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八课8 经济体制改革历史 八年级下 1978年12月22日,经久不息的掌声在京西宾馆会议厅响起。就在这掌声响起的瞬间,中国的命运出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按下手印一、农村改革的背景
材料: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况: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材料探究
材料: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上述材料能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什么影响?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1) 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
(2)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
(3)既能适应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
(4)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5)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改革前
农村改革后
农村新气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新气象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道路。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1978年底
2.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3.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包干到户);
4.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等。
5.认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知识小结四、城市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时间:1984年10月
2.背景:中国十二届三年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内容: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城市改革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3、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
3.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
4.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 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改革影响:
(1)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2)企业经营好,职工收益多,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病;
(3)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概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建立。
(2)目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
影响:
(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2)对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
(3)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
经
济
体
制
改
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与
生产力
不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