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建飞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建飞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05 14: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建飞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捋所选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1.5分)
1.(1.5分)刺细胞是水螅进行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它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
A.外胚层 B.内胚层
C.触手 D.外胚层和触手
2.(1.5分)涡虫身体呈( )
A.辐射对称 B.前后对称 C.两侧对称 D.背腹对称
3.(1.5分)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是( )
A.体表有角质层 B.生殖器官发达
C.生殖能力强 D.ABC均是
4.(1.5分)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体节组成的动物是( )
A.蚯蚓 B.蝗虫 C.涡虫 D.水螅
5.(1.5分)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且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
A.河蚌 B.鱼 C.涡虫 D.虾
6.(1.5分)身体分节,有外骨骼的动物是( )
A.蝗虫 B.蛔虫 C.蚯蚓 D.蜗牛
7.(1.5分)把蝗虫头部浸入水中,短时间内不会死亡,其原因是( )
A.肺呼吸 B.鳃呼吸 C.气管呼吸 D.不呼吸
8.(1.5分)鱼在水中口不停的张开合拢,是鱼在( )
A.呼吸 B.吞水 C.吃食物 D.吐水
9.(1.5分)带鱼字的动物不一定是鱼,章鱼、鲸鱼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哺乳动物 B.哺乳动物、软体动物
C.软体动物、鱼类 D.扁形动物、鱼类
10.(1.5分)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11.(1.5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软身动物的体表大多有贝壳
B.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
C.爬行动物的体表有鳞或甲
D.扁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
12.(1.5分)鸟类特有的辅助呼吸的器官是( )
A.侧线 B.气管 C.气室 D.气囊
13.(1.5分)下列动物均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鲨鱼、蝙蝠 B.沙蚕、蜥蜴 C.涡虫、鸟 D.蚯蚓、蛔虫
14.(1.5分)在动物进化历程中,首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 )
A.节肢动物 B.两栖动物 C.鸟 D.爬行动物
15.(1.5分)狼与家兔牙齿最大的不同是狼有( )
A.发达的犬齿 B.发达的门齿 C.发达的臼齿 D.发达的牙齿
16.(1.5分)下列均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
A.鱼、青蛙 B.蛇、鸡 C.鸡、马 D.龟、海马
17.(1.5分)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
A.骨、关节、肌肉 B.关节、关节面、肌肉
C.骨、关节头、肌肉 D.骨、关节、关节面
18.(1.5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运动
B.骨骼肌两端着生于同一块骨头上
C.动物的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19.(1.5分)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C.蜘蛛结网
D.大山雀喝牛奶
20.(1.5分)蚂蚁依靠( )传递信息.
A.声音 B.动作 C.气味 D.发光
21.(1.5分)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蜜蜂 B.蚂蚁 C.蝗虫 D.狒狒
22.(1.5分)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 )
A.生态系统 B.生态平衡 C.生物圈 D.碳一氧平衡
23.(1.5分)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一项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传播种子
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消化有机物
24.(1.5分)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有: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等
C.巴斯德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D.细菌属真核生物
25.(1.5分)下列各组食物都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是( )
A.陈醋、腊肉、奶酪 B.面包、腐乳、果脯
C.酸奶、泡菜、甜酒 D.馒头、香肠、白酒
26.(1.5分)细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7.(1.5分)下列对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
B.观察病毒要用电子显微镜
C.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D.病毒也可生活在死细胞中
28.(1.5分)不具根、茎、叶结构的植物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9.(1.5分)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B.花、果实、种子
C.行为特征 D.有无种子
30.(1.5分)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科 B.属 C.种 D.亚种
31.(1.5分)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1.5分)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阔叶落叶林生态系统
33.(1.5分)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34.(1.5分)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开垦草原
35.(1.5分)流感病毒属于(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噬菌体
36.(1.5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 )
A.互生 B.寄生 C.共生 D.腐生
37.(1.5分)“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能产生黄曲霉素的生物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有毒植物
38.(1.5分)鸟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下列各项与鸟的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
A.前肢变成翼 B.以杂物或昆虫为食
C.体表被覆羽毛 D.体内有气囊
39.(1.5分)鸟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0.(1.5分)当人进行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运动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舒张 C.收缩收缩 D.舒张收缩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ד,共5分)
41.(1分)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判断对错)
42.(1分)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判断对错)
43.(1分)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判断对错)
44.(1分)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判断对错)
45.(1分)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应的农业害虫. .(判断对错)
三、非选择题(共35分)
46.(4分)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和草原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生活在其中的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受到破坏或丧失.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质种中,中国就有大熊猫等156种.
(1)从分类上讲,大熊猫属于 动物,其生殖特点为
(2)由题干资料可知,我国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有 、 、 、 、 (写出五点)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你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根本措施是 .
