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天长市关塘中学第二学期高一物理阶段性检测(word版含答案)(1-2单元内容)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度天长市关塘中学第二学期高一物理阶段性检测(word版含答案)(1-2单元内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4-06 20:03:02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D C C A B D BD BD AC AB
二、实验题
13.(1)0.04 (2)0.6 m/s (3)1m/s
14.BCD 3 gl
三、解答题
15.(1) ??(2)
?

(3)??
? ??

?


?? ?
??
?? ??

??

?


?? ? ??
??

?
16.(1)32 m/s2;(2)10 m/s,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7°;(3)8.88m;
17.(1)离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周期π×10﹣6s;
(2)离子所在位置构成的曲线方程 ;
(3)调整后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物 理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检测范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质点以匀速率在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其轨迹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质点在a、b、c、d四点处加速度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力学”和“天上力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它的规律和结论,其中
A.欧姆流行的“地心说” B.能量守恒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
3.关于电磁波和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只要空间某处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
C.无论是根据经典力学还是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
D.狭义相对论认为一切物理规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不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变力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5.2018 年 4 月,“天宫一号”完成其历史使命,离开运行轨道,进入大气层,最终其主 体部分会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在燃烧前,由于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天宫一号”的运 行半径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天宫一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行速率逐渐减小,机械能逐渐增大
B.运行周期逐渐减小,机械能逐渐增大
C.运行速率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D.运行周期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6.地球质量是多少?这不可能用天平称量,但是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来“称量”,早在万有引力定伸发现之前已经测得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就可以求地球的质量为
A. B. C. D.
7.根据开普勒对第谷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关于行星的运动,判断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在公式=k中,R是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C.在公式=k中,k是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D.以上三点均不正确
8.如图所示,固定斜面PO、QO与水平面MN的夹角均为45°,现由A点分别以v1、v2先后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其中以v1抛出的小球恰能垂直于QO落于C点,飞行时间为t,以v2抛出的小球落在PO斜面上的B点,且B、C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A.v1=gt
B.v2=gt
C.落于B点的小球的水平位移为gt2
D.A点距O的距离为gt2
9.下列关于物理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于多年后通过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伽利略通过“理性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开普勒认为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10.如图所示,有A、B两颗行星绕同一恒星O做圆周运动,运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第一次相遇(即相距最近),则
A.经过时间t=T1+T2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
B.经过时间t=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
C.经过时间t=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D.经过时间t=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11.下列关于对曲线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速度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不断变化,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变
D.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12.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13.(9分)高一某班某同学为了更精确的描绘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使用闪光照相拍摄小球在空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表示实际长度8mm,如果取g=10m/s2,那么:
(
C
)
(1)照相机的闪光周期是   s;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
14.(7分)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1)关于实验的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应将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释放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多一些
(2)如图2所示为在坐标纸上描出的部分轨迹。坐标纸每小格的边长为l,P1、P2和P3是轨迹上的3个点。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的单位。
15.(12分)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不计空气阻力)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3)求出O、D间的距离s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16.(1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L”型滑板ABC,竖直高度h=1.8 m.D处有一固定障碍物,滑板右端C到障碍物的距离为1 m.滑板左端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144 N的同时,有一小物块紧贴竖直板的A点无初速度释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立即撤去力F,滑板以原速率反弹,小物块最终落在地面上,滑板质量M=3 kg,小物块质量m=1 kg,滑板与小物块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取g=10 m/s2,已知tan 37°=).求:
(1)滑板撞到障碍物前小物块的加速度;
(2)小物块落地时的速度;
(3)小物块落地时到滑板B端的距离.
17.(12分)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第 I、I I象限内存在方向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0.5T,处于坐标原点O的放射源不断地放射出比荷=4×106C/kg的正离子,不计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求离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周期;
(2)若某时刻一群离子自原点O以不同速率沿x轴正方向射出,求经过×10﹣6s时间这些离子所在位置构成的曲线方程;
(3)若离子自原点O以相同的速率v0=2.0×106m/s沿不同方向射入第 I象限,要求这些离子穿过磁场区域后都能平行于y轴并指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题干中的匀强磁场区域应怎样调整(画图说明即可)?并求出调整后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



