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了解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内容说明:[来源:高考%资源网 KS%5U]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3)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 在联合国中的外交活动 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
二、知识结构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国际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环境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独立 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自主 基本 “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外交 方针 “一边倒”: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政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改“平等互惠”为“平等互利”
原则 发展 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提出 意义:在国际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一系列成就
走向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停止敌对行动的六点建议
国际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舞台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
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www.k@s@5@u.com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问题由来: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
重返 重要条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国家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联合 突破: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国 意义:中国外交战线的一次重大胜利
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70年 中美 1971年,基辛格访问中国,中美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代对 关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外关 解冻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建交公报
系的 1979年,中美建交,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重大
突破 二战后日本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
中日关系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正常化 意义: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 理论 科学判断: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期的 依据 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
外交 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政策 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
与成 调整 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就 反对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不同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
活跃的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加入产权组织、参加维和行动
成就 多边外交 2000年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议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发表会晤文件[来源:高考%资源网 KS%5U]
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推进新型 1996年,在上海确立中、俄、哈、吉、塔 “上海五国机制”
区域合作 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加乌兹别克斯坦)
专题五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2、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的外交方针是 (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各国人民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讲座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朝鲜六方会谈 C、汉城会议 D、北京会谈
5、下列事件中,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的问题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情 ( )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7、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主要有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出席万隆会议 ⑤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8、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D、中国推行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10、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 )
A、美国从台湾撤军 B、美国同台湾断交
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D、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11、标志着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 ( )
A、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B、1973年中日建交
C、1978年缔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D、日本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关系
12、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www.k@s@5@u.com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13、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 )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
B、中美两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既互相斗争又需要互相合作
C、美国承认轰炸中国大使馆是错误的,中国接受了美国的道歉
D、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这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14、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 )
A、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改变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C、继续增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D、提出“一边倒”的方针
15、2004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克建立外交关系,至此承认台湾的国家数量减至26个。这件事表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16、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亚非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与苏联建交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18、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B、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
C、它是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原则上的调整 D、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
19、当前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
C、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D、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过去
20、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 B、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制定灵活的外交政策
D、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来源:高考%资源网 KS%5U]
材料一 中国完全可以不怕美国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假如我们不要美国的最惠国的待遇,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是否无法进行呢?从过去的美国经济制裁证明,并非如此……如果美国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中国民众很可能会把购买力转向别国或者国内品牌。美国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自觉抵制敌对国家的产品是有传统的,如果中国政府还能胸怀大度地宽容美国人的话……我相信报应。我深信会有那么一天,如果和解变得极度不可能,我号召中国人民要记住仇恨。 ——李强等《冷战后时代政治与情感抉择》
材料二 那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呢?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美国一度是我们的敌人。但现在不是。为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已结束了全面敌对状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有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竞争与合作的平行发展时期,双方在经济上互有需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上,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中美两国(包括其化资本主义国家)在现在和21世纪,都不该成为敌人。 ——沈骥如《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
请回答:
⑴分别概述两则材料不同的两种观点。
www.k@s@5@u.com
⑵你同意哪则材料的观点?为什么?
⑶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简述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同意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两国任何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 中日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材料三 对全世界的战死者、牺牲者表示哀悼。……超越对过去战争的历史观的不同,总结历史教训。……在永久的和平的理念下,开辟人类共同的未来。
——1995年6月9日日本三党联合政权通过的《以历史为教训重申和平决心的决议》
材料四 199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等八名内阁成员参拜供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1996年7月29日,现任首相桥本龙太郎公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1996年8月15日日本内阁的六名大臣以及一些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 ——1996年第21期《半月谈》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建立中日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比中日《联合声明》在内容上有何重大发展?两国对待霸权主义的态度有何意义?
⑵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三党联合的政权对待日本历史上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态度错在哪里?其实质是什么?
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材料四中所列举的日本政府官员的行为?
⑷综观以上四则材料,你对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有何看法?
三、问答题
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www.k@s@5@u.com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的?据此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专题五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AB 6——10 ABCDD 11——15 BCADA 16——20 DCCDC
二、非选择题:
21、⑴材料一作者对中美关系抱有一种僵化的向后看的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即使不发展贸易关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也照样进行,不要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也没什么,要中国人记住中美之间的仇恨。材料二作者认为中美之间过去是敌人,但现在不是敌对关系了,双方可以和平共处,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⑵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这一观点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从国情和世情出发,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
⑶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中美之间已建交,双方有共同利益,经济上有互补性,应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人民造福。
22、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在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对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⑵联合政权哀悼的“战死者”包括被击毙的侵略者,这就是混淆了战争罪犯与反侵略烈士的界限;“过去战争”的提法笼统、模糊,抹杀了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的区别。其实质是掩盖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来源:高考%资源网 KS%5U]
⑶日本政府官员参靖国神社,是为侵略者招魂,严重违背了中日《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中的原则,严重伤害了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
⑷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日本政府官员的错误言行给中日和平友好关系蒙上了阴影,必须予以揭露和回击。中日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三、问答题
23、⑴发展历程:①20世纪50年代,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方针,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②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对亚太地区及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⑵外交成就: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国建交。②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起了重要作用。④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随之也正常化。⑥20世纪90年代,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加强了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⑶启示: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③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是推动外交工作的前提。
24、新中国成立之际,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实行反华政策;为了巩固政权,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缔结友好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积极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对中国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步发展起来;中国政府在破除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探索本国建设道路的同时,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政策。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严重威胁着中国国家安全;为了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苏联威胁、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俄罗斯结成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得到新的发展。认识:①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②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