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越南战争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三
2.年级: 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五单元第二课
5.学时数:40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高二文科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已学过美苏冷战,在前一课也学过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对战争的一般分析还是能够掌握的,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部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越南战争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对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缺乏完整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2.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局部战争的发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全球意识。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印度支那问题;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一、 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失败,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是一次沉重打击。
2、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扩张,建立条约网。
3、越南出现南北对立的政权,内部矛盾尖锐。
4、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共产主义,支持南越政权
二、越南战争的经过
1、开始:肯尼迪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2、扩大:整个越南爆发“局部战争”,并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境内
3、转折:越南人民发动“新春攻势”
4、结束:1973年美越签署停战协定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了解越南战争的背景即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美国出兵越南的原因、越南战争的进程。认识越南战争的影响。
2.发展性目标: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与越南战争相关的资料;
2、编写导学学案;
3、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可根据教学实际作灵活调整)
(一)告知教学目标
1.内容:了解越南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越南取胜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通过对越南战争发生原因的分析,理解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影响。
2.活动:通过阅读课本、解析材料、探究问题等方式达成目标。
(二)复习旧知识
1.复习的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方式:复习提问:朝鲜战争对中美双方以及中美关系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2.复习结果的期望:学生从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了解旧知与新知的内在联系。
(三)呈现新知识
〔新课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照片的内容是“战火中的越南儿童”,文字说明: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教师:越战已经过去三十多年,然而当初美国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亚洲的越南来打仗?越南人民怎样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这场战争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1.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1)新知识的内容及教师活动和相应的学生活动:教师首先播放《越南战争·百度视频》之越南战争实录之三《三角洲计划》片段。“很多年后,美国人抱怨政府不应该卷入越南战争,他们通常把根子找到艾森豪威尔身上。其实,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没有往越南派一名作战人员。若把责任推到肯尼迪政府身上,肯尼迪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应该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是冷战格局下的一个渐进过程。”由此抛出探究问题一:越南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以及P110页的“资料回放”、P111页的“历史纵横”、P113页的“学思之窗”,并提供以下材料引导学生解析。
材料一:越战事实上是冷战的产物。只要美国的遏制政策不变,美国早晚是要卷入越南的。艾森豪威尔威尔政府虽然拒绝单方面军事介入,拒绝出兵奠边府,坐视法国面临灭顶之灾,从而迫使法国势力退出印度支那,但美国以非军事的形式介入越南则为期甚早甚深。例如,在1953年的财政年度,法国印度支那军费的三分之一是由美国承担。更有甚者,在1954年4月艾森豪威尔威尔提出所谓“多米诺骨牌理论”,声称如果印度支那陷入共产党统治,东南亚其它地区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快陷落。他警告说,这种局势对西方来说,后果不堪想象。鉴于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考虑,艾森豪威尔威尔在1954年法国撤离印度支那后,开始大幅度援助及扶持1954年建立的吴庭艳政府,在1955—1961年间,美国共向西贡政府提供了10多亿美元的经济及军事援助。——徐国琦《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影响》
材料二:麦克纳马拉在1961—1968年期间就任美国国防部长,1995年出版《回顾:越南的悲剧及教训》一书。他在书中列出美国陷入越战灾难的11个原因:美国错误判断了越南的动机,高估了越南行动对美国的威胁。美国把自己的经验套到南越身上,对南越的政治力量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美国低估了民族主义对越南人民的推动力。美国在越南的错误,反映了其对越南的历史、文化、政治的无知。美国缺乏这方面的专家。美国没有意识到现代化军队,高科技装备及先进理论在对抗特殊的、高度动员的人民运动中的局限性。行政部门在决定重大步骤前,没有同国会和美国人民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因为决策者在越战问题上向美国人民解释不力,导致其外交政策缺乏人民的广泛支持。决策者未意识到美国不是无所不知。美国无权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别国。在美国的安全未受到直接威胁下,其在越南的行动应该与多国部队配合,并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但美国没有做到这一点。美国没有意识到在国际事务中有些问题是没有直接答案的。行政部门不能有效地处理特别复杂的政治及军事问题。——徐国琦《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思考讨论,逐一得出越南战争发生的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失败,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是一次沉重打击。2、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扩张,建立条约网。3、越南出现南北对立的政权,内部矛盾尖锐。4、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共产主义,支持南越政权。5、美国错误判断了越南的动机,高估了越南行动对美国的威胁等等。)
(2)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相关史实,理解在后来看来不应该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当时是怎样一步步发生的。培养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理解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影响。
(3)教学活动结果的期望:通过教师适当引导和资料的补充,学生能得出越南战争发生的国际国内原因,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越南战争的经过:
