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高一历史期中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7-03 1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2、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4、下列关于租佃制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现象
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明清时期佃农与市场发生联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5、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纸币使用的范围很广 B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C 白银成为广泛使用的贵金属货币 D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6、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变化( )
①成功烧制出白瓷 ②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④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8.“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9、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手工棉纺织品当时需求量下降 D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冲击
10、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A中国各方面的主权逐步丧失 B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D中国思想出现“西学东渐”趋势
1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抗战期间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纺织业 B机械纺织业 C交通业、冶炼业 D 烟草业、化工业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而兴起
C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D 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15、下列关于近代婚姻风俗的变革,符合史实的有( )
①广大的农村和内地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②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③婚姻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16、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到中国
C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D 社会上的崇洋思想
17、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最能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 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知,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释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 报纸已成为党派的宣传工具 D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20.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
?A.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
2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
“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
22.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23.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重商主义、圈地运动、海外掠夺 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圈地运动
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厂 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
24. 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25、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出现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6、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发电机的发明 B相对论的提出 C 内燃机的出现 D 蒸汽机的推广
27、19世纪末,在世界上造成交通领域里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
A蒸汽机车和轮船的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 发电机制造成功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28、英国工业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29、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0、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俄国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工业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31、1922年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的正确态度会是( )
A增加税额 B处以罚款 C 限量交易 D 放任自由
3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3.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3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35.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逐步把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丰殖民地半封建目家。从那时起,不少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振兴中国。请回答36—37题
36.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
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政府提倡国货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7.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发展迅速
B.面粉业的增长因一战的结束而骤缓
C.面粉业的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D.面粉业的发展是这一时期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38.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39.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明显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B.殖民霸权的确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
40.右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
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1.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征服
4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初步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3.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4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合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45.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46、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47、列宁曾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十月革命的胜利 B.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C强化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D有利于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48.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 )
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
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 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
49.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0.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年 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12)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4分)
52.阅读下列图表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新增厂家

700
600
500
400
0
1850 1860 1880 1900 1920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其分布地点有什么特点(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分)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20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⑷有人把民族资本称作处于三座大山重压下,试说明三座大山所指(3分)
53、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2分)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4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2分)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2分)
54.(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大林规定社会主义事业同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一切东西完全对立起来,让社会主义在一个封闭的自我陶醉的环境中运行,以显示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和“优越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问题:
(1)“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上述认识,在他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这种工业化道路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7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历史和苏联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在探索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6分)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B
A
B
C
C
A
B
B
A
C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D
D
C
A
A
D
B
C
D
B
B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D
B
D
B
A
D
B
C
D
B
B
C
B
C
D
题号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B
A
D
B
二、非选择题
51、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4分)
52、(1)明代的“机房”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2分)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分)
(2)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2分)
(3)发展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保护经济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6分)
衰落的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2分)
⑷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分)
 53、(1)新航路地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分)欧洲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只要答出初步形成就给2分)
(2)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武力威逼 ;通讯和交通的发展。(4分,每小点1分)
(3)蒸汽机车、汽轮、汽车和飞机(2分,正确的就给分);万能蒸汽机和内燃机(2分蒸汽机也给分)
54.(13分)
(1)体现: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影响:使苏联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如,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经济技术开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