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单元高效总结一、早期政治制度
1.历史特征
(1)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
(2)等级严格。
2.主要表现
(1)王位、爵位实行世袭制。
(2)地方管理实行分封制。
(3)王族内部实行宗法制。单元要旨概览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1.历史特征
(1)皇权至上,凸显人治和专制色彩。
(2)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集权内部的另一基本矛盾;斗争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单元要旨概览2.主要表现
(1)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①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②西汉,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王国问题。③北宋,把地方财政权、行政权、兵权收归中央。④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提高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的效率。单元要旨概览(2)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①秦朝,中央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②西汉,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人,削弱相权。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⑤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后来设立内阁。⑥清朝,设立军机处。单元要旨概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专题知识整合专题知识整合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1)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专题知识整合(3)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专题知识整合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机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宋明两代尤为突出。专题知识整合(2)作用: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它们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专题知识整合早期政治制度中的“鼎文化”史料研习精要【史料★文本】
材料1:杜甫《槐叶冷淘》诗云: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材料2:《左传·宣公三年》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史料研习精要【信息★解读】
(1)上面的两则史料分别选自杜甫的诗和《左传》的记载,都有关于“鼎”的内容。从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鼎首先是饮食器具。从《左传·宣公三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鼎是祭祀器具,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2)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商周时代鼎文化对中国影响重大而深远。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革故鼎新、钟鸣鼎食等成语都与鼎有关。史料研习精要【史料★应用】
1.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古代,鼎首先是饮食器具,然后是祭祀器具,后发展为权力的象征。史料研习精要2.(2009年上海浦东区模拟)(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
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
答案:C史料研习精要明清官员服饰与君主专制的加强史料研习精要【史料★文本】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1:“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史料研习精要材料2:“洪武二十六年,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明史·舆服志》材料3: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史料研习精要——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史料研习精要【信息★解读】
(1)史料反映的信息体现了皇帝和不同级别官员在服饰上的差异。
(2)本史料的表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其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武官常服的饰物为走兽);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3)本史料的深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
(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着手研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史学研究的新视角。史料研习精要【史料★应用】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答案:材料1证明明朝君臣衣着的等级性;材料2证明明朝君臣衣着的场合性。史料研习精要2.从材料1、2、3中能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答案: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史料研习精要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答案: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史料研习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