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4 15: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发明、应用、外传)和影响;
2.了解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分组合作探究: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状况。新课探究一、活字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1.简短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活字排版一本六万字的书:
雕版印刷术: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要三、四年时间
活字印刷书:一个月可印刷百部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
体会毕升的创新“新”在哪里?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 变死版为活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两段材料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火药的作用 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 ——德克·海德造纸术 13世纪阿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读教材讨论宋元时代交通发达的原因。宋元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2.讨论宋元时代海外交通的路线。元朝交通
示意图宋元陆上交通的特点: 1、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发展到元朝逐渐形成完善的驿站制度;
3、元代陆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范围更广。发达的中外交通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
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阅读64页材料,回答问题阅读62页材料,回答问题
(元朝水路驿站共有 处)2.讨论宋元时代海外交通的路线。元朝交通
示意图宋元海路交通(为主)的特点: 1、造船和航海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潮汛。风信、气象等规律;
2、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发达的中外交通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1、中国输出的:
2、西方传入的:发达的中外交通课堂小结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陆交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中外交流的频繁; 宋元时期的科技传播到欧洲,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发达的海陆交通也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桥梁。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1、社会相对安定;
2、经济继续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民族交融加强……促进各族文化沟通提高;
4、对外交往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
5、隋唐时期奠定了基础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随堂训练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药 ②纸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DCB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 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材料二文艺复兴攻占巴士底狱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材料三:为了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在哈沙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材料四: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18日)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那些文化认同精神?“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AOR;或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可。参考答案:
(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 图二:指南针 图三:火药
(2)预兆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3)精神:和平交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