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越南战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7-26 16: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越南战争
模块:高中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年级:高二
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第五单元第二课
课时数:45分钟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已经具备了关于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下冷战格局的形成和朝鲜战争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但对越南战争了解不多。
2.内容分析
本节课陈述了越南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和历史影响。重点是越南战争的背景和影响,难点是认识冷战格局与越南战争的辩证关系。
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一样,是二战美苏冷战格局下,局部热战的典型,对于理解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体会大国争霸对世界和平所构成的威胁,反思人类为维护和平应该作出何种努力等有重要意义。
3、知识结构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1)了解和认识: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及其解决、越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越南战争的基本影响。
2)理解和运用:分析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3)体验和反思:大国霸权对世界和地区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是导致局部战争的根源。
2.发展性目标
4)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冷战格局对朝鲜、越南战争的影响,以及朝、越战争对冷战进程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1.收集和阅读相关论著
2.上网收集相关图片资料
3、制作课件
4、制作和下发小组活动任务和记录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温故知新(1分钟左右)
资料呈现:历史图片(1954年4月26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入日内瓦国际会议会场)(图暂略)
设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一历史场景吗?(学生回答)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那么这次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达成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日内瓦会议主要围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展开,但由于美国的阻扰,朝鲜问题未达成协议,印度支那问题达成协议)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回放”并呈现地图(会议后印度支那地区的政治形势图)和《日内瓦协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基本内容:
设问:印度支那问题究竟因何而来?作为与会国的美国为什么又要违反《日内瓦协议》的规定,悍然发动对越南人民的侵略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基本过程和结果如何?残酷的战争对双方、对当时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探讨的内容。(呈现课题:越南战争)
下面首先请大家明确本课的目标(呈现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复习巩固新中国外交关于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相关知识,并补充相关知识,以形成关于日内瓦会议更加完整的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导入新课。
活动及期望:师生问答。能顺利回忆日内国际会议的已有知识,能从教师的补充中形成关于这次会议更加完整的认识;能由此将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联系起来。
(二)明确目标(30秒钟左右)
1、内容标准:了解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学习目标:1)了解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及其解决、越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2)分析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的关系(全球观点、结合朝鲜战争)。
3)体会大国霸权对世界和地区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是导致局部战争的根源。
(三)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小组合作, 你问我答(15分钟左右)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已往的小组为单位,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并提问、思考和解答。
注意:1)提问一定要围绕学习目标,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2)按照三种方式提出学习问题——“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问题被正确解答后再提下一个问题;4)请各小组书记员做好记录。
活动:每小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个人理解,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围绕学习目标,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和知识整理;小组书记员根据事先下发的小组活动记录表,进行相应的记录,用于记录和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与成果。教师在这段时间里,进行巡视指导、释疑解难,鼓励、激励学生。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
期望: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目标提出有效的问题;能较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初步解决问题;能对教材知识进行初步的整理;记录相对完整和工整。
2、学习成果汇报与交流(25分钟左右)
下面进入合作学习的第二个环节,请各小组书记员按顺序依次汇报。……
活动:学生:1)每个小组的书记员汇报小组提出、探讨的问题数量,表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多的学生,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其他小组同学回答。2)积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新问题。
教师:1)组织每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提出本组认为最难解答的问题,并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解答这些问题;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适时拓展教学内容,解析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3)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适当补充教材知识,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知识,并呈现本课的基本知识(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理清本课的基本知识线索;突破本课重、难点。
期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较正确地分析和解答问题;能较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能基本达成对本课基本知识线索的共识;能尊重、倾听和赏识他人的意见;能就教材的内容和观点,尤其是是本课重、难点,能有自己的思考甚至质疑。
1)关于越南战争历史背景的教学设计:
呈现板书:一、历史背景:“印度支那问题”——艰难的民族解放历程
呈现材料:
设问1:请根据材料和教材简要解释历史地理名词“印度支那”。
(学生回答:略)
长期以来,“印度支那”人民饱受殖民奴役和战争之苦,渴望独立与和平。日本投降,二战结束。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正当“印度支那”人民满怀希望的时候,法国,这个刚刚摆脱二战德国法西斯的蹂躏,面临战后重建重负的法国,却再次把侵略的铁蹄踏上了这片苦难的土地。
设问2:法国为什么要再次入侵支那?这反映二战结束后,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学生回答)(原因:法国不愿意放弃其殖民利益,不甘心退出东南亚。思维:殖民主义)
呈现板书: 1、二战后,法国再次入侵印度支那(1945—1954)
呈现材料:
设问3:《日内瓦协议》对于法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对于饱受殖民奴役和战争之苦、长期渴望独立与和平的“印度支那”人民又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回答)(对法国:意味着其殖民主义侵略政策的失败;对“印度支那”:结束了法国长达8年多的战争;民族独立得到国际承认;是争取民族独立划时代意义的胜利)
呈现板书:2、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日内瓦协议》(1954)
呈现材料:
设问4:从上述材料看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失败有何必然性?而作为一个刚刚摇摇晃晃地从战争废墟上站立起来的虚弱的法国,却能长期维持这场侵略战争。从材料四看,其原因何在?