(
高一
物理


1
页 共
4

)
高一物理 第 1页 共 4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物 理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检测范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 9~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一质点以匀速率在水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其轨迹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
看出,质点在 a、b、c、d四点处加速度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力学”和“天上力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
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
应用到了其它的规律和结论,其中
A.欧姆流行的“地心说” B.能量守恒定律
C.牛顿第三定律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
3.关于电磁波和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B.只要空间某处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
C.无论是根据经典力学还是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
D.狭义相对论认为一切物理规律对于所有惯性系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不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变力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5.2018 年 4 月,“天宫一号”完成其历史使命,离开运行轨道,进入大气层,最终其主 体部分会在大气层中完全烧
毁。在燃烧前,由于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天宫一号”的运 行半径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天宫一号”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行速率逐渐减小,机械能逐渐增大
B.运行周期逐渐减小,机械能逐渐增大
C.运行速率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D.运行周期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
6.地球质量是多少?这不可能用天平称量,但是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来“称量”,早在万有引力定伸发现之前已经测得地
球的半径为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
量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就可以求地球的质量为
A.


B.

C.

D.

7.根据开普勒对第谷观测记录的研究发现,关于行星的运动,判断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高一物理 第 2页 共 4页
B.在公式 =k中,R是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C.在公式


=k中,k是行星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D.以上三点均不正确
8.如图所示,固定斜面 PO、QO与水平面 MN的夹角均为 45°,现由 A点分别以 v1、v2先后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小球
(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其中以 v1抛出的小球恰能垂直于 QO落于 C点,飞行时间为 t,以 v2抛出的小球落
在 PO斜面上的 B点,且 B、C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A.v1=
2
1
gt
B.v2=gt
C.落于 B点的小球的水平位移为 gt2
D.A点距 O的距离为 2
4
3
gt2
9.下列关于物理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于多年后通过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伽利略通过“理性斜面实验”,科学地推理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D.开普勒认为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10.如图所示,有 A、B两颗行星绕同一恒星 O做圆周运动,运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 T1,B行星的周期为 T2,
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第一次相遇(即相距最近),则
A.经过时间 t=T1+T2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
B.经过时间 t=

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
C.经过时间 t=

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D.经过时间 t=
?
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11.下列关于对曲线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速度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不断变化,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变
D.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12.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但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二、实验题:本题共 2小题,共 16 分。
13.(9分)高一某班某同学为了更精确的描绘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使用闪光照相拍摄小球在空
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表示实际
长度 8mm,如果取 g=10m/s2,那么:
(1)照相机的闪光周期是 s;
高一物理 第 3页 共 4页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3)小球经过 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m/s。
14.(7分)用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
(1)关于实验的操作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应将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释放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多一些
(2)如图 2所示为在坐标纸上描出的部分轨迹。坐标纸每小格的边长为 l,P1、P2和 P3是轨迹上的 3个
点。重力加速度为 g。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 3小题,共 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的单位。
15.(12分)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 h,末端 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
一个质量为 m的小物体 P从轨道顶端 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 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 C点,轨
迹如图中虚线 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 B点的水平位移 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 B点安装
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 B的距离为 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 P再次从 A点由静止释放,
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 C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
送带以速度 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 D。(不计空气阻力)
(1)求 P滑至 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 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3)求出 O、D间的距离 s随速度 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高一物理 第 4页 共 4页
16.(12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L”型滑板 ABC,竖直高度 h=1.8 m.D处有一固定障碍物,
滑板右端 C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1 m.滑板左端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 F=144 N的同时,有一小物块紧
贴竖直板的 A点无初速度释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立即撤去力 F,滑板以原速率反弹,小物块最终
落在地面上,滑板质量 M=3 kg,小物块质量 m=1 kg,滑板与小物块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4(取 g=10 m/s2,已知 tan 37°=

).求:
(1)滑板撞到障碍物前小物块的加速度;
(2)小物块落地时的速度;
(3)小物块落地时到滑板 B端的距离.
17.(12分)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第 I、I I象限内存在方向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B=0.5T,
处于坐标原点 O的放射源不断地放射出比荷 =4×106C/kg的正离子,不计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求离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周期;
(2)若某时刻一群离子自原点 O以不同速率沿 x轴正方向射出,求经过 ×10﹣6s时间这些离子所在
位置构成的曲线方程;
(3)若离子自原点 O以相同的速率 v0=2.0×106m/s沿不同方向射入第 I象限,要求这些离子穿过磁
场区域后都能平行于 y轴并指向 y轴正方向运动,则题干中的匀强磁场区域应怎样调整(画图
说明即可)?并求出调整后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