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二)
)
(
考点分析
供料作文的训练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和创新能力。所以,供料作文是作文训练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训练形式。
)
(
内容精讲
)
(一)扩写
【目标要求】
扩写,就是把篇幅、情节简短的文章,甚至是一句话或几句话,加以丰富的想象,扩 充篇幅较长、情节较具体,有血有肉的完整文章。
【知识回顾】
扩写要注意下面四点:
1.在保持原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把概括的地方写具体,把省略的地方补充出来,将简 略地写换成具体地写,将叙述的地方变成描写,以原文中的人物、事件、事情发生的环境作 合理的补充。
2.扩写记叙文要借助想象扩充情节,但要注意忠实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做到合情合理。
3.扩写后的文章应该比原文内容丰富,语言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扩写时要运用多种表 现方法和修辞手法。
4.扩写不能面面俱到,不必每处都扩。如果盲目地每一句都扩充,只能形成一篇啰嗦的流水账,要对那些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把能突出中心的细节,如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活动及环境等,通过想象,想具体,写详细。
【试题精讲】
阅读短文《爷爷》,展开合理想象,在不改变原文内容和层次的基础上,扩写一篇写人 的记叙文。
原文:爷爷已经去世半年了,可我总是想起他。有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那是两面前的一天晚上,我正听爷爷讲故事,门突然开了,原来是邻村李叔叔来了。
(
10
/
14
)
李叔叔私自下湖捕鱼,他是上爷爷这儿来求情的,因为我二叔是管鱼湖的。李叔叔求 了半天,可爷爷就是没答应,还训了他一顿,他只好垂头丧气地拎着礼物离开了我家。
爷爷(扩写)
爷爷已经去世半年了,但不知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总是浮现着爷爷慈祥的容貌,他有 许多许多的言传身教,使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有一件事给我的教育最深。
那是两年前的一天傍晚,我依偎在爷爷的床头边,听爷爷讲文天祥的故事,我最喜欢听爷爷讲这类故事。忽然,“吱”的一声,那扇笨重的门被推开了,昏暗的油灯映出一张笑容满面的脸。“哦,李叔叔。”我连忙站起来倒茶。
爷爷吃力地坐起来,还未开口,李叔叔已把礼品摆满了一桌。李叔叔说:“大伯,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您老人家可别介意!”爷爷顿时明白了八九分,说:“是为你私自捕鱼而来的吗?”李叔叔一边像啄木鸟似的点头,一边分辨道:“您老人家可误会了,这算什么捕鱼,知识随手捞了几条罢了。您家老二掌管鱼湖,他又是个孝子,只要您老人家说几句好话,不久没事了吗!”爷爷沉思起来,紫铜色的脸立刻变得铁青,说:“是的,这样一来咱们都有好处,你得了鱼,我得了你送来的礼物,我们大家都高兴。可这样一来,不就把集体承包的鱼湖害苦了吗?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了这些活蹦乱跳的鲜鱼呀!”李叔叔软缠硬磨地求了半天,爷爷怎么也不答应。
啊,爷爷,您真是坚持原则的楷模,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呀!
分析:这是一例写考生熟悉的以人为主的扩写作文。本例文扩写的重点是原文不足的部分,即爷爷一心为公、拒收礼物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原文深刻的主题中心,为了突出这个 中心,本扩写文以爷爷和李叔叔的对话为重点,通过对爷爷语言做细节描写,反映了爷爷的 品质。考生如果碰上这类以写人为主的扩写文,首先要找准原文不充实、不具体的地方,而 这些不具体的地方又正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中心的内容。找准了扩写点,其次就是怎么去扩 的问题,写人的可以着重去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活动。
(
考题链接
)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成一则完整的故事:
知了和蚂蚁是邻居。蚂蚁每天忙着为过冬做准备,而知了一天到晚只是唱歌。冬天慢 慢到来了,知了由于没有储存粮食,所以又冷又饿,于是,他准备去想蚂蚁借粮食。蚂蚁知道了是来借粮食的,十分不情愿,因为他一向就看不惯知了懒惰的行为,赶走了知了。最后,
知了活活饿死了。
例文:
知了和蚂蚁(扩写)
骄阳似火,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知了和蚂蚁住在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上。知了住 在大树西边,蚂蚁住在大树东边,他们是邻居。
