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曹 刿 论 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曹 刿 论 战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4 10: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曹 刿 论 战
  【教学目标】
1.掌握“间、鄙、牺牲、信、狱、靡”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情境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如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数十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等。长勺之战也是以弱胜强的战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谈论长勺之战的课文《曹刿论战》。
【新课解读】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记叙的?
明确:本文有两条线索,如下:
(1)事件发展的线索:
问战——迎战——胜战——评战
(2)曹刿活动的线索:
请见——问战——参战——释战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请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明确:分三部分:
①战前准备;②战斗经过;③战后总结。
3.就全篇而言,为什么详写第一部分?
讨论明确:详写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因为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前提,也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意在说明取胜的道理,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
4.文章表现人物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文章通过对比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爱国之心。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庄公的政治平庸,军事无知。这样对比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5.本文题目为“曹刿论战”,从内容看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说说曹刿认为鲁国依靠什么才能打赢此战。
  明确:
2.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判断正确吗?请根据课文说出你的判断。
明确:正确。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①为下文写庄公做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同学们仔细研读第2、3段,说说鲁国是如何战胜齐国的。
  明确:
6.分析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明确:国难时请见,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人。
论何以战:政治远见。
从战指挥:军事才能。
论何以胜:足智多谋。
7.分析鲁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明确:政治平庸,军事无知;但战前作风民主,集思广益,愿意接见还是一个平民的曹刿的求见并采纳其民本思想;战中知人善任,大胆放权;战后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8.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语言描写。 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拓展延伸
1.从长勺之战可以看出曹刿有着怎样的军事思想?
教师提示:结合课文对曹刿的描写,思考曹刿的军事才能,从《孙子兵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1)在与庄公的对话中,体现了曹刿重视“人和”这一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2)从一鼓作气的战术看,他善于把握进攻的最佳时机。面对齐师远道而来,鲁军以逸待劳,选择在齐师三鼓前避免与齐师正面交锋,在彼竭我盈之时一鼓作气,大败齐师,以此看出曹刿战术之高超。
(3)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曹刿在齐师失败而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清楚地知道齐师此时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全部丧失,一“视”一“望”看出曹刿的谨慎沉着,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
2.辩论。
观点一:鲁庄公寡谋少断,曹刿所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指的就是他。观点二:鲁庄公有谋有智,长勺之战大败齐军,作为主帅功不可没。
(说明:不预设答案,由学生自由发挥,拓展思维,训练表达能力。)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明确: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四、本课小结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就了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著名战役。这次战役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