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4 06: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科技技术的成就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第一枚导弹 东风一号地地导弹两弹一星代表人物: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两弹元勋两弹一星代表人物:
钱学森
(1911-2009)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于敏:中国“氢弹之父”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04-11-10 09:46:28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曾经“隐身”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第一个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科学家发了言。解决了氢弹的保存和维护的问题,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氢弹。 1967年6月17日8时整,空军飞行员徐克江驾驶载有氢弹的飞机进入罗布泊空投区。随着指挥员“起爆!”的指令,机舱随即打开,氢弹携着降落伞从空中急速落下。弹体降到距地面两千九百多米的高度时,只听一声巨响,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红色烟尘向空中急剧翻卷,愈来愈大,火球也愈来愈红。 ??火球上方渐渐形成了草帽状云雾,与地面卷起的尘柱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强烈的光辐射,将距爆心投影点四百米处的钢板铸件烧化,水泥构件的表面被烙;布放在八公里以内的狗、十公里以内的兔子,当场死亡一半;七百米处的轻型坦克被完全破坏,车内动物全部炭化;冲击波把距爆心投影点近三公里、重约五十四吨的火车吹出十八米,近四公里处的半地下仓库被揭去半截,十四公里处的砖房被吹散。 ??科技人员把爆炸当量的数据送上来了——三百三十万吨。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庄严宣告:“我国在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内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之后,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后来,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同于敏晤面,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两弹一星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实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第五原子弹成功的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载人航天——漫步太空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世界第三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2024年中国空间站将是唯一的杂交水稻袁隆平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文革期间 2017年09月28日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以下简称“双新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2017年10月15日晚间,澎湃新闻从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区委宣传部解到,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在邯郸市永年区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再创新的世界纪录。平均亩产达到1149.02公斤,其中一块最高产量达到1181公斤/亩,再次创造了杂交水稻的世界单产纪录
超级稻 袁隆平亲临测产现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青蒿素 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治疗疟疾20世纪70年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 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电影票房:流浪地球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