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必修一
2.年级: 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第三单元第8课
5.学时数:1学时(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①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内容重心在于“独立”。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放在“独立”之后如何“建国”上,重在理解“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
② 课文涉及邦联制、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等若多政治概念,以高一学生现有信息储备和认知水平来看,学习难度大,教学也易流于枯燥。但重点高中的学生大多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教师应在准确解读历史概念基础上,恰当引入原始材料、历史故事及探究性问题,活化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并促进学生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体会现实。
2.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通过学习美国的制度创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对学生进行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等现代公民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宪政理念,引导学生较好地融入现代政治生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从历史的角度解构不同类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承认各国政体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理性认识其各自建立的特殊国情以及存在的影响及价值,培养尊重历史、宽容理性地认识历史的意识,增进开放的世界意识。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弊端丛生: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二、国本初立: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1787年 费城)
1、原则:分权与制衡
2、内容: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 (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
政权组织形式:总统制共和制 (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3、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三、大厦煌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9年 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四、政治特色:两党制形成与发展 (两党制约平衡)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 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总统共和制的建立 两党制
2.发展性目标
能有效解读宪法内容和相关史料,了解美国的制度创新之处,理解其中体现的分权制衡原则,感悟其所蕴含的宪政与共和精神,进而认识到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并逐步实现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自觉内化。
能通过对美国联邦宪法的认识与评价,培养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两党制的分析,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比英美两种不同类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掌握对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理性认识其各自建立的特殊国情以及存在的影响及价值,形成开放的多元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的准备及课件的制作:
PowerPoint课件;课前印发《美国联邦宪法》全文及附件(27条宪法修正案)
2.其他:①鼓励学生结合课文自主研习美国1787年宪法文本,初步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②学习小组可自行选择与该课有关的探究主题,如“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三权分立与制约平衡的案例研究”、“从美国08年大选看两党制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告知教学目标
1.内容:《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活动:问题探究、文献解读、案例分析、自己动手、资料汇展等。
(二)导入及复习旧知识
导入:视频剪辑:《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2009年1月21日)
译文:迄今为止,已经有44个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支持美国前进的不仅仅是领导人的能力和远见,也在于美国人民对国家先驱者理想的信仰,以及对美国立国文件的忠诚。
——2009年奥巴马就职演说辞(节选)
引导语:“国家先驱者的理想”指什么?“美国的立国文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拥有200多年来美国人民坚定的持续不断的信仰和忠诚?它们与美国当今的富强与稳定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今天,让我们把眼光从富庶的欧洲,转向曾经是荒蛮之地的北美大陆,来感受那一段段关于理想与务实、原则与妥协、除旧与立新的传奇故事。
(设计意图:①由现实回溯历史,激趣;②突出“建国理想”、“立国文件”字眼,点题。)
影音重现:我们先来看一组熟悉的图片,你能结合初中所学知识,用配画外音的方式勾勒出北美大陆从英属殖民地——独立主权国家的主要历程吗?
多媒体同步隐现北美独立战争的相关图片(略)
(设计意图:① 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建立联邦政府的前提,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②增进学生的历史时序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呈现新知识:
在抗争同时,这些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国家先驱者们”,对未来的国家,有着怎样的憧憬和理想呢?我们来重温一下战争期间发表的那份蕴含着智慧、真理与勇气的伟大政治文件。
文献解读: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
——1776年《独立宣言》节选
提问:有人说《独立宣言》提出了“美国的理想”,你怎么看?先驱者们对如何实现这一理想有着怎样的规划?
(设计意图:利用已学文献引入新知。突出《宣言》中的蕴含的民主原则以及对政府职能界定,实际上也是后来1787年宪法及政治体制建构中的精神内核和基本思路。)
但是,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使先驱者的理想一度成为空中楼阁。
一、弊端丛生: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问题探究1:结合课文归纳美国独立之初面临哪些问题?这些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美国先驱者中的一员,能不能提出摆脱困境的思路和途径呢?
(设计意图:①能从政治、经济等多角度归纳和概括史实;②了解现实困境之后多有深层次的体制弊端;③融入历史情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概念解析:邦联。(多媒体展示,略)
(提示:强调邦联制下的权利结构,为后面解读“联邦”的概念作铺垫。)
资料回放:“1786年华盛顿写给友人的信”,思考,华盛顿的信中反映了他有着怎样的政治要求?(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来巩固统一,有效管理国家事务。)
(设计意图:①学会解读史料;②能感受美国政治精英们的责任和忧患意识;③与上问的自我认知相印证,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建设统一而富强的美国,成为精英乃至民众的共识之后,在当时欧洲大陆普遍实行君主制的背景下,这样的中央政府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呢?年轻的美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上。看前言框中华盛顿的话(略)。
问题探究2:什么是共和制?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者为什么会如此坚定地选择共和政体?
