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 动态演示装置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中的一个重难知识点。
二、实验材料及器材
(一)材料:苋菜。
(二)试剂:84消毒液、维生素B2。
(三)器材:自动抽水泵、手机、各种塑料瓶、铁架台、袋式输液袋、塑料接头(直通、三通)、棉花、乒乓球、注射器、胶手套、玻璃棒、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点
(一)书上平面模式图创新为动态演示实验。
(二)装置简单,材料易取,废物利用,手机和新电子产品结合使用。
(三)维生素B2溶液使苋菜水变成了黄色;84消毒液可以使苋菜水褪色。
()苋菜水易褪色;不仅环保,营养价值高。
四、实验原理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重吸收的作用。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2.描述尿液形成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3.结合生活病例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能力、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实验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学生活动一:利用实物肾的结构和功能,图片认识肾单位的组成
学生活动二:小组合作演示动态装置实验
第一步:A同学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第二步:B同学讲解实验器材、动态装置的模拟材料和操作步骤;C同学同时进行实验操作。
第三步:D同学总结实验成果
学生活动三:巩固新知和
学生活动四:学以致用
第三环节:板书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导入:去年我区人民医院收治一病人:面黄有轻渡浮肿,双下肢水肿,肾区钝痛,尿检结果如图。医生让其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 血液透析是用机器模拟肾脏功能。展示图片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的病人很痛苦,我们刚才的那位病人他的肾脏怎么啦?他的尿液检测单上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什么要做透析? 我们要揭密,还得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学起。 听讲,观察尿检图片 观察血液透析图片,有学生很震惊,也很害怕,讨论他什么情况需要做这样的治疗,很疑惑,学习兴趣也很高 通过病例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肾病的表现和透析治疗。展示尿检单与后面设计尿的形成中,肾脏的病变部位可以呼应,同时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血液透析,模拟肾脏功能,与后面设计血液透析原理相呼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真实透析图片让学生获得感官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爱护自己,珍爱生命的观念。
问题引导 层层推进 一、尿液的形成及排出(一)、肾脏 过渡: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一: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肾,要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1肾脏的形态特征? 2肾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安排一位同学用手触摸肾脏的软硬,并说出他的感受并让他指出肾的三部分结构 阅读课本找出以下问题:3肾的基本结构和构成单位?课件展示肾单位的结构 教师设疑: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能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把教材中图4-44。找出血液在肾脏是怎样流动的?肾静脉的血和肾动脉的血液成分有什么变化?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法学生不易理解,容易混淆 课件又展示动画法 师:动画法剥夺学生动手探究学习的机会课前我们生物兴趣小组已经尝试不同方式来展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其中有一个小组设计非常巧妙,效果也十分显著,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做的(二)尿液的形成学生活动二:小组合作演示动态装置实验 第一步:A同学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第二步:B同学讲解实验器材、动态装置的模拟材料和操作步骤;C同学同时进行实验操作。第三步:D同学总结实验成果 尿液的排出教师设问:尿液形成后,怎么排出体外? 教师设问:①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②排尿有什么样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安排两名学生总结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比较哪位同学总结的全面 学生活动三:巩固新知展示我来挑战。设计抢答题,请五位同学回答五个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活动四:学以致用教师设疑:如果在尿液里发现了葡萄糖应该是肾的哪一部分出现了病变?如果出现了大量的血细胞或大分子的蛋白质呢? 血液中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病人的尿检单,是不是还那么神秘(隐血是红细胞) 此病人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的原理是: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利用机器模拟肾脏功能,将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珍爱自己的器官,珍爱自己的生命。 观察讨论后回答: 1肾外形像蚕豆,表面光滑前后有些扁,红褐色, 2肾可以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一同学触摸肾脏,说出他的感受:肾脏摸上去是软的;并在实物投影仪下给大家指出皮质、髓质、肾盂 其他同学观察学习 阅读课本后,讨论回答3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学习肾单位,了解其结构 学生总结肾单位的构成 学生逐一指认结构,并画出血液流动的路线, 认真观看视频, 认真观看动态装置演示认识血液在肾脏中流动路线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 观察肾小管的重吸收 学生演示尿液的排出过程 思考,回答。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结尿的形成过程,比较哪位同学总结的全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出现葡萄糖是肾小管病变,说明重吸收功能受损 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 白细胞会增加 观察分析尿检单,回答: 尿中有蛋白质,红细胞高于200cell/ul 说明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出现问题,是肾小球病变。 实物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争强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触摸并指出肾盂、皮质、髓质三部分,即向学生讲出了肾是软的知识点。 让学生先学后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 图片法和动画法为演示实验操作作知识准备。 重点知识,重点点拨利用动态装置展示,学生直观,很快找出血液在肾脏中流动路线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学生亲自演示尿液的排出,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点拨 通过挑战问题使尿的形成过程的每一环节的物质变化很清楚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前后呼应 有利于学生形成关爱自己,珍爱生命的观念
归纳整理,盘点新知 展示 巩固小结 两次小动脉: 两次毛细血管网肾单位组成尿形成的两个过程 排尿的三个作用 学生思考总结两次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两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和缠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肾单位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尿形成的两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排尿的三个作用: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整合知识便于掌握
第三环节:板书设计
第一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肾
二、尿液的形成
血液 原尿 尿液
8、实验效果评价:
(一)实验突破本章重难知识点
(二)实验效果:
1.废物利用,结合新电子产品,容易吸引学生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
2.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小组合作,真正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有利于学生形成关爱自己,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装置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模型不够美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只是从颜色上体现出来;还要进一步研究物资的变化过程,这些都是我下一步的目标。
﹛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
重吸收作用
滤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