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 (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06 11: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知识:归纳新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能力:回顾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港澳台问题的区别。学会归纳总结相关历史知识,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静儿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新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
难点:探究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歌曲中都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2、整首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1925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用中国古代史说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首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感知新课:
4、归纳总结新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
5、两岸关系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卫温赴夷洲
隋通流球岛
元设巡检司
成功收台湾
清置台湾府
本是同根源 自古皆中华

2.台湾问题的形成
(1)内战遗留问题: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
队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首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内政
领导 时间 对台方针政策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中期
邓小平 改革开放后
江泽民
1995年
胡锦涛
4、新中国历届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
解放台湾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14日 针对台湾问题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
胡锦涛 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有哪些?
时间 事件
1979 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 )倡议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987 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两岸38年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巨变。
1990
1991
1992 九二共识,内容是:
2005 胡锦涛会见连战P72
2015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P73
三不
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禁止对金门、马祖的炮击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人员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文化交流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经济文化交流
合作探究要求:
小组长合理安排,全员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中体现出对学、群学,高效有序;
认真观看视频,结合所学回答合作探究
展示要求:
展示者面向大家,声音洪亮,力争脱稿;
其余要善于倾听,准备补充完善。
合作探究
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参考:
(1)有利:国内:
根本原因:综合国力提高;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港澳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典范;
《反分裂国家法》使依法治独有了法律依据;
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推动统一进程;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统一是民心所向;
国际:①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和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不利: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②国际敌对势力的阻挠;③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经济水平不同。
合作探究
促进
两岸交往
推进
对台政策
同根文化
台湾同胞
综合国力
两岸人民
认同
支持
奠定
渴望
祖国统一
对台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成立两会
海基会、海协会
历史性进展
启动“三通”
打破隔绝
台湾调整
“三不”政策
达成共识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堂小结
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随堂练习
2.2013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九
次会谈在上海举行。“两会”曾就“海峡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
间是(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B
随堂练习
3.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C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