概念解析:共和制(多媒体展示。略)
(提示:①突出共和制几个要义,如民选、公共权力共享等。②介绍共和制的基本类型。)
(提示:开放性话题,可以从殖民地时代“主权王有,治权民有”的历史传统、北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现实需要、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反殖斗争中民主因素发展壮大、以华盛顿、麦迪逊等为代表的精英们对民主的执着追求等多角度分析美国建立共和制的特殊国情。)
(设计意图:①排除学生对政治概念的认识障碍;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③形成“制度选择应结合本国国情”的基本认知。)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怀揣理想的美国的先驱者们,决定将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改造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共和制国家。但如何实现伟大的改造呢?再来一场暴力革命?或者依靠伟人的影响力振臂一呼?没有!他们选择了一种最为理性也最能保持长久的改造方式——制定一部根本大法,以之为立国之本,开启美国宪政时代,以实现美国的长治久安。
二、国本初立: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1787年 费城)
媒体展示:《费城会议所在地》、《费城自由钟》、油画《签署美国1787年宪法》等。
故事与细节:1787年5月,来自12个州的有着南方或北方、大州或小州等各自的利益之争的55位代表,耐着夏天的暑热和高温,在秘密的状态下,以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与其他的人激烈地争吵,然后则是理性的妥协。9月17日,当最一名代表在这份伟大的文件上签字之后,我们也似乎看到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设计意图:①渲染情境,增进历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②突出立宪过程的艰难,体现开国者们坚定的信念和理性务实的精神。)
1、原则:分权与制衡
文献解读: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制定和确立本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问题探究:美国开国者们在序言中以“人民授权”的名义宣告了制宪的崇高目的,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的呢,他们应坚守哪些政治原则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强有力的政府呢?
(提示:民主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等。重点关注分权制衡原则。)
概念解析:分权与制衡
(提示:①指出该原则的来源;②关注分与合、制约与平衡关系。③解析实施该原则的原因和目的:基于对人性和权力机构的“不信任”,于是既授权又限权,以保证政府既能有效实施职能为公共谋幸福,又能防止不滥用公共权力危害公民权利,杜绝专制腐败和群体暴政。)
(设计意图:先明确制宪的目的和原则,再具体实施对新体制的设计与构造,更符合历史事件发展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提供空间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1:依据这些政治原则,美国的开国者们倾尽心血精心打造了一个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政治新体制。那么,他们在1787年宪法中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哪些精巧的设计呢?在新体制中又是如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巧妙运用的?
(设计意图:①发掘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创新性并进一步领会背后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原则;②可以根据学情,选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方式,或教师主导解说分析的方式。)
A 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 (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
文献资料:(可参看宪法文本第一条八九十款和第四条。)
概念解析:联邦(略)
动手填表:制表对比邦联制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略)
归纳总结: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政权组织形式:总统共和制 (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文献资料:(可参见宪法文本第一、二、三条。)
宪法规定,国会参众二院和总统等主要行政人员都是选举产生(共和政体的基本特征)。
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的权力都一分为三,三权间相互制约平衡。
动手设计:你能以中央政府的权力分割为例,动手画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分权制衡的示意图吗?(示例如右)
示例解读:(略)
(提示:一要明确分权,三权的主体及职权;二要突出制衡,解剖三者“连环扣”的关系。)
案例分析:分权制衡原则伴随美国宪法200多年,至今仍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你能在美国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找出这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案例并加以说明吗?
(提示:可以举水门事件、克林顿弹劾案反映三权之间的相互制约,也可以举打伊拉克等反映三权在维护美国利益上有着一致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增进体验,注重学以致用。)
问题探究2:联邦制和总统共和制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剖面解读两概念,同时将宪法两大主要内容有机整合。)
3.评价
问题探究1:说说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步性的认识。
(提示:a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b建立了联邦制国家,加强了国家权力,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有利于巩固统一,也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c政府机构中实行三权分立,权力结构中突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美国的长期稳定。d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堪称政治制度史中的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
总之,联邦宪法的制定,使《独立宣言》中的理想成为现实,使13个有着各自宪法和政府的实体变成了一个完完整整实实在在的国家。也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
问题探究2:结合美国宪法文本,说说“美国先驱者的理想”有没有完全实现?1787年宪法有何局限性?