日子一天天过去,深秋到了。
蚂蚁正为过冬做着准备,而知了只是拿着一把小提琴从早到晚“知了、知了”地随着音 乐唱个不停,早就把过冬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当他看到蚂蚁忙着储存过冬的粮食时,不屑地对蚂蚁说:“喂,老兄!这么早就开始为过冬忙碌了,未必也太过于勤快了吧?看我多么轻松呀。”汗流浃背的蚂蚁听了知了的话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劝你还是赶快准备吧,要不后悔就来不及了。”说完摇了摇头,又继续忙自己的事去了。
冬天一步步逼近,树上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风越来越大, 吹得知了直打哆嗦,他是多么需要用一些事物来填饱肚子维持体温呀。课时整个夏天再加一个秋 天,他一点儿粮食都没有准备,那可怎么办呀,总不至于白白等死呀。
这时,知了想起了蚂蚁的话,现在真有些后悔了,不禁又打了一个寒战。突然,知了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去找蚂蚁老哥帮忙呢?他既然能提醒我,给我忠告,那么 他也一定能帮助我。知了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迈着休闲的步子,哼着悦耳的小调,向蚂蚁家 走去。来到了蚂蚁家门口,知了轻轻地敲了一下门。
“谁呀?”蚂蚁在屋内问道。
“是我,你的邻居,知了。”知了在门外大声喊着。
蚂蚁一听是邻居知了,赶忙出来开门迎接他。到了屋内,蚂蚁又是请坐又是倒茶,热情地款待知了。知了见蚂蚁对他这么好,心里更是高兴了。他想:蚂蚁一定不会拒绝我的请 求。
蚂蚁不知道知了这次来的目的,就客气地问:“请问知了老弟,此次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知了见蚂蚁笑容可掬,红了红脸,硬着头皮说:“不瞒你说,蚂蚁大哥,我这次来时想你借些粮食的。”“借粮食?”蚂蚁问。“是,是的。你看,我还没来得及准备粮食呢,天就冷了。你听,我的肚子现在还咕咕叫呢。”知了摸摸肚子,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接着说,“我要的不多,只要能维持到明年春天就行了。你放心,我会还你的,而且会连本带利
还。”
蚂蚁平时就看不惯知了的懒惰,实在不愿把粮食借给他。蚂蚁问道:“在漫长的夏秋两季,你都干了些什么?”知了根本没听出蚂蚁讽刺的口吻,兴高采烈地说:“一天到晚,不管遇到谁,我都唱歌给他们听。要不我也唱支歌给你听听?”蚂蚁断然谢绝了。他很冷淡地说:“你一直都在唱歌,那你就继续唱吧。”说完,他就把知了请了出去。
蚂蚁的这番话真是让知了不可思议。没办法,知了只好硬着头皮,狼狈地走了。 就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又冷又饿的知了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
空谈毕竟代替不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懒惰的人是一事无成的,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 辛勤劳动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分析:这是一篇扩写后的文章,小作者在没有改变原作中心思想和基本情急前提下, 对文章进行了扩充。其特点有二:
1.尊重原作。小作者认真阅读了原作,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扩写都是围绕原作 原有的中心思想展开的,都是为了反映实干胜于空谈,懒惰的人将会一事无成的主题。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小作者找出了在原作中不够明确、不够具体的地方。如蚂蚁是怎样劝知了赶快准备过冬的粮食的,知了是怎样不听劝告,整天玩乐的,最后知了又是怎样厚 着脸皮到蚂蚁家乞讨的等等,针对这些地方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文章 更充实。文章增加了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用了一些富有感彩的词语,使文章更显 生动。
二、根据下面的材料写成完整的短文:
我坐在汽车上,忽然听到后面有哭声,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病了。
例文:
发生在汽车上的一件事(扩写)
这几天,外婆病了,我趁星期天休息,乘汽车去看看她老人家。
我坐在汽车上,欣赏窗外美丽的景色,望着窗外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我正看得入神,忽然隐隐约约听到后面有哭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正在哭泣。出来什么事啦? 疑问在我的脑海中转来转去。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小女孩独自一人乘汽车去姑姑家,因 为早上起来,感觉头有点晕,没吃早饭,就出来了。现在,头疼得厉害了,便哭起来了。这 可怎么办呢?
