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4 06:1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
A.中共七大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08年12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做客中央二台对话栏目,谈到建国后,农民真心喊过三次共产党万岁,第一次是建国初期农民分到了土地。第二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三次时新世纪到来时免除了农民的农业税。其中第二次感谢共产党的原因( )
A.农民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D.土地改革的完成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重新确定检验真理的标准
4.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胡锦涛
5.先进思想如同冲破黑暗之光,中国人民对先进思想进行了不断探索。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严复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D.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运动,为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崭新的词语属于崭新的时代,下岗与再就业是一对新词语,它们反映的时代现象是(   )
A.法治 B.廉政 C.国有企业改革 D.知识经济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体现党的指导思想及决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实际作用来看,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包括必须始终 ( )
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 )
A.农村 B.城市 C.少数民族地区 D.西部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
A.1981年9月1日—11日 B.1981年10月1日—11日
C.1982年9月1日—11日 D.1982年10月1日—11日
11.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 D.开国大典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下列相关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A.197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981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5颁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要( )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 )
A.改革开放道路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最早出现于(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7.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现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9.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__________、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横线处应填
A.速度变化、环境美化 B.环境美化、科技创新
C.速度变化、结构优化 D.结构优化、质量强化
20.会议决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2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施厂长任命制度 D.民主推选厂长
22.1980年,中央设置经济特区。(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立足新的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下列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一国两制”构想??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3④ C.②③ D.③④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简答题
2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时实现的目标。
26.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请回答:
(1)请写出第一次社会转型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的名称。
(2)请写出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典型事例?
(3)第三次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改造涉及哪三个方面?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三、综合题
28.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记载了一段生动的历史.如图所示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四件大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中共一大会址图,此会址在哪里?中共一大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图2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会址图   ,这次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4)图4反映的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谈谈你有何感悟?
29.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但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着同一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
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什么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
(2)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发动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一位同学对这两次战争作了简要的归纳,但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起止时间
1894-1895年
1931-1945年

主要战役
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
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民族英雄[
关天培
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香港岛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收回台湾等地

日军暴行
旅顺大屠杀
南昌大屠杀




错误一: ;改为: 。
错误二: ;改为: 。
错误三: ;改为: 。
(3)习近平主席在广东部分地区调研时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0年我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哪个城市成为了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4)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世界大国崛起的必然方式,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通过什么改革开始崛起?它们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故选C。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4.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巨变是由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三次巨变指的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5.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四个选项中,A选项错误,因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魏源,而不是严复,B选项错误,因为早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已经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C选项正确,因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正确决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D选项错误,因为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大解放的作用,而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的是戊戌变法。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6.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改革,目的是要把这些企业推向市场,于是才出现了下岗与再就业等时代新词语,也说明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选C.
考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进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开阔思路,大胆试验,勇于探索,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故B符合题意;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故A不符合题意;江泽民、胡锦涛成为领导集体核心是在邓小平之后,故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④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故选A。
9.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因此,1984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9月1日—11日,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答案选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影响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很快。所以此题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D项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南京解放,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通过, 1980年1月1日起施行,A项错误;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的时间是1982年,B项错误;《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C项错误;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1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即2021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即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故选C。
15.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国道路”是解题的关键,“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6.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新时代、最早出现”是解题的关键,2017年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1976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1950——1953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是1978年。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8.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有利于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AD项都属于我国对内改革的目标;B项是我党发展的指导思想。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属于对外开放领域,其目的是发展经济,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
19.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决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在改革前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缺乏活力,所以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B。
22.ABC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ABCD。
23.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1953年---1955年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仔细审查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掌握情况, 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学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25.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号召全党全国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故答案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6.(1)商鞅变法。(2分)
(2)辛亥革命。(2分)戊戌变法。(2分)
(3)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3分)
(4)邓小平。(2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各个社会转型的认识。
(1)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在第一次转型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不仅废除了奴隶制度,而且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故所指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中国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第三次转型时期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社会改造主要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及其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四次转型时期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由邓小平开创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1)闭关锁国的政策、清统治的腐败、制度的落后等。
(2)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危机,获得国家独立。
(,3)国内: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文革”结束后,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人们思想的解放;外交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国际: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4)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推动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道路。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经济上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中国君主专制,吏治腐败,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对外关系上中国闭关锁国,英国向全球扩张殖民;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良好由此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清统治的腐败、制度的落后,
(2)以上三幅图分别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会址,结合所学三者的关系为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民族危机,获得国家独立。
(3)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的背景可知国内: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文革”结束后,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人们思想的解放;外交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国际: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4)材料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成立后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为在中共的领导下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巨大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材料三所述的改革开放,最终使中国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8.(1)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遵义会议;毛泽东.
(3)开国大典(或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等.(只要言之有理,任答对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1中共一大的会址在上海;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2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3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4)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中国年共产党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等等。
29.(1)开始:《南京条约》。完全:《辛丑条约》(2分)
(2)1931年改为1937年。关天培改为邓世昌。香港岛改为台湾等地。(6分)。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3分)
(4)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或者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启示:言之成理即可(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根据课本所学,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严重化程度不断加剧。1901年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此问考查的是日本两次发动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知识题。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是邓世昌,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额《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香港岛是《南京条约》中被英国割占的。日本全面侵略战争是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开始的,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3)此问考查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4)此问考查的是俄日本的改革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所学,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1861年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摆脱国内外危机。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使中国崛起,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