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本溪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6-21 19: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溪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3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审核人:王君 校对人:陈亮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夏、商、周早期的政治文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王位世袭制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 ④最高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与权力机关
4.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5. 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 )
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6.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是(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7.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材料中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应该是(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同盟会和共产党
8.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9.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 )?
A.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10.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
①洪秀全在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③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1. 《全球通史》:“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使这种机构倒塌的是( )
A.1861年农奴制改革 B.1905年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2.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3.与1949年《中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14.右图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这一结论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人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
15.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它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6.新中国建立后经历过三次与其他国家建交的高峰时期(如图所示),其中最后一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西方国家改变对华政策,纷纷与中国建交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与中国建交
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
17. 胡锦涛主席于2009年2月12日前往马里进行国事访问,随后访问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毛里求斯三国,此次非洲四国之行是胡锦涛主席农历新年后的第一次出访。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8.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19.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新特点是: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20.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
A.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B.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两极格局
C.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西欧经济实力远超美国
21.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22.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 )
①彻底消灭强权政治 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消除国际恐怖主义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已下定决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集中精力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领导人关于“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国际社会传递的信息是 ( )
①“冷战”后,传统不安全因素不再对和平构成主要威胁
②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优势明显,和平崛起成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4. “去年牛气冲天,今年虎虎生威,笑迎春去春又归。除夕爆竹声声,春节祝福声声,喜气福气运气财气意气齐临门!”这是2010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牛”“虎”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5.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
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6. 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 )
A B C D
27.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最能反映的是( )
南方 北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A.明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完成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28.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C.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29.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 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4分)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道路的?(2分)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教学资源网
32.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4分)
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教学资源网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6分)
本溪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3月月考卷
历 史 试 题
审核人:王君 校对人:陈亮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3)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承认了土地私有;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