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初中历史重点《 西周分封制,后附新题》
【基础讲解】
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从周文王开始的,文王能够使用前来投奔的异姓贵族的人才,这是他能够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武王灭商后,继续推行分封制,用以维系其政治统治。周公东征胜利以后,更大规模地推行分封制。
据《荀子·儒效》说,周公封了71国,其中姬姓之国53个,其中主要之国有鲁、卫、晋、燕。其中《左转·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扛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这都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以“亲亲”为最高原则,讲究血统关系,主要分封姬姓贵族为诸侯,另外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也得分封一些异性贵族为诸侯,所以分封制也是一个姬姓诸侯与众多异姓邦家共处的制度。但是姬姓贵族占据优势的地理位置。这种分封诸侯的办法,历史上称为“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区别。
在姬姓及异姓诸封国中,以宋、鲁、卫、唐、齐、燕等国为最重要。其中异姓诸侯包括:
(1)周的同盟者,如姜太公受封的齐国,或许还有许、纪等小国。姬、姜两姓为世婚。
(2)以殷商人群为主体的封国宋。宋的第一代君主微子是商纣的兄弟。古人的鬼神观念,灭人国家不灭人祭祀,否则就被灭国祖先的亡灵要作祟,这种观念在《国语》和《史记》记载的一些事情中都有显示。迷信中含有某种人道的色彩。
(3)其他一些古老的人群,如陈、杞等、蓟,据说陈国之君是舜的后代,杞则为夏之后,蓟是尧的后人。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首先“褒封”五帝的后代,这是争取人心的举措。
(4)还有大量的古已有之的小邦国,在周人的分封建国中,被称作“附庸”而不是独立的封国,分配到各大诸侯国中,是独立性不完整的国中之国。《左转》里有记载到鲁国境内有这样一些的小邦国。
西周的分封制是层层叠叠的分封。周天子分封诸侯,授给土地和人民,称为封国。诸侯又分封卿大夫,授给土地和人民,称为采邑。卿大夫又有自己的家臣,也授给食地或官职,他们一般属于“士”的阶层。因为层层叠叠的分封,便形成这样的政治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确立了隶属关系。
周天子对于所封的诸侯并不直接干涉其内政,诸侯在其国内可以自行征兵筹饷,设置官吏,甚至可以称王。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基本上都是独立的。因此,全国在政治上是分散的,周天子直接统治王畿以内的地区,这很容易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诸侯对天子要承担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出兵从征等义务。诸侯如果不共王职或互相侵伐,周天子则可兴师问罪,以惩治或撤换诸侯。在西周时,诸侯尚未强大,周天子号令诸侯的权利,大体得以通行,但在后来,周天子却依附在诸侯国了。
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呢?
(1)分封制度是和当时地方经济的独立性相适应的。在交通不发达,荒芜的土地很多,地方之间很少经济联系的情况下,中央集权尚未出现,周天子要统治广大的疆土,就只有实行分封制度。
(2):《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和),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制起因内部利益的分配,“屏周”则道出封建诸侯为的是保护周室,稳固周王的朝政统治。封建诸侯实际上是一种军事镇服和武装移民的活动。
【要点归纳】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疆域。
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3.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4.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周人还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便于管理。周人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5.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7.意义:(1)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2)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3)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4)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造就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5)分封制激发了人的创造性的历史本质。西周封建,对分封出去的国家没有怎样的干涉,只是目的很明确“屏蕃周室”,因此每一个国家根据各自情况开启各自的历史,这激发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6)分封制延续了原始的民主。它与后世王权专制有着不同,周天子与诸侯不是“纯臣”关系,周天子必须把一些实际利益让渡给诸侯,以达到“屏蕃周室”的效果。
8.兴衰:西周前期,达到了扩大疆域,巩固西周统治的目的。但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失去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更是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9、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真题专练】
一、综合题
1.材料一????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只能采取据点式的城邦国家,以间接统治溥天之下。而且从周初的政治形势而言,还必须加意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此也只能采取分土而治的政策,以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这是形势使然。——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材料一,归纳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李斯认为的“安宁之术”指什么?他认为,同这一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有何弊端。
材料三????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中淳于越对分封制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材料四“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余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苏轼《秦废封建》
(4)材料四中“君臣父子相贼虐”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你如何看待苏轼对分封制的评价?
2.展现变革创新时代
材料一? 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材料二? 克盉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克盉,内有43字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之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
(1)西周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一,归纳周王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哪几类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受封者的权利。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商鞅),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4)东周时,王室衰微,诸侯间争霸兼并。为实现自己的愿望,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变法。依据材料三中的变法内容,选择任意两项措施,分别解释其作用。
?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
(1)根据图一,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2)观察图二,说出位于第一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分封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它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五????(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4)材料五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防止被征服者反抗;西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能实行直接统治,只能采取分封制这种间接统治的形式。
(2)安宁之术指郡县制;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
(3)淳于越对分封制持支持态度,认为分封子弟为诸侯可以拱卫中央。(只写支持或反对,不写理由者不给分)
(4)指的是七国之乱或八王之乱;苏轼只看到分封制的弊端,即容易导致地方反叛中央,却没有看到分封制在创建之初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2.(1)周王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宗亲、功臣、古代先王后代
(2)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
(3)局势:确保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疆域:扩大统治范围;制度:确立了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4)措施:废除井田制。作用:建立地主土地私有制或促进经济发展;措施:奖励耕织。作用:增加了国家收入;措施:奖励军功。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1)答:巩固统治
(2)答:第一层是天子、最底层是奴隶;分封制是古代国王或皇帝将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和功臣的等级制度
特点:分封制以宗亲和功臣为对象;分封内容以土地和人民为主
(3)答:诸侯对周王的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4)答:王权衰弱,诸候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②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