(1)新知识的内容及教师活动和相应的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正文及地图,开展问题探究二:美国侵越战争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时间顺序,简单介绍战争经过。(开始—扩大—转折—结束)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新春攻势”等历史概念。教师要强调美国三位总统对越战政策的影响,突出: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越战开始;约翰逊将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越战扩大化;到尼克松总统时,被迫从越南撤军。同时,还要与美苏争霸相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分析尼克松总统从越南撤军的原因,然后进一步引出问题探究三:为什么强大的美国无法在越南战场取得胜利?(越南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越南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大力支援;越南军民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经济危机;与苏联争霸,转攻为守,被迫调整全球战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相关史实。培养叙述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遭到失败。
(3)教学活动结果的期望:理解历史概念,理清历史线索,形成历史认识。
3.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新知识的内容及教师活动和相应的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分组开展问题探究四:从对越南、对美国、对苏联、对中国、对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概括越南战争的影响。
材料三:虽然越战是美国人反省最多的一场战争,美国人的越南记忆亦不谓不深刻,但其记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记忆的单项性和自我情结。例如,美国人的越战记忆主要集中在美国自己,美国的失败、美国付出的巨大代价、美国人的心理创伤等等,却很少考虑这场由美国发动的战争对其他国家及人民的伤害。——徐国琦《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影响》
材料四:越南战争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 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美国自己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卷入规模大,时间拖延长,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战争期间,耗资4 000多亿美元。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国家利益倒向了苏联。70年代末,中越爆发边界战争。——人教版《历史》选修三教师用书
材料五:
1969年的美国反战游行 越战纪念碑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以及材料,对所提问题进行解析、讨论并整理。
(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并分组竞赛)
(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显示)越南战争的影响:
对越南: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但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对美国:时间最长、代价最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美国政府内外交困,不得不调整其外交政策,从越”脱身”,与中改善,对苏”缓和”。
对苏联:苏联积极进攻,扩张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
对中国: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和中国的损害,越南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坏了地区均势,中国出兵越南,导致中越战争。越战使得美国总统在未建立外交的情况下第一次访华,并促使中国重回联合国,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今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先决条件。
对国际关系:使美苏争霸态势呈现苏攻美守局面 。
(2)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相关史实,培养叙述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冷战格局与某些局部战争的相互关系。
(3)教学活动结果的期望: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审视战争的影响。
(四)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1.“促进理解”的内容及教学活动策略:越南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教师抛出问题探究五: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战争的发生、发展、后果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适当小结: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战争,可战争离我们又很远,它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们不知道。但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
2.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促使学生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与学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五)课后练习与知识延伸
1、越南战争的爆发与整个冷战的大背景有什么关系 它的结果又对冷战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实行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为配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冷战政策,在亚洲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结果失败了。这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其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从20世纪70 年代起,在美苏两国之间的争夺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2、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点(相似点:①原因相似:都因美国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干涉而扩大;都是“冷战”对峙下的“热战”,是冷战政策在亚洲的发展;②受援相似:苏联和中国都支持朝鲜和越南;③结果相似: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战略的失败。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朝鲜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初期;越战时美苏之间的冷战已发展到六七十年代的争霸阶段;②过程不同:朝战时,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侵略,中国直接派兵,苏联提供军事援助;越战时,美国将“特种战争”发展到局部战争,越南主要依赖自身的武装力量,苏中提供了武器和物资;③影响不同:朝战后,半岛南北对峙,美在亚洲扩大了对中国等国的冷战与遏制;越战后,越南南北统一,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在美苏争霸中,谋求缓和。)
四、完善策略
1.对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的理想化思考: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对越南战争不同评价的资料,以讨论课的形式展开,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教师要甘当“配角”,尽职尽责地做好指导者。
2.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选择的优化思考:可以把越南战争与冷战的关系作为中心内容,搜寻某一美国或越南参战军官对越南战争从发生到结束的回忆录,组成与课本联系紧密的、一以贯之的材料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3.对教材观和教学资源的新认识:教师在调整教学思路时,对教材要有新的认识,要从以前的解读教材,教教材,转变为在依据课标,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和教材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