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越 南 战 争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年级:高二文科选修班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5.教学时数: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高二文科选修班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历史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越南战争”这一知识点在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八单元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部分已经接触过;不过,那是作为冷战格局下的局部热战的一个史实简单提及,学生对“越南战争”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反思,在本课学习中,需要从这个方面进行突破。
2.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都是冷战大背景下发生在亚洲的局部热战,都反映了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政策,越南战争使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对美国、对冷战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越南人民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赢得国家统一。
这一课让学生感受战争残酷性的同时,深入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仅给越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于美国人民而言,也是痛苦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品质。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1 国际形势: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以及美国在亚洲的霸权主义政策;
2 越南形势:刚独立的越南形成南北分裂对立局面,为美国插手越南提供机会。
越南战争的经过: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战争主动权从美国到越南;
越南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多角度分析战争对越南、美国、苏联、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了解越南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越南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越南取胜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理解二战后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和平与世界安全带来的威胁以及给越南人民和美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新情境,以问题教学、材料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的准备
收集教学所需文字材料(《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越战全记录》《谁是越南战争真正的赢家》等)、照片、地图、视频资料(《越南战争》、《现代启示录》)并制作PPT课件;到学生中调查对越战的了解程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让我们来看一张难忘的历史照片,讲一段大历史与小人物的故事:
这张照片的名字叫“火从天降”,1972年6月8日,美国战地记者拍下了这张照片,画面上,一群越南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得四处奔逃。中间那个小姑娘潘金淑,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了,她不得不脱光了衣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逃命。她张开双臂,满脸恐怖和痛苦,她的身后是燃烧的村庄,以及手拿武器的美军士兵。
(设计意图:引发心灵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看了这张照片,你们心中有怎样的感触呢?大家一定都在急切地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惨剧?悲剧还会重演吗?如何捍卫人类美好的家园呢?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潘金淑小姑娘的故事走进越南战争,追溯和追问那段远去的但却留下深刻记忆的历史。
(二)本课标题及教学目标(幻灯展示):了解越南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越南取胜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三)复习旧知识:
展示地图,讲清“印度支那”的概念。印度支那是指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因为位于印度和中国(近代日本对中国贬称“支那”)之间而得名。这是一块曾经饱受侵略者蹂躏的国土,也是一块书写着不屈不饶抗争历史的国土。
哪位同学结合必修一中关于日内瓦会议的有关内容,介绍印度支那三国是怎样赢得独立和国际社会承认的?(复习期望:通过复习日内瓦会议史实认识印支三国通过长期斗争摆脱法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同时回顾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并为国际和平作出贡献)
(四)呈现新知识:
探究问题一:1954年日内瓦会议就关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那么越南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与二战以后形成的冷战格局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供资料:
材料一 1954年《日内瓦协议》规定: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法军在线南集结,越南共产党在线北集结。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材料二 日内瓦会议(1954)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从来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艾森豪威尔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如果全国选举举行,共产主义将会获胜。(不过另外一个解释是,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一样。 ——《越战全记录》
①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日内瓦协议》有何历史作用?遗留了什么历史问题?
(学生回答)历史作用:一、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获得独立,并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二、法国终结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历史问题:越南北纬17度停火线的划分,实际上将越南一分为二,为美国插手越南事务埋下伏笔。
材料三 教材P111【历史纵横】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所依据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中的有关规定(略)。
②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为什么拒绝签署日内瓦协议中的选举条款? 艾森豪威尔总统组建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总结:二战后,美国企图凭借首屈一指的实力建立全球霸权,它把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视作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于是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格局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中苏建交、朝鲜战争美国受挫,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因此将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地区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害怕民主选举将使共产主义的影响深入整个越南。也正因此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多米诺骨牌论”,组建“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等,欲控制这些地区来遏制共产主义。(关注材料三中“只适用于共产主义的侵略”)
再次展示探究问题一,结合上述材料让学生总结:
1、 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国际形势: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以及美国在亚洲推行争夺霸权、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2.越南形势:刚独立的越南形成南北分裂局面,美国乘机干涉其内政,扶植南越政权。
联系当时的世界及欧洲形势思考:为什么越南战争开始于1961年?
