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 水结冰了
---教学设计一、实验教学目标二、问题的产生三、问题的探究四、实验方法再设计五、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水结冰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必须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散发热量。”一、实验教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教材中的方法与步骤指导学生展开实验.
二、问题的产生 以下数据无法从逻辑上形成这样的共识:水在0℃开始结冰。在市区教师群里交流时,很多教师反映这是普遍现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水不能在零摄氏度结冰呢?如何让实验室里重现零度结冰现象?
三、问题的探究1、温度计的精度问题。 现在小学实验室采用的温度计大致是“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两种,通过实验验证,其本身正负误差在2-3 ℃,甚至更大,而且学生认读时还会造成误差,我认为这两种温度计达不到测量水结冰的精确温度的要求。
2、0℃以下结冰和过冷水的问题。 在实验结冰的温度往往低于0℃许多,有时在零下5-6 ℃仍不结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种情况。
1、温度计玻璃泡过于靠近试管壁或底部,在试管这样一个小环境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加上水不能流动,所以离外界冷环境较近底部、壁部较中间水温高。
2、过冷水的问题。是因为纯净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其它原因,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这样的水叫过冷水。(百度百科)四、实验方法再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实验进行改进:1、温度计的精度问题改进。 → →t探针温度计优点:数字化、便于认读,误差较小,反应慢。温度传感器优点:反应快,误差更小2、温度计的放置→随意置入将温度计探针部分尽量避免接触底或壁。3、搅动试管中的水 → 静置不动 临近冰点时温度计的探针不停搅动试管中的水,让试管内水流动,使其中,各部分水温一致,并防止过冷水。效果对比 书上方法实验数据: 改进后实验数据:五、教学反思 1、科学探究过程中,精确科学数据的采集,必须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否则的话采集的数据对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会适得其反。
2、科学结论的得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经得起独立实验重复的考验,需反复验证,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追求。
3、虽然重现水在0 ℃结冰的现象,但是实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2-3 ℃因为纯净水没有形成凝结核不结冰的现象,搅动时产生凝结核突然温度由-2-3 ℃ 迅速上升到0 ℃而结冰,然后温度长时间停留在0 ℃现象,其中缘由很难向三年级学生解释,如此高精度高难度的科学实验要三年级学生完成并探究,是否勉为其难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