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5 07: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冷战
【知识梳理】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传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3、冷战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4、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回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5、冷战经济方面政策: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经济方面)的一重要步骤。
二、德国的分裂
1、分区占领德国:
德国法西斯垮台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西德、东德: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西德、东德的成立,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1、北约: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华约:
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条约规定: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3、两极格局形成: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成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 二战后,美国正处于实力的顶峰。杜鲁门总统一再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持不对美国让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B )
A. 苏联实力强于美国 B. 美国、苏联矛盾突出
C.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2.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材料反映了( D )
A.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B.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 美国试图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D. 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3.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构成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B )
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4. “随着和平的来临,昔日的伙伴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逐渐放弃了合作。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成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的目标。两个对手之间的敌意导致世界成为一个分裂的世界。”材料描述的是( D )
A. 一战爆发之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 一战结束之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对立
C. 轴心国集团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对立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对立
5. 2018年4月2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该宣言指出:“两位首脑怀着尽早终结冷战造成的长期分裂和对峙、勇于开创民族和解……”回顾历史,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于( B )
A.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组建
6. 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下列漫画反映的是( A )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铁幕演说”的发表 D.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7. 1946年,美国某苏联问题专家撰文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由此看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 )
A. 遏制苏联 B. 进攻苏联 C. 称霸世界 D. 避免战争
8. 从1948 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D )
A. 英国的残暴统治
B. “涂油子弹事件”
C. 克莱武的野蛮掠夺
D. 土邦王公的挑唆
9.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D )
A. 美苏争霸 B. “一超多强”
C. 多极化趋势 D. 冷战政策
10. 1948—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C )
A.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 欧洲联盟的成立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非军事化政策的推行
11.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B )
A. 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 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
C. 东西德国民族矛盾的激化 D. 二战达成的协议
12. 杜鲁门总统在敦促国会通过某项计划时说:“虽然欧洲经济上的复兴是重要的,但只有经济恢复的措施是不够的。欧洲自由国家认识到,倘要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护性措施。”后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 B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北约
C. 建立华约 D. 成立欧共体
13.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北京大学回答学生关于北约东扩的提问时说:“华沙条约组织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普京此番言论是针对北约成立的目的而言的。据此推断,美国联手其他国家成立北约的目的是( C )
A. 与华约对抗
B. 加强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
C.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遏制”政策
D. 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 )
A.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5. 下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
A.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霸权主义的推行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区域集团化的加快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2月,英国请求美国接管在东地中海抵抗共产主义的义务,接管大英帝国的霸权,称雄世界的红地毯铺到美国人的脚下。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历史教师教书参考用书》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与耻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纪录片《大国外交》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美国想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与苏联的对立。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阵营进行激烈较量”的表现。(举出一例表现即可)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跪着办外交”的原因。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政策的一个例子。
中国国弱民穷;中国近代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无能等。示例: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综上所述,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综合国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