这时,一位穿着军装的叔叔走过来,说:“我是军医,让我瞧瞧。”叔叔走过去,摸了
摸小姑娘的头,便对众人说:“她发高烧了,烧得还不轻呢。”众人一听,急了,一位胖胖的戴红领巾的小孩,拿着两个红彤彤的苹果,来到小姑娘面前说:“小妹妹不要哭,这苹果给你吃。”又有一位阿姨,来到小姑娘面前,拿着手帕帮她把眼泪擦了。老爷爷拿来了一串香蕉,让小姑娘吃。大伙都争着把好吃的给小姑娘,转眼间,小姑娘面前堆满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姑娘看着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激动的眼泪又不知不觉地淌下来了。这时,司机叔叔对大伙说:“要不,我把车掉过头,开到医院去,但恐怕要耽误大家一点时间,你们说行不行?”大伙异口同声地说:“行!”车子掉了头,往医院开去……
我看着眼前这一切,不禁想到:生活中到处有雷锋,人间处处有真情啊!
(
内容精讲
)分析:“材料作文”也是“扩写”训练的一种形式。它提供的不是“短文”,而只是“材料”,这就给了我们更大的创造余地。像这则材料给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在汽车上”,事情的起因:“我听到后面有哭声,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生病了”。至于经过和结果,就留给你发挥创造了。于是,小作者抓住所给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写出事情的完整经过、开头补充事情发生的时间“星期天”,中间根据材料提供的事情起因,详细交待了小女孩怎样生病,车上的叔叔、阿姨、老爷爷、少先队员怎样照顾小女孩,所选人物具有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出一群关心他的人物形象。结尾点明中心,“生活中到处有雷锋,人间处处有真情。”使人感到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
(二)缩写
【目标要求】
缩写是按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情节结构的前提下,进 行集中、概括、提炼,把一篇较长的文章压缩成短小的文章。
【知识回顾】
缩写要忠于原文,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表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去掉某些主要段
落。
缩写应按文章的重点及规定的字数,用简洁的语言,把原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 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
缩写时可用原文某些体现中心思想的警句、中心句,但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进行综 合概括。
缩写后,要认真检查、反复对照,看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要点等是否写清楚了, 文章是否通顺,前后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
【试题精讲】
下面看看对《灯光》一文的第二段缩写(要求缩写至 200 字左右)。原文:
1947 年的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在一个名叫沙土集的村子里,紧紧围住了国民党军的 57 师。一场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篇浓密的沙柳丛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 22 岁,却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今晚的战斗,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 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只见他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 划着了火柴。他并没有点烟,而是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摆在膝头的一本破书。那本书上有一 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灯下,一个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 默地沉思着。
好半天,他突然从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被他问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
“听说那玩意儿真好,一按电钮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火柴,点燃了烟, 然后又向那图画望了一眼,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那个上电灯,让孩子们也在那样的灯底下学习,多好啊!”他把头靠着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去了。
半个小时后,我刚回到团指挥部,战斗就打响了。随着三发绿色信号弹升上填空,接 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爆炸声。围墙被炸开了一个缺口,突击连冲进了突破口。就在这时, 突破口突然沉寂了。原来,正在中途的后续部队遭到炮火的袭击,出现了短暂的混乱。战士们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在这危急的时候,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向黑暗望着。突然,黑暗里腾起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光虽然微弱,可是对于暗中寻找突破口的部队,已经够 亮了。靠着这微弱的亮光,战士们冲了过去。突破口上又响起了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高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
的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了。
就在这一天,我们的部队把敌人的一整编师完全消灭了;也就在这一天,我们把亲爱 的占有埋在浓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灯光》第二段(缩写)
1947 年的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 57 师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围歼战就要开始了。(用一句话简单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郝副营长虽然只有 22 岁,却已成为战斗英雄。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趁着战斗的间隙,他划着一 根火柴,看着一本破书。书上画着一幅插图,图上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灯下读书。他注视着那 幅图,陷入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将原文中隐含的意思直接表露出来。)
