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训练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A.?????????????????B.?????????????????C.?????????????????D.?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3.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C.?蝙蝠的“回声”定位???????????????????????????????????????????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4.如图所示,电路元件及导线连接均完好,闭合开关S1、S2 , 则(?? )
A.?L1不能发光,L2能发光????????????????????????????????????B.?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C.?L1、L2都不能发光???????????????????????????????????????????D.?L1、L2都能发光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7题图
5.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
6.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米处,若人向镜移动1 米,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米????????????????????????????B.?变大 5米????????????????????????????C.?不变 6米????????????????????????????D.?不变 8米
7.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在灯前学习的时候,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9.清明节,平静的西湖水面上有数只鸟俯冲嬉戏。下列关于鸟在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鸟是等大的实像B.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鸟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倒影变大D.若湖水深 3 米,鸟与水中倒影距离为 6 米
10.如图装置可用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过程中,若将入射光线由原来的沿A0改为沿B0方向射入,再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这是为了研究(?? )
A.?光路是否是可逆的??????????????????????????????????????????????B.?入射角是否等于反射角C.?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1.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她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 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 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
1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
13.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14.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1、S2 , 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L1与L2串联?????????????????????????????????????????????????????????B.?电流表A1测L1的电流C.?当开关S2断开时,通过L1的电流变小??????????????????D.?当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15.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四种接法(如图),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阻值增大的是(? )
A.???????????????????????????????????????????B.?C.?????????????????????????????????????????????D.?
16.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短路???????B.?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开路C.?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开路???????D.?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
16题图 17题图 18题图
17.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18.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创新小组设计的水位计工作原理图,容器中的绝缘浮子随水位的升降带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升降,并通过电压表V显示的数据来反应水位的升降情况.L是一个指示灯,电路各部分接触良好.当容器中的水位最低时,滑片P位于变阻器R的a端,则(???? )
A.?当水位不变时,电压表V示数不变,指示灯L不亮B.?当水位上升时,电压表V示数变小,指示灯L变亮C.?当水位上升时,电压表V示数变大,指示灯L变暗D.?当水位下降时,电压表V示数变大,指示灯L变亮
19.酒精测试仪可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如图甲所示是它的原理图,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跟酒精气体浓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如果测试到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
A.?传感器的电阻越大??????????????????????????????????????????????B.?电压表的示数越大C.?通过传感器的电流越小???????????????????????????????????????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大
19题图 20题图
2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路的总电流不变???????????????B.?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21.如图所示,在电路中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为了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_。
21题图 22题图 23题图
22.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铁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吸 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3.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风力测定仪,如图所示,O是转动轴,OC是金属杆,下面连接着一块受风板。无风时OC是竖直的,风越强,OC杆偏转的角度越大。AB是一段圆弧形电阻,P点是金属杆与圆弧形电阻相接触的点,电路中接有一个小灯泡,测风力时,闭合开关S即可。通过分析可知:金属杆OC与弧形电阻AB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观察小灯泡的________可以粗略地知道风力。电源电压一定时,风力越________(填“大”或“小”),灯泡越亮。
24.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
(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
(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__(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2分)
2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 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A,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4)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
26.现有三节新干电池,双量程电压表(0~3伏,0~15伏)一只,滑动变阻器(0~15欧)一只,小灯泡两个(额定电压分别为2.5伏和3.8伏),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根。⑴为研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某同学先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__(填“A”或“B”)端滑动。⑵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合适的位置,记下电压表示数U。⑶断开开关,为测量L2两端电压,只变更一根导线一端的连接点,请在这根导线上画“×”号;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接好________。⑷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猛向右偏转超出最大量程,请写出一条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⑸排除故障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记下此时L2两端的电压值U2。⑹用同样的方法测出L1两端的电压U1 , 该同学发现无法得到U=U1+U2的结论,请分析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
27.甲为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________(填“A”“B”或“C”)处。
(2)若要测量 A 处的电流,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________。
(3)纠正(2)中的错误后,测出A、B、C 三处的电流值如表,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写一条)
位置
A
B
C
电流(安)
0.18
0.18
0.36
四、解答题(共4题;共18分)
28.画图
(1)画出入射光线
(2)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9.如图所示,试在两个虚线框内,填“电源”和“开关”的符号,并满足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0.某同学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正常发光,两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如图(b)所示:
?
