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溶液中水的质量?B.?生成硫酸锌的质量??C.?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
2.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M>N??B.?金属活动性:M<N
C.?产生氢气的速率:M<N??D.?生成氢气的质量:M>N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
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 D.?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
4.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动性时发现X、Y都能跟稀硫酸反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Y>X>Z??B.?X>Y>Z???C.?X>Z>Y???D.?Z>Y>X
5.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X>Z>Y???B.?Z>Y>X??C.?X>Y>Z???D.?Z>X>Y
6.向氯化铜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 ZnCl2、CuCl2,不溶物为Cu????②溶液中有 ZnCl2、CuCl2,不溶物为 Zn
③溶液只有 ZnCl2,不溶物为 Zn???????????④溶液只有 ZnCl2,不溶物为 Zn 、Cu
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③④
7.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有气泡产生;再取一小块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没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
8.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Cu(NO3)2与Fe(NO3)2的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气泡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B.?滤渣中一定含有Zn、Fe、Cu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Cu(NO3)2?????D.?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9.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10.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H2SO4═MnSO4+H2???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D.?Mn+CuSO4═MnSO4+Cu
11.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其中呈黄色的是
A.?KCl??B.?NaCl??C.?CaCl2??D.?CuCl2
12.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试管①中溶液颜色发生改变??B.?甲图试管②中的溶液中含有FeCl3
C.?乙图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D.?乙图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可能等于3.2g
1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14.能证明X.Y.Z三种金属活动性是X>Y>Z实验组合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硬铝的组成金属有铝、镁、铜、锰等.已知: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结合我们所学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下列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判断错误的是( )
A.?Mn强于Cu??B.?Al强于Mn?C.?Mg强于Al? D.?Mn强于Mg?
二、填空题(共5题;共11分)
16.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17.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常用来镀在其他金属的表面上,铜、铬、锰、镍组成合金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Cr(铬)、Al、Cu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1)[作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是:
①Cr>Al>Cu②Al>Cr>Cu③Cr>Cu>Al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以下:
金属 Cr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
[控制实验条件]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纱布将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假设中①、②,③)。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请你预测铬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________。
18.实验课上,老师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对滤液组成的猜测中合理的是________
A.可能是Fe(NO3)2溶液
B.可能是Fe(NO3)2和Zn(NO3)2溶液
C.可能是Zn(NO3)2溶液
D.________
19.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20.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
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________(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2分)
21.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
(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如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 将金属R投入
________溶液中 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 猜想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22.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②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③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④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⑤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4)【反思与评价】
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
四、综合题(共3题;共16分)
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1)该实验中,两支试管内盛有的X溶液是________(填化学式),可以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
(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 Cu(NO3)2, 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
24.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人们习惯上称为“五金”的金、银、铜、铁、锡中,把金属________(填元素符号)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金属活动性由________(填“强到弱”或“弱到强”)的顺序,其中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是________。
(2)下图所示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延展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从金属铜、银、锰(Mn)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某种金属,并获得一种晶体,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硫酸盐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2,请写出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生成金属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5.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无水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不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和图象不相符,故符合题意;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增加,其变化与图象相符,不符合题意;
C、锌和稀硫酸反应,所以随着锌质量的增加,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不再变化,其变化与图象相符,不符合题意;
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毕,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其变化与图象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中的水不参加反应,并结合具体选项分析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公式: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因为金属是等质量的,化合价又相等,所以氢气的质量越多,该金属的相等原子质量越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故A错误;
B、根据反应时间,可知产生氢气的速度N>M.则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故B正确;
C、根据图表中N反应时间短,可知N的活动性比N强,故产生H2的速率M<N,故C正确;
D、根据图表中纵坐标可知生成H2的质量M>N,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活动性强的,与酸反应的速度就快,反应完用的时间就短.所以通过图表中的反应时间我们可判断M、N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公式: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我们可以比较M、N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①②组合是①中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②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②③组合是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合理;
②④⑤组合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②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故A正确;
B、②④组合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
C、①③组合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
D、③④⑤组合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但没有比较银的活动性顺序,故D错误.
故选项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
4.【答案】A
【解析】“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说明金属X、Y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H之前,属于活泼金属,而金属Z处于H之后,属不活泼金属;“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大于金属X.因此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H>Z.由此可知: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X>Z,故A正确;
B、Y的活动性大于X,故B错误;
C、Y的活动性大于Z,故C错误;
D、Z是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解答】由于将X、Y、Z三块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10%的稀盐酸中,X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X在氢后;Y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Z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说明Y和Z都在氢前,而且Z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Y>X,
故选: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反应现象就越剧烈,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发生及现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6.【答案】C
【解析】
【分析】锌的活动性比铜强,向Cu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得到铜和氯化锌,根据加入锌粉的量,分析氯化铜完全反应还是部分反应,是判断可能出现情况的根本依据.