半个小时后,围歼战开始了。突击连从刚炸开的缺口冲了进去。但后续部队半路受阻, 在黑暗中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找不到突破口了。(战斗的过程减缩为 5 句话。)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黑暗之中出现了火光。后续部队依靠这一星火光,冲进了围墙, 全歼守敌。(补述与“书”“灯光”的联系。)
后来得知,是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破书,照亮了我军前进的道路,然而他却被敌人击 中了。
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定下读书,牺牲了,甚至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
考题链接
)
缩写课文《西门豹》。要求:不改变文章的故事内容。
例文:
西门豹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去后,见那里天地荒芜,人烟稀 少,就找了位老人了解情况。
老人告诉西门豹,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这里的巫婆和官绅勾结,说河伯是漳河的河神,每年都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如果不给河伯送去,漳河就会发大水。他们逼迫 老百姓出钱,出年轻的女孩儿,有女孩儿的人家都逃走了,所以这里人口越来越少,也越来
越穷。
西门豹说:“河伯再娶媳妇时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那天,西门豹真的带着武士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西门豹说:“让我看看新娘。”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来。西门豹一看,借口姑娘不漂亮,叫卫士把巫婆投进河里,让她去向河伯通报改日再送新娘。过了一会儿,西 门豹又借口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巫婆,叫卫士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等了很久,西门豹回过头来对剩下的官绅说:“他们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磕头求饶,把头都可破了。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再没有人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儿 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渠道,引漳水灌田,每年收成都很好。
分析:这是一篇根据《西门豹》课文缩写的文章。小作者对原文作了概括和压缩,保 留了原文的主要事件:起因——西门豹调查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经过——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为民除害;结果——西门豹带领百姓惩治巫婆、 官绅,言简意赅,使西门豹智勇双全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文章结构完整、连贯,文字流畅,符合缩写要求。
(
内容精讲
)
(三)续写
【目标要求】
续写,就是按照原文提示或要求,按所给材料的思路,通过合理想象,把原文续写下 去,使之成为一篇内容完整的作文。
【知识回顾】
1.续写作文常见有三种:
①提供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②提供结尾,补写开头和事情经过;
③提供开头和结尾,补充经过部分。
2.续写的要求有三个:
①读懂原文,弄清要求,按原文线索写下去,要连接自然,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的思
路。
②记叙文续写,人物事件前后一致,情节发展要顺其自然。
③采用原文的写作特点,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和人称。
【试题精讲】
给下面的原文续写结尾。要求至少写两种不同的结尾。可增加别的人物,如老牛、松 鼠等。
白羊和黑羊
村子里有一条小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白羊住在河的一边,黑羊住在和这一边。有一天,白羊和黑羊都出门去。他们在独木桥上相遇了。白羊说:“让我先过去!”黑
羊说:“让我先过去!”
(结尾):…….
(结尾):…….结尾一:
白羊丝毫也不肯让步,歪着脖子和傲慢地说:“你还是快让开吧!否则,我就不客气了。”黑羊生来就脾气倔,他气得胡子直发抖,毫无惧色地说:“怎么啦,想打架?”说着说着两只羊脑袋盯着脑袋,犄角对着犄角,竟然打起来了。只听到“扑通”一声响,他们俩同时从独木桥上摔到河里去了。
结尾二:
白羊和黑羊谁也不肯让谁,两只羊争吵的声音被正在耕地的老牛听见了。老牛放下农具急忙跑到小河边,大声喊道:“白羊,黑羊,我的好孩子,你们听我一句话,各自后退一米!”白羊和黑羊最尊敬老牛伯伯,也最听他的话,立即停止了争吵,各自都退到河岸边。白羊思想转得快,马上向黑羊道歉:“对不起,刚才是我不对,你请先过来吧!”黑羊见白羊这么诚恳,也谦让对方。牛伯伯看到这个情况,笑眯眯地说:“这才是好孩子!”
分析:这里续写的两个结尾,比较合情合理。能按所给材料的思路,通过合理想象把 原文续写了下去,该考生设计了两个绝然相反的结尾,显然后者是比较可取的。
(
考题链接
)
一、给下面的短文续写故事。
小猴子又下山了
有一只小猴子下山去,它先掰了玉米,可是见了桃子又扔了玉米,见了西瓜又扔了桃
子,见了小兔子又扔了西瓜,结果小兔子跑掉了,它追了好一会儿也没追上,只好两手空空 地回到家里,被小伙伴嘲笑了好几天,小猴子还恼火呦……
续写:
今天,小猴子又下山去了,它蹦蹦跳跳地走着,手上还提着小竹篮。这小竹篮有什么 用呢?待会儿再告诉大家。
小猴子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看见地里的玉米结得又大又结实,就掰了几个最大的玉米放进篮子。哦,原来小猴子的篮子是用来装东西的。小猴子提着玉米走了一会 儿,又看见一片桃树林,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跳到树上,摘了几个最大最红的 桃子,放进篮子里。这下它的篮子装得满满的了。地里躺着许多胖娃娃似的大西瓜,小猴子 想,我的篮子已经满了,再也装不下了,西瓜还是下次来摘吧。它就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桃子 和玉米,回山上去了。路上它遇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这次它没去追,因为它知道自己是追 不上小兔的,还会把篮子里的东西弄丢,就头也不回地上山去了。
小伙伴们看见小猴子带回了那么多的东西,再也不笑话它了。妈妈也夸将它是个知错 就改的好孩子。小朋友们,你们说呢?