求:
(1)通过灯L1的电流为多大???
(2)通过灯L2的电流为多大?
(3)若在工作过程中一条支路突然烧断,试说明电流表A1的示数将发生什么变化?
31.如图是水果自动筛选装置,原理如下:传送带上的水果经过检测点时,使压敏电阻R的阻值发生变化,AB间的电压也随之发生改变,当R0两端电压小于一定值时,机械装置启动,将质量较小的水果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功能。已知:电源电压为12 伏,R0=20 欧姆,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压力(牛)
0
1
2
3
4
5
R的大小(欧)
100
60
43
30
22
20
(1)根据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关系,当0.3千克的水果经过检测点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
(2)当检测点上没有水果时,电路的电流是多大?
(3)筛选不同等级的水果,质量标准是不同的。当质量小于0.3千克水果经过压力监测点时,R0两端电压小于3伏,此时机械装置启动,将0.3千克以下的水果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请你分析上述电路是否符合要求________?若符合要求,请写出判断的结果;若不符合要求,你认为对电路可进行如何改进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解答】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故B符合题意;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故C符合题意;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 C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知道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 B、人们小声说话时,是指声音的响度小,与音调无关,故B选项错误;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 C
解析:大象用来交流的“声音”不被人类听到,因为它是次声波;超声碎石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应用;回声定位是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的应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将加强原声。
【解答】A、大象用来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故A不符合题意;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故C符合题意;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原因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在一起,加强了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B
解析:根据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1、S2 , 灯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
【解答】闭合开关S1、S2 , 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L2被短路,故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故答案为:B。
5. B
解析: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平面镜左右、上下移动时,反射光线的移动情况。
【解答】将平面镜水平左右移动时,入射光线不变,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不变,不能中目标,故CD错误;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错误;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6. C
解析: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所以人移动后像的大小不变; 人站在穿衣镜前4米处,若人向镜移动1米,移动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3米,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米,人离像的距离为3米+3米=6米。 故答案为:C。
7. C
解析: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A、潮湿的路面由于有水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干燥的沥青路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B错误; C、由于潮湿的沥青路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 C
解析:台灯的灯光照射到在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如果反射光直接射入人眼,人眼会感到刺眼,如果将台灯移至人的侧旁,可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解答】台灯的灯光照射到在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如果把台灯放到正前方,会有较强的反射光射入人眼,影响阅读。如果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反射光平行射向其他方向,人眼不会感到刺眼,该方法简单易行。如果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写字时右手的影子会落在人正前方的台面上,影响阅读。 故答案为:C。
9. B
解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 C、鸟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鸟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倒影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而与湖水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 A
解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相等的。
【解答】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主要对比前后实验的操作,改变了什么即可找到,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由题干可知,光线由AO进入,OB反射出去;改变操作,让光线从BO进入,来观察光线是否由OA反射出去;这很明显是为了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故答案为:A。
11.B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解答】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 , 入射点分别是O1、O2 , 画出法线O1N1、O2N2 ,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 , ;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B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2.D
解析:(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推测出MM’是界面,界面的右边是玻璃。所以入射角等于60°,折射角等于40°,反射角等于60°。D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3. D
解析:加酒后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A、酒不具有化学显影作用,故A错误; B、酒的液面反射时,平面镜成等大的像,故B错误; C、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不成像,故C错误; D、斟酒后杯底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4. D
解析:这是一个并联电路,A1、L2、S2 三个元件在同一支路上,L1 单独连在一个支路上,A2在干路上,然后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
【解答】A、A1、L2、S2 三个元件在同一支路上,L1 单独在一个支路上,所以是并联电路,故A错误;B、A1、L2在同一支路上,所以A1是测L2电流,故B错误;C、当开关S2断开时,L2所在支路断路,电流变为0,而L1所在支路电流不受影响,故C错误;D、当开关S2断开时,L2所在支路断路,电流变为0,而L1所在支路电流不受影响,所以干路电流变小,A2测干路电流,因此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 . 故答案选:D.
