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用太阳计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用太阳计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04 14: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9用太阳计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过程与方法:做控制变量探究影子形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
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复备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古代没有钟表,人们是怎样计时的呢?
2、学生自由讲述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或小故事。(沙漏、打更、看太阳、看天色、燃香、燃绳……)
3、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研究如何用太阳计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了解古人计时的几种方法。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人计时的资料。教师配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计时工具 ,让学生结合计时工具说说其用法。
(2)课件展示古人几种主要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沙漏、水钟等。
(3)教师根据展示的日晷、沙漏、水钟的图片(可投影或制成课件)并作简要介绍。(重点介绍日晷的组成和计时方法)
教师结合一下资料介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6)小组讨论:古代的计时工具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吗?
2.了解资料卡的知识
3.整理观察记录,发现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1)提出问题:古人是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的?
(2)猜想假设:小组交流(利用影子)
(3)制定方案:引导学生整理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记录,看能发现什么?
(4)实施探究:
A、让学生回忆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的观察实验,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B、让学生将记录的信息重新整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上一节课中的观察数据,进行整理。
(5)汇报交流:分析学生整理的图表,引导学生发现:把影子和时间对照,图表类似一个钟面或像日晷。
(6)教师小结:古人就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发明了日晷。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制作日晷。
2.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用自己制作的日晷进行长期计时的活动计划。
3.到校园中选择摆放“日晷”的恰当位置,学生开展观察活动。
4.一段时间后交流所发现问题。
5.你知道圭表吗?它是怎样计时的?课下查阅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