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天长市炳辉中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B 6.D 7.D 8.B 9.D 10.A 11.C 12.C
13.C 14.B 15.B 16.D
17.⑴ ⑵ ⑶七、ⅣA、>
18.Ⅰ.(1)钾;铝;铝;S2?+Cl2═S↓+2Cl?;
(2) NaH;
②NaAlH4+2H2O=NaAlO2+4H2↑.
Ⅱ.(1)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 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吸收氯气防止污染;
(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9. K HClO4 2Al2O3 4Al+ 3O2↑ 4Al—12e-=
4Al3+ 3O2+6H2O+12e-= 12OH-
20. (A)不能,(B)可以 (A)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Cu Cu?2e?=Cu2+ 氧化反应 碳棒、
Ag、铂、金(任选一种) 2Ag++2e?=2Ag 还原反应
21. 放热 (a-b)kJ·mol-1 926 496.4 O2+4HCl 2Cl2+2H2O 放出热量 31.4 kJ
第 1 页 共 4 页
2018~2019学年度天长市炳辉中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化 学 试 卷
(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
1.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CO2分子的电子式为:
B.核内质子数为 117,核内中子数为 174的核素 Ts可表示为:
C.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HClO的结构式为 H﹣Cl﹣O
2.下列分子中,其中子总数为 24的是
A.18O3 B.2H217O2 C.14N16O2 D.14C16O2
3. 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 那么垃圾处理中,能随便焚烧吗? 焚烧垃圾会降低 GDP 的。请问,在
焚烧垃极过程中发生了
A.吸热非氧化还原反应 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4. 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4B. 碱性强弱:KOH>NaOH>LiOH
C. 稳定性:H2Se>H2S>H2O
D. 氧化性:I2>Br2>Cl2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主族元素的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D. 互为同位素的元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和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和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和 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和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7.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 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
石时,要吸收 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没有破坏化学键属于物理变化
C. 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同
D.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8.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4 页
A. 周期表中有八个主族,八个副族
B.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 32种元素
C. 短周期元素是指 1?20号元素
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
9.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Cl溶于水、NaCl溶于水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 碘升华、NaCl颗粒被粉碎,均破坏化学键
C. 氦气、液溴、硫磺中均存在共价键
D. 钠与水反应、钠与氧气反应,均存在离子键的形成
10. 在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的附近可以找到( )
A. 半导体材料
B. 人畜安全的高效农药
C. 催化剂
D. 氟利昂的代用品
11. 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 CsF B. NaF C. LiI D. KCl
12. 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 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 Cu2+产生
B.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C. 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D.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
13. 关于如图所示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极 a是负极
B. 电极 a上的电极反应为 2H2?4e?=4H+
C. 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 a流向电极 b
D. 氢氧燃料电池的优点是高效、对环境友好
14. 短周期元素 W、X、Y和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倍,元素 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 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 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B. 元素 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 8电子的稳定结构
C. 元素 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 元素 Z可与元素 X形成共价化合物 XZ2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 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 114
C. 146C和 177N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 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有一种纽扣电池,其电极分别为 Zn 和 Ag2O,用 KOH
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为 Zn+Ag2O 2Ag+ZnO。关于该电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Ag2O+2e?+H2O 2Ag+2OH?
B.Zn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极发生还原反应
C.使用时电子由 Zn极经外电路流向 Ag2O极,Zn是负极
D.使用时溶液中电流的方向是由 Ag2O极流向 Zn极
第 3 页 共 4 页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
17. (7分)科学家们发现:具有 2、8、20、28、50、82、114、126等数目的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具有
特别的稳定性,并将这些偶数称为“幻数”,而具有双幻数的 、 等尤为稳定。
根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1分)
⑴写出前三种幻数为质子数时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元素符号: ; ; 。
⑵已知氧有 三种同位素,根据上述幻数规律,氧的同位素中原子核最稳定的是 ;
⑶根据现有元素周期律推算,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核稳定性 (填
“>”、“<”、“=”)。
18. (17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 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与盐酸反
应最剧烈,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向 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 Cl的非金属性比 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资料显示: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①NaH是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H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
②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NaAlH4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Ⅱ.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
验).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
②当 B和 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 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
④…
(1)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
(3)B、C管口“浸有 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
(4)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
19.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列出了十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第 4 页 共 4 页
(1)在①~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填元素符号);
(2)①~⑩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填物质化学式),⑤所对应元
素的单质工业制备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③与⑧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首创以单质⑤—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的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
空气中的氧气使单质⑤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则电
源的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
(B)Cu+2Ag+=2Ag+Cu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各自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极其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断开 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
键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E:
化学键 H—H Cl—Cl O===O C—Cl C—H O—H H—Cl
E/kJ·mol-1 436 247 x 330 413 463 4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中ΔH=
______________(用含有 a、b的关系式表示)。
若图示中表示反应 H2(g)+ O2(g)===H2O(g) ΔH=-241.8 kJ·mol-1,则 b=________kJ·mol-1,x=
__________。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 CuCl2作催化剂,在 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
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忽略温度和压强对反
应热的影响,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 1 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能量变化为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