(学生讨论回答)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加紧与美国争夺霸权,在欧洲利用柏林问题对美国及西方盟国施压,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在拉美支持古巴卡斯特罗政权对抗美国;1960年在越南劳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领导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领导南方人民展开大规模反美斗争。1961年年轻的肯尼迪总统入主白宫,这时候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于是,战争爆发了……
(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史实时,将其置于冷战格局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认识,拓展视野)
2、 越南战争的经过:(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主动权从美国到越南)
这是一段记载着令无数越南人痛苦万分也给不少美国家庭带来噩梦的战争历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越战经过。(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落实知识点)
阶段 时间 美国总统 对越政策 越南军民
开始 1961 肯尼迪 特种战争(含义) 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领导
扩大 1965 约翰逊 局部战争(特点:南打北炸) 1968年新春攻势(主动)
转折 1968
结束 1973 尼克松 “战争越南化”→停战 签署停战协定,胜利结束
1975 实现统一
接着播放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片段:宁静的越南村庄被飞驰而来的直升机群发出的巨大轰鸣声打破,惊慌失措地孩子们四处奔逃;伴随着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曲子响起,女武神在空中勇猛无比飞翔的音乐转化为视觉上美军直升机对越南村庄疯狂地扫射和野蛮地杀戮;再呈现出勇敢的越南民兵用简陋的武器对抗着,美丽的乡村女教师沉稳地跑到降落的直升机前,把装着手榴弹的草帽迅速扔出……
探究问题二:根据这两段视频资料并结合教材P112【资料回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8月6日),说说为什么实力雄厚、装备先进的美军会遭到从未有过的失败?
(引导学生多角度讨论分析)总结:一、越南南北方革命力量相互支援、积极配合,越南人民广泛参与,从热带丛林战到运动战、城市战,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二、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大量军火、粮食等物资,甚至派出部队予以大力援助;三、美国国内反战浪潮日益高涨,前线军队士气低落,美国政府内外交困。可见,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给学生展示更生动具体的内容,开始深入了解战争,形成对战争残酷性的感受;同时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探究活动三:《现代启示录》中美军对越南村庄的狂轰滥炸只是越战的一个缩影,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文资料:
材料一:美莱村惨案:1968年3月16日,美国士兵在陆军上尉麦迪那的指挥下,以清除越共为名,对越南一个叫美莱村的偏僻山村进行疯狂大屠杀,残忍地杀害了504名越南妇女、儿童和老人。
材料二:1972年6月8日,当潘金淑小姑娘被美军用凉水冲洗降温后,由摄影记者送到医院得以及时救治。但是烧伤实在太严重了,经过十四个月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前后十七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她的身体才慢慢复原。但是她身上超过一半的皮肤三度烧伤,尤其是背部、颈部和手臂。疤痕和痛苦将伴随她的一生。
1 假设你是当年的潘金淑,你会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学生探究回答)总结:战争是极其残酷的,美国的侵略行径给越南带来巨大的破坏与灾难,尤其对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言,往往是最大受害者。战争的伤害不仅仅在战争期间,即使在战争结束多年后,心灵的创伤依然存在,战火的疤痕伴随着潘金淑的一生。这些照片展现出的恐惧、残忍和痛苦让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们震惊,也必然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引起人们对美国侵略行径的批判。
材料三:1965年,25万人参加了“向华盛顿和平进军”的反战游行;1967年10月,数千名示威群众呼喊着口号向五角大楼冲去,使得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反对越南战争的和平集会变成了暴力冲突。
材料四:这场战争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对此毫不怀疑。我想回顾越南战争,不是要掩饰我个人和其他人当时的判断失误以及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而是要说明当时方方面面的压力以及知识的贫乏。……参与过越南问题决策的人都是按照美国的原则和传统行事的。我们是根据那些价值观做出决策的。 然而,我们错了,彻底地错了。
——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回顾——越南战争的悲剧和教训》
②麦克纳马拉(曾经参与越南问题决策者之一)在总结越战教训时,痛心地说:“我们错了,彻底地错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总结:二战后,美国企图以美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领导世界,确立全球霸权,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全面对峙,肆意践踏其他弱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越南战争不仅给越南造成巨大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灯片展示数据:历时十多年的战争造成160多万越南人死亡,整个印度支那有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战后的创伤和阴影更无法用数字统计),也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使美国付出了5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的代价),给不少美国家庭和美国人带来挥之不去的噩梦,很多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留下终生的心理创伤,他们带着“拯救”人类的理想,却沦为残害无辜平民的杀人工具。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一股强大的反战洪流爆发了,正义的人们用各种方式反对侵略,反思战争。
由此可见,战争面前没有胜利者,美国的侵略行径将始终遭到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谴责和批判。
(设计意图:这部分通过视频和图文资料,使同学们进入角色,试从越南人和美国人两种视角来认识越南战争,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和平意识和忧患意识)
探究问题四:结合P113【学思之窗】思考:越南战争的结果对冷战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谁是越南战争真正的赢家呢?