47.(9分)观察如图的动物分类系统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动物,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 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远。
(2)猫与豹所共有的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
(3)猫在 这个分类等级上与抹香鲸开始出现不同。
(4)虎鲨属于鱼纲,体形呈流线型,用 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 的协调作用游泳。
(5)抹香鲸属于哺乳动物,它的生殖方式为 ,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
(6)虎鲨和抹香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且形态也很相似,但在分类上相差较远,这是因为分类时除了要比较动物的形态,还要比较 。

48.(6分)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部腐烂了.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本实验可证明腐生生物细菌能将生物的遗体分解成水、 和 .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组,实验组是 组.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49.(5分)如图是关节的剖面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和[2]合称为 .
(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是 .
(3)[5]关节囊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
(4)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 ,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形成的.
(5)请写出你身体上任一关节的名称: .

50.(11分)观察如图的细菌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
⑤是 ;⑥是 。
(2)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中序号 所指的结构中。
(3)这种细菌 (填“能”或“不能”)运动,这是根据图中序号 所代表的结构作出判断的。
(4)细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 。
(5)如果该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30分钟繁殖一代,那么10个细菌经过3小时会变成 个细菌。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建飞中学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捋所选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1.5分)
1.【解答】解:水螅的口周围有6﹣10条细长的触手,满布刺细胞和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刺细胞是水螅防御和攻击的利器,多数位于触手和口的周围等部位。其中触手中刺细胞最多。
故选:C。
2.【解答】解: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故选:C。
3.【解答】解: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防止消化液的侵蚀,A正确;
B、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与寄生适应,B正确;
C、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生殖能力强大,与寄生适应,C正确;
D、A、B、C都是蛔虫与寄生相适应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与相似都属于环节动物,A正确;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有的体节愈合,但是还分部;B错误;
C、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C错误;
D、水螅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D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且用鳃呼吸,故A正确;
B、鱼用鳃呼吸,但体表没有外套膜,故B错误;
C、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体表没有外套膜,也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故C错误;
D、虾属于节肢动物,虽然用鳃呼吸,但体表没有外套膜,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故A正确;
B、蛔虫身体不分节,也无外骨骼,属于线性动物,故B错误;
C、蚯蚓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但无外骨骼,为环节动物。故C错误;
D、蜗牛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面有贝壳,无外骨骼。故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蝗虫是一种典型的节肢动物,躯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蝗虫用气管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气门分布在从中胸到腹部第八节之间共10对,所以把蝗虫的头部置于水中几小时,它不会窒息而死。
故选:C。
8.【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水由鱼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9.【解答】解: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
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解答】解:A、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故A错误。
B、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是典型的两栖动物,故B正确。
C、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故C错误。
D、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而娃娃鱼是卵生,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软体动物的体表大多有贝壳,有保护作用,A正确;
B、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正确;
C、爬行动物的体表有鳞或甲,适于陆地生活,C正确;
D、蛔虫有角质层,蛔虫属于线形动物,D错误;
故选:D。
12.【解答】解: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故选:D。
13.【解答】解:A、鲨鱼是鱼类,蝙蝠是哺乳动物,鱼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A符合题意;
B、沙蚕是环节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蜥蜴是爬行动物,属于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涡虫是扁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鸟属于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蚯蚓是环节动物,蛔虫是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解答】解: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时生活在陆地上,有时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大多生活在陆地上。所以在动物进化历程中,首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B、两栖动物。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是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故选:B。
15.【解答】解: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具有门齿和臼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
狼是肉食性动物,狼的牙齿除了门齿和臼齿以外,还有适于撕裂食物的犬齿,是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主要区别。
故选:A。
16.【解答】解:A、鱼是鱼类、青蛙是两栖类都是变温动物;
B、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鸡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C、鸡是鸟类,马是哺乳类,都属于变温动物;
D、龟是爬行动物,海马是鱼类,都属于变温动物;
所以均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C、鸡、马。
故选:C。
17.【解答】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所以运动系统的组成是A、骨、关节、肌肉。
故选:A。
18.【解答】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错误。
B、骨骼肌两端着生于不同的骨头上,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C错误。
D、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D。
19.【解答】解:ABC、小鸟喂鱼、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D、大山雀喝牛奶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所以属于学习行为的是D、大山雀喝牛奶。
故选:D。
20.【解答】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故选:C。
21.【解答】解:ABD、蜜蜂、蚂蚁、狒狒的群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或严格的等级,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
C、蝗虫,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所以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C、蝗虫。
故选:C。
22.【解答】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选:B。
23.【解答】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不符合题意;
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符合题意;
D、动物消化有机物,不能说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4.【解答】解:A、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A正确。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B正确。
C、巴斯德做一个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C正确。
D、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D。
25.【解答】解:A、制醋要用醋酸杆菌,制作奶酪要用到乳酸菌,腊肉又叫腌肉,是用较多的盐渗出肉中的水分,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不符合题意。
B、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传统的豆腐乳是霉菌与细菌混合菌天然发酵而成的。长的厚厚的毛就是霉菌,主要为根霉与毛霉。细菌和酵母等也参与其中,如开始长出的光滑的粘液层就主要是细菌和酵母;果脯是用糖渗出果肉中的水分,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不符合题意。
