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静电(课件 导学案 共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认识静电(课件 导学案 共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04 09:36:49

文档简介

1.1 认识静电 学案(粤教版选修3-1)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______电荷和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带______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______电荷.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
3.____________称为起电,我们学过的起电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用
__________表示.
5.正电荷的电荷量用__________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__________数来表示.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
6.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而异种的电荷,其电荷量为______库仑,用______表示,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________倍.因此电荷量e被称为________.
7.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____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_不变.
答案 1.正 负 正 负
2.排斥 吸引
3.使物体带电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4.电荷量 库仑 C
5.正 负 中和
6.1.60×10-19 e 整数 元电荷
7.转移 转移 代数和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图1
[问题情境]
如图1所示,古人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16世纪英王御医吉尔伯特在研究这类现象时创造了“电”这一词,即“电荷”.
1.你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2.何为电荷?电荷来自哪里?
3.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怎样使物体带电?
答案 1.略 2.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电荷来自原子内部.3.两种:正电荷与负电荷;摩擦方式、接触方式、感应方式均可使物体带电.
[要点提炼]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2)负电荷: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电荷相互排斥,________电荷相互吸引.
3.起电的方式:常见的起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丝绸 玻璃棒 (2)毛皮 橡胶棒 2.同种 异种 3.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问题延伸]
1.接触起电: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如果______另一个导体,电荷会______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如图2甲、乙所示.
图2
(1)使带电体C(如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2)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
(3)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
温馨提示 如果先移走C,再分开A、B,那么原来A、B上感应出的异种电荷会立即中和,不会使A、B带电.
答案 1.接触 转移
二、电荷守恒定律
[问题情境]
1.验电器的用途是什么?
2.什么是中和?中和能否理解为“消失”?
3.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电荷是通过摩擦创造的吗?
答案 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仅是指一个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相等,该物体整体上不显电性(电中性),并不是正、负电荷相遇而消失(仅存在于物体内).
3.物质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性.摩擦起电的原因: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电荷不是由摩擦创造出来的.
[要点提炼]
1.电荷量:________叫电荷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2.元电荷:是电子所带的________,用e表示,e=__________C.这是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________.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________,也__________,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_保持不变.
答案 1.电荷的多少 库仑 库 C 2.电荷量 1.60×10-19 整数倍 3.不能创造 不能消灭 代数和
[问题延伸]
1.感应起电的原理: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________或________,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
2.常见的起电方式有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
3.电荷守恒定律中的“代数和”等于__________.
4.接触起电中电荷是如何分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引 排斥 异号 同号
2.电子的转移 3.零
4.接触带电时,两个物体最终电荷量的分配很复杂,但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相互接触后,如果是同性则电荷总量平均分配,如果是异性则先中和,剩下的平均分配.
例1 如图3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轻质小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图3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解析 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必定带同种电荷;若两物体相互吸引,二者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荷,另一个不带电荷.当只有一个物体带电时,不带电物体由于受到带电物体电荷的作用,原子内部的异种电荷趋向于靠近带电物体,同种电荷趋向于远离带电物体,这一过程类似于静电感应,因此两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排斥力,宏观上显示的是吸引力.综上知,B、C选项正确.
答案 BC
变式训练1 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之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A.B、C都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两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
D.B、C两球均不带电
答案 C
解析 A和B相互吸引,说明B带负电或不带电,A与C相互吸引,说明C带负电或不带电.而B与C又相互吸引,说明B和C不可能同时带负电或不带电,这两个小球只能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例2 如图4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
图4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C中两对金箔都分别带异种电荷
解析 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端出现了负电,在B端出现了正电,这样的带电并不是导体中有新的电荷,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金箔上带电相斥而张开.选项A错误.
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正确.
用手触摸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A端所带负电便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正确.
以上分析看出,选项D错误.
答案 BC
名师点拨 本节要求知道三种起电方法的特点,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摩擦起电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则是近异远同,注意用手触摸最远端是脚或地球.
变式训练2 如图5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
图5
(1)如何使A、B都带等量正电?
(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
(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则B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与B接触一下,A和B就带等量正电荷.(2)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或B,则A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以后再把A与B分开,则A和B就带等量负电荷.(3)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A,则在A端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马上把A与B分开,则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
例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 C和-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解析 当两小球接触时,带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必均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
QA′=QB′==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不仅将自身电荷中和,且继续转移,使B球带QB′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子电荷量为
ΔQ=-QB+QB′=3.2×10-9 C+1.6×10-9 C=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N==3.0×1010个
变式训练3 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A=________ C,qB=________ C,qC=________ C.
答案 0.5×10-5 0.75×10-5 0.75×10-5
【即学即练】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D.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
答案 C
解析 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C.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D.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
答案 BD
解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而感应起电则是物体内部电子的转移.
3.如图6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
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图6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答案 B
解析 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正电荷是原子核,不能移动.
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答案 A
解析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1.6 ×10-19 C的整数倍.
课件44张PPT。
第一章 电场第一节 认识静电排斥吸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电荷库仑库C完全抵消1.60×10-19转移转移代数和宏观物理过程微观物理过程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 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