指导学生从越南、美国、苏联、中国以及世界格局等角度分析探讨。(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越南战争的影响——谁是真正的赢家
1、 越南: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越南战争以越南人民的最后胜利告终,越南人民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1975年越南结束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并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籍助苏联实力提高了自身地区性大国的地位。
2、 美国:输了战争,大伤元气,不得不战略调整:联中抗苏;
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不仅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遭到国内反战运动强烈冲击和国际社会的谴责,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境地。不得不调整政策,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联合中国对抗苏联;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3、 苏联:借越南之手打击美国,同时对中国也施加了颇大的压力(1969年珍宝岛之战)。
20世纪70年代起,在美苏争霸中,苏联更多地采取攻势,利用美国战略收缩加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然盛极则衰,由于越南战争后过于强势,逼迫中美联合,同时与美国争霸消耗了巨大实力,经济不断滑坡,最终走向解体。
4、 中国:大力援越抗美,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确保了南疆的安全,提升了自身国际威望。但20世纪60年代与美、苏两大国交恶的恶劣的国际环境,是国内“左”倾错误升级,最终发动“文革”动乱的一大外因。
5、 世界格局:越南战争后期,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态势,形成美苏中大三角战略,对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五)感悟新知识:
【探究话题】材料:潘金淑长大后离开越南,移居北美,成为联合国的和平大使。1996年11月退伍军人节,潘金淑应邀参加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集会,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她向数千名参加过那一场战争,伤害过她和她同胞的退伍老兵发表演说。她说:“正如你们所知,我就是那个在汽油燃烧弹的大火中奔跑逃命的小女孩。我不想讨论战争,因为我无法改变历史。我只希望你们牢记战争的悲剧,从而你们能够为制止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与杀戮作出努力。”“如果我可以和那个投下了炸弹的飞行员面对面的对话,我会告诉他,我们不能够改变历史,但我们尝试着为未来做一些好事,以促进将来的和平。”
同学们,能说说你对潘金淑演说的理解吗?(自由讨论:从宽容、和平、公正和正义等角度)
(设计意图:进一步从战争经历者角度审视战争,品味人性的光芒,培养追求和平、正义的高尚情操)
总结提升:在国际政局的斗争中,各大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战略与行动,以图最大化地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在冷战格局下,美苏激烈对峙,势均力敌,不可能在欧洲正面交锋。于是试图控制中间地带,形成战略优势,导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即是冷战格局下的局部热战。然而,战争没有胜利者,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必然引起正义的人们进行深入的反思,人类还有着高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共同利益,文明本身具有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由自己的人民来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全球化的世界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大国也必须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
课外练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二战后亚太地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代表。试就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做一个比较。
四、完善策略:
1.对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的理想化思考
对于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了较多分析,但对于学情的了解可能还不够,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上心灵的对话和思维的交换与跳跃,往往基于教学设计又可能突破原定的框架,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因此灵活的变通,根据不同班级同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思维的活跃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才是最理想化的课堂设计。
2.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选择的优化思考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和取舍,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但相对来说,仍比较中规中距,还可以大胆突破;另外受学识和水平的局限,教学资源的选择还不够深广,有待日后的积累和提升。
请多指教,谢谢!
美莱村惨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