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6 06: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过程与方法
分析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对台湾采取哪些方针、政策?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讲授新课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上面的图片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说一说,台湾在历史上三次分离,二次回归的史实?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两岸分离。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我解放台湾,最终导致两岸对峙。
教师:对比一下这三次分离,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前两次是由于外国的侵略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国共内战造成的,所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解放台湾
(2)五十年代:
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另外,自1953年朝韩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
毛泽东: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1955年4月23日,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政府首脑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上出现了一个微妙的新的转变,即从“武力解放”历史性地转向“和平解放”。
1956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鲜明地亮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原则、方针和政策。1月18日,中国外交部声明重申中国政府愿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但此事是中国内政,不能成为中美和谈的题目。
3月16日,周恩来会见即将赴台的李济深前卫士长,请他捎话给蒋介石:“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门关死,任何和谈的机会我们都欢迎;我们是主张和谈的,既然说和谈,我们就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周恩来还强调:“蒋还在台湾,枪还在他手里,他可以保住,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4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最高基本原则。
1963年,周总理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二、台湾所有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四、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
(3)、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底1979年初,决策实现对台方针政策的历史性转变;第二阶段,1981年9月“叶九条”发表,“一国两制”思想开始形成;第三阶段,1983年6月提出“邓六条”,规划两岸交流的具体途径;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提出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振兴中华民族的新思路。
1978年12月13日前夕,他审阅外交部《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第六次会谈的请示报告》,作出批示:“要明确表示:美方可表示和平解决的愿望,同时我方也要用相同方式表示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归回祖国,完全是中国的内政。”这里,邓小平亲笔用文字形式确立了“解决台湾归回祖国”的新提法。之后,中美建交公报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也用“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新提法,替代了“解放台湾”的提法,对台工作方针实现历史性转变。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杨力宇教授,谈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邓小平
1987台当局“三不政策”被迫调整
“华航货机事件”。此一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始动摇了蒋经国的反共政策与 “三不”方针(即“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迫使蒋经国不得不调整大陆政策,从而为国共两党进行接触开创了契机。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汪辜会谈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4)、江泽民:八项主张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实行和平统一的八项建议和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七)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2005年2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台湾各界人士一行。
“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锦涛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015年11月7日15:00,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999年台湾9.21地震大陆共捐款10亿元人民币 2008.5月台湾红十字会援救汶川地震
总则
第一条 目标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目标为:
一、加强和增进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
二、促进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
三、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
第六条 经济合作
一、为强化并扩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效益,海峡两岸同意,加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合作: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
(二)金融合作;
(三)贸易促进及贸易便利化;
(四)海关合作;
(五)电子商务合作;
(六)研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海峡两岸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七)推动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八)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二、海峡两岸应尽速针对本条合作事项的具体计划与内容展开协商。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实现“三通”,高层往来不断,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实现两岸的统一对于两岸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经济上: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台湾地区不仅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优势,大陆可为台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政治上:祖国统一大业完成,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军事上:增强了祖国的国防力量
文化上:促进了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
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什么?
坚决拥护祖国的统一,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本领。
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无益,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三)、本课小结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60多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作不懈努力。我们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
(四)、课堂练习
1.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实行( A )
A. 资本主义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C. 封建主义制度 D. 新民主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它对解决何地问题有示范作用( D )
A. 西藏问题 B. 新疆问题 C. 南海问题 D. 台湾问题
3.“海基会” 、“海协会” 、“九二共识” 、“一国两制”这些关键词语让中国人感受到了( C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香港回归 C. 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 D. 澳门回归
4、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活动,这是因为( C )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
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由来
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指引
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两岸人员交往及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协议
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