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人心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C、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D、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 地点:北京;
内容:中心议题、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时间标志:1949.10.1;开国大典(3)历史意义: A、结束压迫剥削历史;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新纪元;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目的: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制定经过:
(3)宪法的主要内容:
(4)宪法的性质及原则:
a、性质:社会主义性质;
b、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5)意义:
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3、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A、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B、主要内容:①确立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C、特点:①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意义: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共同纲领》《宪法》4、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确立和发展:(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目的是什么?
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②民族分布特点(1)实行原因大杂居、小聚居(2)建立法律依据:①1949年《共同纲领》;②1954年宪法。(3)概况:①三级机构;②五个自治区。(4)评价:①是根本政治制度;②实现了,保证了,促进了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1、中共“八大”的探索(1956.9)----良好开端;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的践踏----重大挫折;A、文革的发动:根本原因:B、文革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的严重破坏有哪些主要表现?①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③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的恶果。3、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重大转折;(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发展完善;A、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4、基层民主选举(1)基层民主选举的地位:
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法律依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11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实践:从1988年到2003年初全国大多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
(4)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意义:激发了农民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三、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宣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又称“九条声明”,实际上已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②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 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④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这一构想。(2)“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两种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①香港回归的历程:中英会谈 1982联合声明1984.12.胜利回归1997.7.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0②澳门回归的历程:联合声明 1987.4.胜利回归 1999.12.20.▲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前提条件——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渴望回归③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港澳、中国、国际)P75(4)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开始。③ 1992年l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④ 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⑤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有利因素:强大的祖国;
正确的方针;
共同的信念;
交流的加强;
国际的公认。 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
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又是什么?1、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民主?民主集中?社会主义?民主协商
A. ?? B. ?? C. ?? D. ??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BAD课堂练习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6.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BD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8、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9.我国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青海自治区BDB10.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④改变了“共同纲领”关于国家性质的定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对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民族平等②民族进步③民族团结④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CA12、“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
13、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
14、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选举法》 B《宪法》
C《刑法》 D《民事诉讼法》BAB15.2002年5月,新疆霍城垦区居民王振明因一根电线落地而触电身亡,其妻状告该地供电部门失职,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最终获赔39732元。其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6.成为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里程碑的是
A.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C.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B1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村民选举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DA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