15. A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在连接时,上下各选用一个接线柱,和下面相连的那部分电阻丝接入电路。
【解答】解:A、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左半部分接入电路,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 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长,电阻变大,A符合题意; B、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 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不变,电阻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右半部分接入电路,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 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的右半部分接入电路,当滑片 P 向右滑动时, 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 D
解析:A、B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是开路,在串联电路中,那个地方断了电源电压就加在哪个两端;C、D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在串联电路中,哪段电路被短路,哪段电路两端就没有电压。
【解答】解:A、 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2开路 ,A不符合题意; B、 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完好,B不符合题意; C、 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短路,C不符合题意; D、 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7.C
解析:先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范围,再根据滑片的移动,通过欧姆定律,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源电压不变,则电压表示数不变;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它两端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由于定值电阻阻值不变,两端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不变,则干路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故答案选C.
18. C
解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它分得的电压越大; (2)首先根据水位的变化判断浮子的运动方向,再判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利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正比关系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利用这个关系判断电流的大小变化,进而得到灯泡亮度的变化。 【解答】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当水位上升时,浮子向上运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正比关系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也会变大,总电流变小,灯泡的亮度变暗;当水位下降时,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变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9.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0两端的电压,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传感器两端电压的变化。
【解答】由图象可知,酒精气体浓度越大传感器的电阻越小,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越小,故A错误;由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即通过传感器的电流变大,故C错误;由U=IR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越大,故B正确;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在电源电压不变时,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0.D
解析: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
【解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的电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总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D正确;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由电压表V示数不变、电流表A示数变小可知,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故B错误。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1. S1与S3;S2与S3(或S1S2S3)
解析:把用电器并列的连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电源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解答】要使电灯L1和L2并联,需要把灯L1和L2并列的连接,应闭合开关S1和S3;防止电路出现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S2和S3(或S1S2S3)。 故答案为:S1与S3;S2与S3(或S1S2S3)。
22. 同种;绝缘体
解析: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解答】解: 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 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得出它们带同种电荷; 吸 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 而铁是导体,说明 吸管 的导电性能比较差,吸管是绝缘体。 故答案为:同种;绝缘体。
23.滑动变阻器;亮暗程度;大
解析:(1)由图可知:金属杆OC移动时,弧形电阻AB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发生变化,因此金属杆OC与弧形电阻AB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根据风力增大时弧形电阻AB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变化情况,判断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变化情况,然后由欧姆定律判断电路电流如何变化,从而判断灯泡亮度如何变化;(2)要是该装置能反应风力大小,可在电路中串联接入一个电流表,或在灯泡两端并联一个电压表,根据电表的示数可以知道风力的大小.【解答】由图可知,金属杆OC随受风板移动时,弧形电阻AB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生变化,金属杆OC与弧形电阻AB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由图可知,风力越大,弧形电阻AB接入电路的长度越小,因此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小,电路的总电阻R越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因此可通过灯泡的亮暗粗略知道分力的大小;故答案为:滑动变阻器;亮暗程度;大.
