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朱德平
E-mail:zhudp2004@yahoo.com.cn2019/2/232【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2019/2/233【学生自主学习】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废除、影响);
内阁的出现(确立过程及影响);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设置及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2019/2/234情景创设: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作诗一首。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说明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特务机构无孔不入,也说明明朝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019/2/235宰相制度废除2019/2/236【课堂检测】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A2019/2/237内阁出现2019/2/238内阁首辅≠宰相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511页明朝内阁≠英国内阁2019/2/239军机处的设立清初仿照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019/2/2310【课堂检测】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A2019/2/2311【探究问题】中国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①加强君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④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
⑤加强监察机制。2019/2/231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①中国政治制度历经数千年发展,从未中断,沿革清晰。
②鼓吹君权神授,权力高度集中,君主垄断全国一切大权。
③人治高于法治。
④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善,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⑤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⑥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2019/2/231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2019/2/231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2019/2/2315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利弊2019/2/2316【课堂检测】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B2019/2/2317【课堂检测】宰相制度最终被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宰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2019/2/2318【课堂检测】(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C2019/2/2319【课堂检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反映了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C.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D2019/2/2320【课堂检测】下面图中,体现历史上皇权变化的是B2019/2/2321【课堂检测】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C2019/2/2322【课堂检测】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2019/2/2323【材料解析】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各是怎样做的?
(2)综合材料,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答案:(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
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
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2019/2/2324【课堂检测】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指的是
A.明太祖 B.明神宗
C.明成祖 D.明穆宗A2019/2/2325【课堂检测】(07山东文综)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C2019/2/2326【课堂检测】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者。”有人说:“功成名就者。”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B2019/2/2327【课堂检测】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D2019/2/2328【课堂检测】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C2019/2/2329【课堂检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逐渐扩大,主要在于
A.激化阶级矛盾
B.出现外族入侵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D2019/2/2330请评价明太祖规定的得与失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 《皇明祖训·序》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答案: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纵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2019/2/2331思考:明清加强专制的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为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靠用皇权的绝对化特务机构来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上的控制。
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
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加的消极作用。2019/2/2332清代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人员十分简单
速——办事效率高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2019/2/2333单元总结中国政治制度大禹始,西周分封宗法利统一。
中央三公九卿秦朝起,地方郡县始皇便管理。
汉承秦制并且有更改,中朝决策而外朝执行。
郡国并行增设刺史制,魏晋南北三省体制成。
隋唐中央稍变加六部,宋代专制制度更改多。
中央中书门下枢密院,还有参知政事三司使。
元朝专制制度精又简,中央二级中书与枢密。
地方行省制度影响大,明朝中央废相设内阁。
地方行省废除设三司,清朝军机处更是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