(学生回答)(必然性:法国政府已无力将战争维持下去。原因:美国的军事援助)
设问5:1950年6月27日,就在杜鲁门发表声明的前两天,东亚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年美国发动的什么战争?
(学生回答)(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发动侵朝战争)
呈现材料
设问6:1950—1953年的美国自身深陷朝鲜战场,为何还要大力援助法国?试结合上述地图从经济和地理角度分析。
(学生回答)(经济上印度支那资源丰富:越南生产锡、钨、锌、锰、煤等矿产和木材、大米;地理上印度支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处中国和英属马来亚的陆地桥梁,与泰国、缅甸相接)
呈现材料:
设问7:结合材料五,从材料六看美国介入印度支那对法国会带来什么影响?这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战略?
(学生回答)(美国利用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困境排挤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势力。全球扩张战略)
呈现材料:
设问8:三个条约组织成员国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材料六并联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论”,美国介入印度支那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同时也是战后美国什么政策的又一表达和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1950年开始援助法国,尤其是1953年后进一步加大援助,这一行为受到那些事件的刺激?
(学生回答)(共同点:将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首要目的:摧毁越南新生的民主共和国,遏制共产主义。政策:霸权主义和冷战政策。刺激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朝鲜战争的失败)
设问9:从《日内瓦协议》的规定来看,美国干涉印度支那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越南形成南北分裂局面)
呈现板书:3、美国干涉:越南形成南北分裂局面(1954—1960)
过渡:从1954年到1960年,美国在南越大力扶植傀儡政权,阻挠越南人民的统一,并为日后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但美国的干涉并未动摇越南人民统一的决心,相反,1960年12月,南越民族解放阵线成立,统一领导南越人民的斗争,美国在南越的傀儡政权风雨飘摇。于是从1961年起,美国开始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此后不断升级。
设问10: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越南战争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回答)(美国的霸权政策和冷战政策)
呈现板书:二、战争基本过程——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2)关于战争基本过程的拓展设计
设计点1:美国对越南的轰炸(图片)(意图: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
设计点2:“新春攻势”(解说)(意图:体会越南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设计点3: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图文)(意图:认识美国国内政治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设计点4:中国的抗美援越(图文)(意图:认识中国援助的影响)
设计点5:越南人民抗美战争胜利的原因(讨论)(意图:掌握分析归纳战争胜败原因的基本方法)
板书呈现:
1、第一阶段:“特种战争”(1961—1964)(开始)
2、第二阶段:局部战争(1965—1969)(升级、转折——“新春攻势”)
3、第三阶段:“战争越南化”(1969—1973)(结束:《停战协定》)
3)关于越南战争影响的教学设计:
过渡:越南战争最后以越南人民的胜利结束,1975年随着南越政权的瓦解,越南结束分裂,实现了统一。越南战争的历史影响非常深远。刚才同学们依据教材从印度支那、美国和国际关系三个角度作了较好的归纳,我们再稍作整理即可。
呈现板书:
三、历史影响
1、结果:越南统一(1975)
2、影响:1)对印度支那:人民流离失所
2)对美国: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影响
3)对国际关系:中美关系改善;美苏争霸出现美攻苏守的态势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着重考虑越南战争对冷战格局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将从战争对两大阵营造成的影响着手。
呈现材料:
设问11:从材料八看,越南战争期间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变化:中国与法、美、英、日等资本主义大国关系改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化,两大阵营的森严壁垒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影响:冷战中的两极格局受到挑战,世界和平因素增长。)
(四)课堂小结(3分30秒钟左右)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越南战争历史背景、基本过程和历史影响的学习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二战后大国霸权和冷战格局与局部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下面请大家归纳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呈现板书:
四、完善策略
