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08 07:21:04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西 北 地 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草原和荒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能够准确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明确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地形区。
2.通过阅读地形图、降水图等有关地图,能够正确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本区域的景观变化规律及成因。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用图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西北地区地形图、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方式一:古诗歌欣赏:
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甲、乙两首古诗歌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地区?在同一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通过思考问题引入新课。
方式二: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
这是我的家乡
……
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曲歌唱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方式三:展示图片:
一百多年前,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踏上了西行的路程,经河西走廊抵达喀什,历时174天,行程3 760英里,留下近千张沿途照片,使今人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种种风光。当年,莫理循的西北之行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照片,使今天的我们有幸目睹丝绸古道的广袤、苍凉。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大西北的模样又会有何种变化呢?结合学生的想象导入新课。
方式四:观看视频: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手抓肉和羊杂汤的部分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此次《舌尖上的中国》走进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地区?结合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草原和荒漠
1.位置、范围
师:结合教材P2图5.1分析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阅读教材P73“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所包括的省区主要有哪些。
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2.地形、地形区
师:继续观察“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些?从东到西,说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生: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中部有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到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3.河流、气候、景观及成因
师: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
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并分享小组学习成果。
师: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西北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师:河流与降水关系密切,阅读教材8.4“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观察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和低于50毫米的地区分布在哪里?由降水情况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分享自主观察得出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认识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特征—“干旱”。
生: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完成景观图ABC与甲乙丙三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不同的原因。
师: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往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课堂总结】
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作业布置】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人简单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疆”字的具体含义。
【板书设计】
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教学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灌溉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分布状况。
2.能够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相关地图及图片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方式一:猜谜语:
谜面:四腿长长脖子弯, 背上驮着两座山, 一次吃饱水和草, 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 不怕烈日和风寒。(打一动物)
  谜底:
  再联系西北地区的常见牲畜导入新课。
方式二:诗、歌赏析:
老舍先生游内蒙古赋诗两首
(一)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二)
主人爱客促行觞,毡包歌筵席地张。
牛奶酒清情沉醉,马头琴韵擅低扬。
听歌曲,赏歌词《新疆好》
《新疆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积雪融化灌农庄 
来来来来……  
我们美丽的田园 
我们可爱的家乡 
联系西北地区的农业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畜牧业
师:阅读教材图8.5“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结合教材文字,独立完成以下问题的探究:
(1)西北地区的农业以哪个部门为主?有什么有利条件?
(2)本区有我国的哪两大牧区?东、西部草场类型有何不同?著名畜种有哪些?
(3)本区牧民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作简单归纳。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本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草场广布,草质优良。两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以西为高山草场;著名畜种有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新疆牧区的新疆细毛羊、伊犁马,宁夏滩羊等(展示主要畜种的图片)。传统民居是蒙古包,特点是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白色羊毛毡,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2.灌溉农业区
师:西北地区农业虽然以畜牧业为主,但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阅读教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并总结其分布特点。
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进行点评。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冰雪融水浇灌的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
小组讨论:西北地区有哪些特色农产品?为什么农产品的品质优良?
生:小组代表展示各组讨论的成果。
师:点评归纳,西北地区盛产长绒棉、葡萄、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被称为“粮棉瓜果之乡”,其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活动:读教材“坎儿井的俯视图”和“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分小组合作探究坎儿井,试介绍坎儿井的构成以及是如何引水的。
生: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师:指导并作出总结,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组成,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有提土之用,修暗渠而不修明渠是为减少水的蒸发和防止风沙的侵袭、掩埋,利用山的坡度通过暗渠把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灌溉农田。古代的新疆人民是勤劳、智慧、伟大的,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值得学习……
【课堂总结】
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作业布置】
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西北地区的特色饮食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