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导学案
课题 扁鹊治病 新授课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习《扁鹊治病》,我能认识,会写生字。我能正确读写“拜 见、理财、肠胃、汤药”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到任务的看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别人正确的意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能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别人正确的意见。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为你引路 我在行动 小贴士
第一关 名医必备 ( ) ( ) ( ) ( ) 昌 妻 刺 剂 ( ) ( ) ( ) ( ) 绑 扁 汤 烫 ( ) ( ) ( ) ( ) ( ) 鹊 蔡 睬 胃 肠
妻子 拜见 理睬 肠胃 医治 纪昌学射 百发百中 扁鹊治病 无能为力 蔡桓公 高明 敷汤 汤药 扎针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 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就能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能治好; 一旦深入骨髓就只能等死,医生也无能为力。
第二关 名医出诊 (望闻问切) 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 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 ) 和 ( )。 这则寓言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 )不听( )的劝告,耽误医治,结果( ) 。 扁鹊几次劝说蔡桓公想为他治病? 每次劝说的结果怎样? 扁鹊 ( )拜见蔡桓公想为他治病。 浏览课文中的对话 用横线画出扁鹊的话。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厚度课文,揣摩人物心里 过了十来天,扁鹊心想: ,于是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假装没听见,还是不理睬他,心里想: 。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心想: ,于是,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了,要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心里想: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心里想: ,立刻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派你去问原因。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心里想: 。连忙派人去请扁鹊为他治病。 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联系学习、生活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了这则寓言我们知道了要( ),不要(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 生活中( )
第三关 继续深造 ( huì jí jì yī ) 讳 疾 忌 医 讳:忌讳。 疾:疾病。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fáng wēi dù jiàn) 防 微 杜 渐 防:提防,防止; 微:事物的苗头; 杜:杜绝,堵塞; 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春秋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原名:《扁鹊见蔡桓公》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guǎ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d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guó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蹶jué” (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敷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课堂助学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了解蔡桓公的病状,扁鹊的做法及蔡桓公的态度变化,完成表格。
时间 病情发展 扁鹊的做法 蔡桓公的态度
有一天 皮肤上 劝、走 不相信
不久 死了 / /
2、穿越时空的对话
我 :
蔡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