24. (1)B(2)丙;凹透镜
解析:根据近视与远视的原理解题,近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需要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是指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需要通过凸透镜进行矫正,据图可知,乙是远视、丙是近视。 【解答】解:(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具有自动调节功能;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 (2)如图所示,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故答案为:(1)B;(2)丙、凹透镜。
三、实验探究题
25.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3)P(4)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等)
解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3)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A’点是两个玻璃板面成的像;(4)知道A’是玻璃板的P面成的像,物距应该是蜡烛A到P面的距离,像距应该是像A’到P面的距离。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定义判断实验中的错误。
【解答】(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A’到平面镜P面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P面的成像得到的;
(4)如图,小柯测量时把像A’到玻璃板Q面的距离作为像距,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P;(4)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等)。
26.A;;量程选择太小;测出总电压后,在测量L1和L2两端电压时,不能调节滑动变阻器
解析:本题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常见电路故障进行分析,以及电压表的使用和常见的故障解答即可.【解答】(1)由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下面的接线柱接的左端,滑片离左端越远,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A端滑动;(3)由图可知,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只需要把电压表的负接线柱与灯泡L1的左接线柱相连的导线,连在灯泡L2的左接线柱上即可,如图所示: (4)由图可知,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总电压时,选择的是0?3V量程,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指针向右边没有刻度的地方偏转,说明选用的量程小了.(6)在测量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在测量总电压和各串联部分的电压时,要控制总电压不变,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时,该同学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得总电压值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1)A;(3)见上图;(4)量程选择太小;(6)测出总电压后,在测量L1和L2两端电压时,不能调节滑动变阻器.
27. (1)C(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3)实验的次数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
解析:(1)要测那部分电流,电流表就串联在那部分电路中;(2)在使用前,必须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在使用时,必须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实验次数太少,实验数据或现象容易出现偶然性。
【解答】解:(1) 若要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应串联在 干路中, 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 C点; (2) 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 电流表的指针偏左,是因为电流表没校零; 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 电流表的指针偏左,是因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实验的次数太少,实验数据或现象容易出现偶然性。 故答案为:(1)C;(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3)实验的次数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
四、解答题
28.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中成的像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与镜面。(2)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特点作图。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别作出A、B两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再连接A'B':;(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作图如下:。
29.解:
解析:并联电路是各用电器并列的连接起来,相互不影响的电路,各用电器单独工作,【解答】由图可知把图中的开关和与其串联的电灯看作一个整体后,另一个电灯和下面的虚线框跟它并列连接,所以下面的虚线框为开关,上面的虚线框为电源,如下图所示:
30. (1)通过灯L1的电流为I1=I-I2=1.5A-0.3A=1.2A(2)通过灯L2的电流为I2=0.3A(3)若在工作过程中一条支路突然烧断,由于干路中的电流等于支路电流的和,一条支路的电流变为0,则干路中的电流会减小,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解析:(1)、(2)根据电路图知两只灯泡并联,再根据 两只电流表的指针相同判断干路中的电流表A1使用大量程,即A1的示数为1.5A,A2使用小量程,即A2的示数为0.3A,也是通过L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通过L1的电流;(3)若 在工作过程中一条支路突然烧断 ,根据干路中的电流等于支路电流的和 知 电流表A1的示数将 变小。31. (1)30Ω(2)当监测点上没有水果时,压力为0N,这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100Ω,电路电流为:; (3)不能 ;可将R0改为可调电阻 等合理即可
解析:(1)首先根据公式G=mg计算出水果的重力,再从表格中找到压敏电阻对应的阻值; (2)当检测点上没有水果时,即压力为0N时,从表格中找到压敏电阻对应的阻值,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电流即可; (3)首先根据公式计算出质量为0.3kg的水果经过监测点时电流,然后再根据计算出这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后与3V进行比较即可知道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从定值电阻阻值变化方面考虑解决方法。 【解答】(1)0.3kg水果的重力为:;观察表格可知,这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3N; (2)当监测点上没有水果时,压力为0N,这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100Ω, 电路电流为:; (3)当0.3kg的水果通过监测点时,压敏电阻是30Ω, 这时电路电流为:; 这时R0两端的电压为:, 因此电路不符合要求。 此时定值电阻分得电压太多,因此可以将它的阻值变小,即将R0改为可调电阻。 故答案为:(1)30Ω;(2)0.1A;(3)不能,将R0改为可调电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