分析:这是一篇续写作文。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赋予故事新的意义。第二次下山,小猴子吸取第一次的教训,提了一个小竹篮,把玉米、桃子全放在 篮子里,满载而归,得到小伙伴们的认可。文章模仿原文写法,语句精炼,想象合理,是一 篇较好的续写作文。
二、给下面的原文续写故事。
纸团疑云
六(1)班正在进行数学考试,同学们有的紧皱双眉,苦苦思索;有的胸有成竹,挥笔疾书。班主任夏老师监考。他在同学们中间,时而看看同学的答卷,时而扫视一下整个教室。 当他踱到王力同学身边时,夏老师发现王力手中捏着一个纸团,脸上不由升起不易觉察的疑云……
续写:
王力似乎没有觉察到夏老师在他身后,仍然专心致志地写着。夏老师的目光落在王力的答卷上,只见王力的试卷上齐刷刷地写满了答案,而他也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捏着纸团感到 心虚。这下夏老师的疑问更多了,这纸团上到底写着什么?是这次考试的答案?还是别
的……为了不影响考试的纪律,夏老师只在王力的桌子上敲了敲,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可是他心里的疑问并没有解开。
“丁零零”,下课了。夏老师把王力叫到办公室,和气地问:“考试的时候,你为什么捏着纸团,里面写着什么?”听了夏老师的话,王力不做声。“王力,我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把纸团给我看看!”夏老师语重心长地对王力说。王力听了,犹豫片刻,便从裤袋里拿出纸团交给夏老师。夏老师把已弄得皱巴巴的纸团展开,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王力,加油,加油,再加油!”夏老师看完,脸上现出疑惑不解的神情,问:“王力,这是怎么回事?”王力轻声说出了缘由。原来他和小刚说好要在考试时互相勉励。夏老师听了,这才放下心来。他和蔼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希望你们要把勉励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鼓励自己不断地战胜困难,争取更大进步!”
纸团疑云终于解开。当然,王力和小刚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内容精讲
)分析:这也是一篇续写做完呢。小作者根据提供的“开头”部分的内容,发现材料中主要提供了“六(1)班正在数学考试,夏老师发现王力手中捏着一个纸团”的线索,顺着 这个思路,从“王力手中为什么会捏着一个纸团?纸团上写着什么?夏老师会怎样处理这个 纸团?”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充分的想象,联想合乎情理,条理性强,从“发现——困惑—— 调查——鼓励”,一步步地把联想的内容写具体,语言通顺,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改写
【目标要求】
改写,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在不改变文章中心的前提下,用不同于原文的表现形式, 把文章的内容写出来。
【知识回顾】
改写的形式,在小学阶段主要有三种:
一是改变人称。即把原文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记叙;或把第三 人称改为第一人称,以亲身经历的口气来记叙。
二是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三是改变记叙的顺序。如果原作的倒叙改为顺叙,或把顺叙改为倒叙。
一般来说,改写之前,先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的中心思想,熟悉原文的情节,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全面考虑原文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全面考虑文章的结构。改
写当中,应根据原文的主要精神,对原文的内容作些必要的增、删、改。
【试题精讲】
请改写《金色的鱼钩》。要求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层次。
1935 年秋天,红军长征路过一片草地时,我和两位小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安排炊事班班长照顾我们,因为他的年龄比较大大伙都亲切地叫他“老班长”。老班长快四十岁了, 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老班长带着我们边走边歇,煮野菜汤和青稞面给我们吃,我们的青稞面和野菜汤很快 就吃完了,老班长实在不忍心看着我们这样一天天的瘦下去,用火把针烧弯了做鱼钩钓鱼, 从那以后,老班长都是先安顿好我们,再去池塘钓鱼。我们每天都能喝上鲜美的鱼汤,但是我们还是一天一天瘦下去,但总比吃草根要好。我从来没见过老班长吃鱼,就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
他抹抹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比你们还要吃得早呢。”我不相信,等他收拾完了碗筷就悄悄地跟在他后面,呀!我发现老班长每次都只是吃我们吃剩的鱼汤和鱼骨头 呢,我惊呆了,我劝老班长自己也要吃鱼,要爱惜自己,可他说,找点吃的不容易,更何况我的眼睛又看不清。我跟老班长说我要帮他一起找的时候,他严厉的拒绝了我,对我说:“小梁同志,你的任务是安定另外两位小同志的情绪其他事,我来处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更少了,我的心情沉重极了,我不忍心吃下这碗鱼汤,遭 到了老班长的批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就特别高兴。
