15.【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得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3600米,再根据小颖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且往返速度相等得出小颖的速度及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进一步求解可得.
【解答】解:由题意知,小颖去往公园耗时10分钟,且停留8分钟,
∴小颖原路返回时间为第18分钟,
∵小颖往返速度相等,
∴小颖返回到达时刻为第28分钟,
由小明的速度为180米/分钟知,两人在第20分钟相遇时,小明的路程为20×180=3600(米),
∴小颖的速度为3600÷(28﹣20)=450(米/分钟),
则公园距离小颖家的距离为450×10=4500(米),
∴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刻为第4500÷180=25(分钟),
则当小明到达公园的时候小颖离家450×(28﹣25)=1350(米),
故答案为:1350.
16.【分析】根据图象②得出AB、BC的长度,再求出面积即可.
【解答】解:从图象②和已知可知:AB=4,BC=10﹣4=6,
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是4×6=24,
故答案为:24.
17.【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而从C向A运动时,BP先变小后变大,从而可求出BC与AC的长度.
【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此时BP不断增大,
由图象可知:点P从B向C运动时,BP的最大值为5,
即BC=5,
由于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
∴此时BP最小,
即BP⊥AC,BP=4,
∴由勾股定理可知:PC=3,
由于图象的曲线部分是轴对称图形,
∴PA=3,
∴AC=6,
∴△ABC的面积为:×4×6=12
故答案为:12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0分)
18.【分析】(1)直接利用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答案;
(3)利用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进而得出答案;
(4)由(3)得出当利润为5000元时乘客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月的乘车人数x是自变量,每月的利润y是因变量;
故答案为每月的乘车人数x,每月的利润y;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20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故答案为2000;
(3)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
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3000元;
(4)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
当每月的乘车人数为2000人时,每月利润为0元,则当每月利润为5000元时,每月乘车人数为4500人,
故答案为4500.
19.【分析】(1)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由此填空;
(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
(3)把Q=26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得相应的s值即可.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轿车油箱的容量为50L,行驶150km时,油箱剩余油量为:50﹣×8=38(L).
故答案是:50;38;

(2)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50L,每行驶100km,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Q与s的关系式为Q=50﹣0.08s;
故答案是:Q=50﹣0.08s;

(3)令Q=26,得s=300.
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00km.
20.【分析】(1)直接利用自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B两站之间距离A站8km处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他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进而得出离A站的路程;
(3)利用出发时间为1小时,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1)骑车的时间是自变量,所走的路程是因变量;

(2)∵小明骑车的速度是16.5km/小时,
∴离A站的路程为:y=16.5x+8;

(3)当x=1时,y=16.5+8=24.5<26,
可知上午9时小明还没有经过B站.
21.【分析】(1)依据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即可得到自变量和因变量;
(2)依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
(3)根据图象得出BC的长,以及此时三角形ABP面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AB的长即可;由函数图象得出DC的长,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梯形ABCD面积即可.
【解答】解:(1)∵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
∴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故答案为:x,y;
(2)由图可得,当点P运动的路程x=4时,△ABP的面积为y=16,
故答案为:16;
(3)根据图象得:BC=4,此时△ABP为16,
∴AB?BC=16,即×AB×4=16,
解得:AB=8;
由图象得:DC=9﹣4=5,
则S梯形ABCD=×BC×(DC+AB)=×4×(5+8)=26.
22.【分析】(1)根据图象变化确定a秒时,P点位置,利用面积求a;
(2)P、Q两点的函数关系式都是在运动6秒的基础上得到的,因此注意在总时间内减去6秒.
(3)以(2)为基础可知,两个点相距3cm分为相遇前相距或相遇后相距,因此由(2)可列方程.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PD的面积保持不变,则a秒时,点P在AB上.

∴AP=6
则a=6
(2)由(1)6秒后点P变速,则点P已行的路程为y1=6+2(x﹣6)=2x﹣6
∵Q点路程总长为34cm,第6秒时已经走12cm,点Q还剩的路程为y2=34﹣12﹣=
(3)当P、Q两点相遇前相距3cm时,
﹣(2x﹣6)=3
解得x=10
当P、Q两点相遇后相距3cm时
(2x﹣6)﹣()=3
解得x=
∴当t=10或时,P、Q两点相距3cm
23.【分析】(1)因为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与x轴平行的线段表示路程没有变化,观察图象分析其对应时间即可.
(3)共行驶的路程=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折回书店的路程×2.(4)观察图象分析每一时段所行路程,然后计算出各时段的速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y轴表示路程,起点是家,终点是学校,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2)由图象可知: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
(3)1500+600×2=2700(米)
即: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 2700米.一共用了 14分钟.
(4)折回之前的速度=1200÷6=200(米/分)
折回书店时的速度=(1200﹣600)÷2=300(米/分),
从书店到学校的速度=(1500﹣600)÷2=450(米/分)
经过比较可知:小明在从书店到学校的时候速度最快
即:在整个上学的途中 从12分钟到14分钟小明骑车速度最快,最快的速度是 450 米/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