(提示:a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制合法,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同时妇女的地位低下。b宪法中没有涉及公民权利的部分,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但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同意这部宪法,连同它的瑕疵。”后继者一定会将它不断完善。
问题探究3:美国宪法200多年一字未改,以其超稳定性闻名于世,但它又被人称为“活的宪法”,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宪法中的理念、原则和整体构架至今尚未过时。宪法第五条还规定可以以修正案的方式补入条文。在美国各阶层人民的推动下,200多年来美国政府共通过了27条宪法修正案(见资料),在关于奴隶制、妇女权益等若干问题上弥补了宪法的不足。这,保证了1787年宪法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适应了形势发展需要,故被誉为“活的宪法”。)
三、大厦煌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9年 华盛顿)
1789年,根据宪法进行全民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同年,美国第一届国会经选举产生,美国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政体开始确立,美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提示:①突出民选总统、民选国会等概念;②强调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共和制,国家结构是联邦制,核心是共和制。③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基石,是立国之本。)
媒体显示:华盛顿图像及简介。
(提示:简要总结华盛顿的功绩。突出其对美国发展和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两届任满即将离开政坛的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对任职后期美国政坛萌生的党派之争不无忧虑,但他也许没有想到,政党政治,会逐渐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四、政治特色:两党制形成与发展 (两党制约平衡)
问题探究1:你能结合课文简要梳理两党制形成与发展历程吗?
(提示:注意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
资料汇展:学生展示2008年奥巴马和麦凯恩竞选时的相关资料,可以是两党各自的竞选纲领、经费来源、竞选措施、竞选流程等。
(设计意图:开发课程资源,直观感受两党制对美国政治生活影响。)
问题探究2:结合漫画《驴象之争》和《驴象本一家》,谈谈你对美国两党制的认识。(提示:①党争会伴随有舞弊、贿选等丑闻;②党争也体现一种制约平衡,对资产阶级统治、对人民群众争取权益有一定积极意义;③两党都是资产阶级代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课堂小结:(提示:在整合体系的基础上,扣“本课要旨”强化该课的核心概念。)
(四)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对比拓展:简要分析和对比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异同。
①国体相同,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②都是代议制政体,但各有特点。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a议会拥有立法权、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b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c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d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b.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c.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③都是适应了本国国情建立的,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并为近代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典范,推动了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结果预期:① 通过对比落实两课的基础知识;②掌握对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③对比不是目的,是手段,要回扣单元主题,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后延伸1:关于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科书似乎在说,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国家与1789年所创建的那个国家没什么不同。……但两个世纪以来,这种制度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对此,教科书作者们没有注意到。他们所描绘的联邦政府依然是人民的仆人,易于管理,易于驾驭。更荒谬的是,教科书贬低非政府机构或普通公民在改善环境、种族关系、教育等社会问题上的作用。总之,教科书作者们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国家。这个国家与它的其他英雄人物一样,完美而不带任何瑕疵。这种做法只会把教科书变成一本反公民手册——要求顺从的手册。 ——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1)洛温从两个方面指出美国历史教科书作者们在介绍美国联邦政府时犯的严重错误,你如何看待?能否结合你所了解的美国现实政治各举一例说明?
(2)洛温认为教科书作者们如此传授历史,最大的危害是什么?你如何看?
(设计意图:①引入新的史学观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②形成“民主建设任重道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③从历史回归现实,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学科功能。)
课后延伸2:你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有何感悟?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文明建设有哪些启示?
四、完善策略
1.对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的理想化思考:
教学目标:力求不人为割裂三维目标,并努力体现人文课堂、生命课堂的课程理念;
方式方法:力求回避浮躁和热闹的形式,力图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打造思辨课堂。
2.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选择的优化思考:
教学内容上:力避政治化课堂,更多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为什么这么做”、“当初的历史选择给今天带来了什么”等问题;若时间紧可以考虑将“两党制”部分学生活动弱化;对比题可放在单元整合阶段;“课后延伸”可自选,不一定非要当堂解答,作为话题即可。
教学资源选择上:要关注历史细节,如制宪背后的故事,以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要用好历史文献。本课最重要的历史材料就是宪法文本,教师整理印发,利于感兴趣的学生课前或课后自主研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