渐渐地,我们走到了草地边上,可老班长却昏倒在了水边,再也没有醒来……老班长 牺牲前,还不肯喝鱼汤。
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翼翼的保留了起来,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要把这个鱼钩送 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
考题链接
)分析:这例改写文,表达了一个非常鲜明的中心:老班长无私的精神比金色的鱼钩更加闪闪发光。考生可以将原文中的“我们”这个第一人称改为“小战士”,并要求前后称谓一致。
一、请试着把古诗《赠汪伦》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例文:
赠汪伦 “客观,开船了。”船家催促道。李白站在河边,回过头再一次深情地望了望这块美丽
的土地,再一次闻了闻这早已熟悉的泥土气息,慢慢地荡漾开去。
李白轻轻长叹一声,来到船头,迎着习习的凉风沉思着。忽然,岸上传来了一曲此地的送行歌,有人正用脚步做节拍,边走边唱,朝着岸边走来。李白眼睛一亮,这不是汪伦吗? 不高的个儿,一双凹陷的眼睛炯炯有神,一脸络腮胡子。正是好友汪伦啊!“贤弟,真是你啊!船家,快靠岸!”李白边叫让船夫把船划回岸边。没等船停稳,他就急忙跳上了岸。李白用颤抖的手紧紧地握住汪伦的手,不禁想起前些日子,自己来到泾州受到了汪伦的热情款待,并且一同游览桃花潭时两人同饮作诗的情景,忍不住说:“贤弟,谢谢你为我践行,这一去我们兄弟又不知何时再相见,你要多珍重啊!”“仁兄,恕小弟没有为你好好送行,只有一曲相送,你也要多保重呀!”两人又一次紧握双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贤弟,就此留步吧,如果有缘,我们定会再见。”李白说完,依依不舍地上了船。
船渐渐离岸了,李白的耳边还回响着汪伦那深情的歌声,他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小作者把《赠汪伦》这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让人读了别有一番情趣。 1.改写后的文章是在原诗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在记叙过程中,小作者充分发挥创造
才能,通过对李白、汪伦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达了他们之间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令人感动。
2.改写时注意了人称的变化。小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进行记叙,扩大了想象空间。 叙述时用自己的语言合理安排情节,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二、请用第三人称改写《草地夜行》。
例文:
草地夜行
太阳就要落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老班长焦急起来,看看天色,又看看小战士,说: “来吧,我背你走。” 小战士看一眼脚下泥泞的路,心想:一个人走都很困难,再背上我可怎么走哇。于是连连摇头说:“不,不行!我自己能走!”话音刚落,老班长就火了,严肃地说:“你想让咱们都丧命吗?别磨蹭了,趴到我背上来!”他不容分说,背起小战士就向前走去。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线波黑暗吞没了,夜色笼罩了四野。天空堆满了大块大块的乌云,
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路,更难走了。小战士一再恳求说老班长放下他,可老班长说什么也 不肯,仍旧背着他,一步一滑向前赶路。
突然,老班长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小战士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老班长往下陷。这时,老班长用
力把小战士往上一顶,一下子把他甩到一边,大声说:“小鬼,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小战士使劲儿伸出手去,他多么希望能有一条长长的手臂,把老班长拉出泥潭啊!可 是什么也抓不住,老班长已经完全陷进去了,再也看不见了。
小战士的心疼得像刀绞一,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好的同志啊!为了小战士,为了革 命,老班长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取了生命!
分析:课文中的《草地夜行》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的,根据改写要求,小作者 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重组了故事。他准确理解了原文中的人物关系,用“小战士”和“老班长”分别代替了原文中的“我”和“他”,而且注意了人物称呼始终保持一致。在改写时,小作者还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性,加进了必要而合理的描写。如:小战士听到老班长要背他, 就“看了一眼脚下泥泞的路,心想:一个人走路都很困难,在背上我可怎么走哇。”来班长掉进泥潭时,小战士“多么希望能有一条长长的手臂,把老班长拉出泥潭啊!”这些具体描写,使改写更加真切而生动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