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5 21: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1932年,美国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1.5元。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1.1元,售价不足1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的爆发
B.罗斯福新政的实行
C.福利国家制度建立
D.第三产业日益发达
3.美国学者威廉·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到1929年,美国……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再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由此可知,威廉·卡顿从哪一方面揭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A.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
B.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C.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D.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
4.有人用“美国推动了世界的多米诺骨牌”来形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所以会引起这种连锁反应,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美国总统胡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完全控制了其他国家
5.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6.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推行公平竞争,美国政府给接受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徽章,上面写着“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等语,以资表彰鼓励。这里的法规是指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
C.《社会保险法》
D.《联邦紧急救济法》
7.1929年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工业生产下降40.6%,倒闭的企业数达14万家,失业率为32%。罗斯福新政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此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兴办公共工程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救济工作提供社会保障
8.1935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这一措施是
A.进行社会救济 B.推行社会保障
C.推行以工代赈 D.协调劳资关系
9.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政策
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
10.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这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指
A.重商主义 B.种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殖民扩张理论
11.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把美国由地狱拉回人间。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12.对以下表格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滞胀特征 B.国家干预经济
C.经济“大萧条” D.经济增长缓慢
13.二战后,令英国人自豪的“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的制度是
A.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
C.殖民主义 D.社会福利
14.“……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
A.罗斯福新政 B.“斯大林模式”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D.“新经济”
15.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刀锋》,首次出版于1944年。小说通过两个中心人物的对比,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进行对照,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其梗概如下:
拉里的飞行员好友在一战的某次战斗中,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从此他开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一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都处于发财致富的时代浪潮中,拉里却难以置身其间。他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艾略特是另一中心人物,他靠权谋手腕,削尖脑袋钻入上流社会,成功躲过了美国股市崩盘,甚至大赚了一笔,还与贵族名门攀上关系,狠狠地过了一把贵族瘾。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7.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二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依据所学可知,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是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是导火线。所以应选B。
2.A
材料中“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1.5元。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这种生产相对过剩反映的是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故选A;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保障体系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第三产业的信息,排除D。
3.C
由“1929年国民再收人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可知,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严重,阶级对立日益尖锐,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C项正确;“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开始的,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就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的危机也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故A项正确;BC项是美国采取的挽救危机的措施,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
5.D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为了稳定农业,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目的是恢复工业,AC两项与题目不符;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防止外来商品占领本国市场,B项错误;D项意为美元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刺激出口,D项正确。
6.A
在罗斯福新政过程中,为了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故选A;《全国劳工关系法》明确地承认工人拥有组织工会并由工会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该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复兴,排除B:罗斯福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险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排除C。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排除D。
7.A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其实也是生产与消费之间出现了矛盾而导致的,而挽救经济危机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核心其实也就是在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不是核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是核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核心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8.C
由材料可知,罗斯福认为美国人自尊强,为了照顾到美国个人独立本能,解决生存问题,面对庞大的失业队伍,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紧急救济,大力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照顾到美国个人独立本能和自尊,故C项正确;社会救济不符合“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故A项错误;建立保障体系,不符合材料中“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故B项错误;协调劳资关系是为了保障《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顺利实施而进行的计划,与“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无关,故D项错误。
9.D
整顿金融主要是要稳定金融秩序,与霍普金斯的话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调节供求关系,与霍普金斯的话也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发放救济金可以“给人饭吃”,但却是“吃闲饭”,与霍普金斯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即“给人吃饭”但“不能让人吃闲饭”之意。故D项正确。
10.C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它是对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重要修正,因此题干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指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
11.B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所以答案选B。
12.A
美国的“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因此排除B项。从GNP下降、失业率上升可知经济发展迟缓、停滞,从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变化可知通货膨胀,联系课本知识可知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因此A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之后,B错误;C是1929-1933年;D属于滞胀表现。
13.D
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因此有了社会福利制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最基本的保护。故D项正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与题意不符,故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14.C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谋得许多福祉”“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不符,故排除。
15.B
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北欧高福利国家福利政策调整的理解。根据提干提供的信息税前17倍和税后3倍收入差距反映的是国家利用政权通过税收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国家通过政策调整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ACD都是现象非本质。
16.参考示例1.
信息:一战中拉里的好友为救他而牺牲。
历史现象: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概述和评价:
发生于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性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引发了欧洲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客观上也带来了科技进步。
综上所述,一战的爆发是欧洲政治经济形势演变的结果。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促使科技的进步,深刻地影响了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历史。
参考示例2.
信息:小说发表于1944年,描述拉里因好友为他牺牲而迷惘,开始匪夷所思的人生转变。
历史现象:反映出现代主义流派。
概述和评价: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引起西方人精神上失望、迷惘和苦闷,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促使现代主义流行和发展。它包括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立体主义等。
现代主义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该流派反传统、反理性。它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综上,在现代主义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
参考示例3.
信息:一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都处于发财致富的时代浪潮中。
历史现象:反映出美国柯立芝繁荣的景象。
概述和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繁荣的出现与美国技术革新、国内外市场刺激、汽车产业发达和商业分期付款方式有关。
总之,柯立芝繁荣促使这一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但随着自由放任政策的实行,经济危机逐渐潜伏,最后导致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爆发。
参考示例4.
信息:艾特成功躲过了美国股市崩盘。
历史现象:反映出经济大萧条。
概述和评价: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引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这是长期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结果,危机持续长达四年时间,主要表现在股价暴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等。
大萧条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益恶化;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总之,经济大萧条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新政措施,缓解了经济危机,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17.(1)特点:有《济贫法修正案》等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缺乏政府通盘考虑的保障制度(如养老金制度).原因:由于自由市场意识浓厚,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主张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危机往往通过市场能自行解决.
(2)变化及影响
变化影响
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担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破”“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英国始经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可以概括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当时英国政府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指导思想来考虑。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需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