C、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具有特殊的风味,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做馒头或面包或酿酒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香肠是用肉和淀粉加上调味剂,加热煮熟,再真空包装而成,与细菌、真菌无直接关系,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解答】解: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腐生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遗体内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的大自然中,被绿色植利用,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
故选:B。
27.【解答】解:A、结构及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营寄生生活,A正确。
B、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形体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1纳米=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B正确。
C、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分为三类:专门侵染动物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专门侵染植物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如:痢疾杆菌噬菌体。C正确。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D错误。
故选:D。
28.【解答】解;A、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A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无根,只有茎叶的分化,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被子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之后,结出种子,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解答】解: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故选:A。
30.【解答】解:在分类单位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种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差别最小,因此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故选:C。
31.【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层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见B正确。
故选:B。
32.【解答】解:A、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的作用,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较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不符合题意。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其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生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符合题意。
D、温带落叶林分布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构成温带落叶林的主要树种是栎、山毛榉、槭、梣、椴、桦等。它们具有比较宽薄的叶片,秋冬落叶,春夏长叶,故这类森林又叫做夏绿林,动物也比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选:A。
34.【解答】解:A、退耕还林容易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草容易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开垦草原,容易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35.【解答】解: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故选:A。
36.【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共生关系等。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共生关系。
故选:C。
37.【解答】解:黄曲霉素是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体内不含叶绿体,因此属于真菌。
故选:B。
38.【解答】解:A、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A正确;
B、鸟类的以杂物或昆虫为食,反应了鸟类的食性,与飞行生活无关,B错误;
C、表被覆羽毛有保温的作用,适于在空中飞行,C正确;
D、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D正确。
故选:B。
39.【解答】解: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可见,鸟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的次数是2次。
故选:B。
40.【解答】解: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故选:A。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ד,共5分)
41.【解答】解: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蠕动;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因此蚯蚓就是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及刚毛的配合,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因此题干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2.【解答】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但有的软体动物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就没有贝壳。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43.【解答】解: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如乌龟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不是两栖动物。
故答案为:×。
44.【解答】解: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这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与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无关,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45.【解答】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从而诱杀农业害虫.
故答案为:√
三、非选择题(共35分)
46.【解答】解:(1)大熊猫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最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由题干资料可知,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等.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哺乳;胎生、哺乳
(2)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人为破坏;
(3)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47.【解答】解:(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由图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虎同属于猫属,亲缘关系最近。虎鲨属于鱼纲,虎属于哺乳纲,亲缘关系最远。
(2)由图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猫和豹同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因此猫与豹所共有的分类等级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
(3)猫属于食肉目,抹香鲸属于鲸目。
(4)虎鲨属于鱼纲,鱼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抹香鲸的生殖方式为胎生,体温恒定,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6)我们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时候,除了要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1)猫;虎鲨;
(2)界、门、纲、目、科;
(3)目;
(4)鳃;鳍;
(5)胎生;恒定;
(6)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8.【解答】解:(1)在自然界中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能把动物和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从而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因此本实验可证明腐生生物细菌能将生物的遗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2)本实验是想探究细菌对鱼的分解作用的,因此有细菌的一组是实验组,无细菌的一组是对照组,故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甲组,实验组是乙组.
(3)甲乙唯一不同的量是有无细菌,因此该实验中的变量是细菌.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无机盐
(2)甲;乙
(3)细菌
49.【解答】解:(1)3关节面包括1关节头和2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
(3)动物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做关节,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4)写出身体上任一关节的名称:如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故答案为:(1)关节面
(2)关节软骨
(3)结缔
(4)支点
(5)肩关节(肘关节)等
50.【解答】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最外层⑤﹣﹣细胞壁、紧靠细胞壁的是④﹣﹣细胞膜、细胞中间是③﹣﹣DNA集中的区域、在细胞膜和DNA之间是②﹣﹣细胞质;有的细菌有长长的①﹣﹣鞭毛,有的在细胞壁外面还有较厚的⑥﹣﹣荚膜。所以①是鞭毛、②是细胞质、③是DNA、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壁、⑥是荚膜。
(2)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里面有遗传物质,细菌没有核膜,只有遗传物质DNA集中的部位,故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中序号③所指的结构中。
(3)鞭毛的作用是运动,因此这种细菌能运动,这是根据图中序号①所代表的结构作出判断的。
(4)细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叶绿体、成形的细胞核。
(3)如果该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30分钟繁殖一代,3小时后细菌分裂了6次,因此10个细菌经过3小时后的细菌数目是10×26═640(个)。
故答案为:(1)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
(2)③
(3)能;①
(4)叶绿体、成形的细胞核
(5)64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