1、针对本课内容,尽力在课前对学生做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更恰当地分析学情,准确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制定更加合理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
2、制定更加全面细致而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学生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规。要既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又便于学生自主操作,以改进自己的学习。
3、大国霸权和冷战政策是战后局部战争的根源,宜充分挖掘精简而经典的史料帮助学生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深入浅出的认识这一点。
4、应开发具有较强现场感史料和场景,让学生神入战争、体验战争、反思战争。
越南战争
一、历史背景——印度支那问题
1、二战后,法国再次入侵印度支那(1945—1954)
2、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日内瓦协议》(1954)
3、美国干涉:越南形成南北分裂局面(1954—1960)
二、战争基本过程——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第一阶段:“特种战争”(1961—1964)(开始)
2、第二阶段:局部战争(1965—1969)(升级、转折——“新春攻势”)
3、第三阶段:“战争越南化”(1969—1973)(结束:《停战协定》)
三、历史影响
1、结果:越南统一(1975)
2、影响:1)对印度支那:人民流离失所
2)对美国: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影响
3)对国际关系:中美关系改善;美苏争霸出现美攻苏守的态势发生变化
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区停火;
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领土主权;
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以南、9号公路以北的贤良河为军事分界线,法军向分界线以南集结。越南共产党在分界线以北集结。
小组活动记录
班别: 小组成员: 记录员:
问题摘要:1)问题及简要答案:
2)小结:本小组共提出 个问题, 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同学回答的问题最多。
本小组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
材料一 二战后的印度支那(地图)
图暂略
简介:“印度支那”二战前长期处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二战后,法国再度入侵,直到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材料二 《日内瓦协议》规定:
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区停火;
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以南、9号公路以北的贤良河为军事分界线,法军向分界线以南集结。越南共产党在分界线以北集结。
材料三 “几年来陷在印度支那战场的法国军队展全国军队的1/4。巨额军费支出使法国的财政长期陷于危机。……1953年法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高达80000亿法郎。……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失业和半失业者高达310万人。……法国人民坚决反对这场战争。” ——《国际关系史》第八卷
材料四 “我同样也已指示加速以军事援助供给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及其联邦成员国的部队,并派遣军事使团,以便与这些部队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
——杜鲁门声明,1950年6月27日
“1950年8月10日,美国战争物资开始运抵南越。此后,美国援助法国的作战物资源源不断。……1950年到1953年底,美国运送给印度支那法军的军事援助物资达40万吨以上……美国还向越南派出‘军事援助顾问团’。美国给予法国的军事援助款项逐年增加,1954年高达10亿美元以上,占法国侵越军费总额的78.25% ” ——《国际关系史》第八卷
材料五 东南亚地区政治地图
图暂略
材料六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1947)
材料七 50年代“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名单: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有关规定:(见历史纵横)
“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名单:
50年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名单:
材料八 越南战争期间国际政治经济大事记
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法国总统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推行“非殖民化政策”,谴责美国对越南的侵略。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英、中日建交。
越战期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日苏关系改善。
越战期间,国际黄金实行双价制,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危机,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势
大国霸权
冷战格局
局部战争
(如朝鲜、越南战争)
中与资本主义
大国关系改善
美苏争霸
苏攻美守
资本主义
三足鼎立
世界两极
冷战格局
受到挑战
世界和平
因素增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