【解答】①若加入锌粉的量不足,氯化铜部分被置换,则溶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锌,所得固体只含有铜,即溶液中有ZnCl2、CuCl2,不溶物为Cu;故该情况有可能;
②溶液中有ZnCl2、Cu Cl2,不溶物为Zn,因为锌会继续与氯化铜发生反应,故该情况不可能出现;
③溶液只有 ZnCl2不溶物为Zn,因为加入的锌粉一定会与氯化铜反应而得到铜,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因此该情况不可能出现;
④若加入锌粉的过量,氯化铜全部被置换,则溶液中只含有氯化锌,所得固体含有铜及剩余的锌粉,即溶液中只有ZnCl2,不溶物为Zn、Cu;故该情况有可能;
故选C.
【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甲有气泡产生,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乙、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甲>乙、丙;再取一小块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没有丙析出,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弱,即丙>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B.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锌粒与Cu(NO3)2与Fe(NO3)2反应,故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铜,在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Cu(NO3)2一定全反应,Fe(NO3)2可能可能没有全反应,观察各选项.
故选: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铁一定会参加反应产生亚铁离子,故说法正确; B、依据该置换反应的过程是:Fe+CuSO4=FeSO4+Cu,反应的铁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可知:该反应发生时,铁置换出铜时反应的铁小于生成的铜,故说法错误;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不能反应,因此一定没有单质镁,故说法正确;
D、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和没反应的镁离子,可能含有硫酸铜,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分析】依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铁可以置换出铜和氢气但不能置换出镁,根据反应的程度分析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利用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对溶液质量的改变进行分析,确定溶液质量的变化.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铝、锌是氢之前的金属,则锰排在氢的前面,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A正确; B、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的活动性比镁弱,所以镁能与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
C、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锰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铁不能和Mn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锰排在铜的前面,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B
【解析】【分析】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下表为部分金属元素的焰色:
金属元素 ??钾 ??钠 ??钙 ??钡 ??铜
??焰色 ??紫色 ??黄色砖红色黄绿色 ??绿色
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某些化学物质在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灼烧钠盐,火焰的颜色呈黄色.
A、KCl不含钠元素,故选项错误.
B、NaCl含有钠元素,故选项正确.
C、CaCl2不含钠元素,故选项错误.
D、CuCl2不含钠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焰色反应的应用,熟知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的现象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所以A、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甲图试管①中溶液颜色不发生改变,故错误;
B、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是氯化铁,故错误;
C、将甲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实验①没有反应的铁粉又和实验②中剩余的硫酸铜溶液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一定含有氯化亚铁,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铜,故错误;
D、假设铁完全反应,乙图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x
Fe+CuSO4═ Cu+FeSO4
56 64
2.8g x
x=3.2g
则乙图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可能等于3.2g.故正确.
答案:D
【分析】根据三种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所以铁不会与氯化锌反应,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铁又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然后依据题中的选项进行分析.
13.【答案】B
【解析】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镁>铁>铜>银,铁不会与硝酸镁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A、当铁粉量不足时,只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仍有硝酸银剩余,即滤液中有Fe2+, Cu2+, Mg2+, Ag+;故A正确;
B、在硝酸银与硝酸铜同时存在时,铁先与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当滤纸上有铜时,说明硝酸银全部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即滤液中有Fe2+, Cu2+,Mg2+;故B不正确;
C、当铁粉适量时,能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即滤液中有Fe2+, Mg2+;故C正确;
D、当铁粉过量时,与混合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生成银和铜,铁有剩余,即滤液中有Fe2+, Mg2+;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②将Y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④将Z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综上所述,能证明X.Y.Z三种金属活动性是X>Y>Z实验组合是①②③④.
故选:D.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答案】D
【解析】【解答】锰丝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n>H;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Mn.
A、锰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n>H,而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Mn>Cu,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Mn,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即Mg>Al,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锰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表面没有金属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即Al>Mn;而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即Mg>Mn,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二、填空题
16.【答案】X>Y>Z
【解析】【解答】解:由①X+YCl2=XCl2+Y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大于Y;由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位于H前,而Z位于氢后.所以X、Y、Z的金属性顺序是:X>Y>Z.
故答为:X>Y>Z.
【分析】根据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的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分析.
17.【答案】A;②;Cr+2HCl=CrCl2+H2↑;能;根据金属铬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铬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解析】【解答】[控制实验条件]:用砂布将其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除去氧化膜,让金属直接反应,故选:A;
[得出结论]:(1)根据金属铬、金属铝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说明铬、铝排在氢的前面,且铝与盐酸反应气泡产生激烈,铬与盐酸反应气泡缓慢,说明铝排在铬的前面;铜不和盐酸反应,说明铜排在氢的后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为:Al>Cr>Cu;
金属铬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r+2HCl=CrCl2+H2↑;
[结论应用]根据金属铬排在氢的前面铜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铬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分析】考查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18.【答案】B;可能是Zn(NO3)2、Cu(NO3)2和Fe(NO3)2溶液
【解析】【解答】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把一小包铁粉铁粉放入一定量的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Zn(NO3)2反应,铁能与Cu(NO3)2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
A、由于铁不能Zn(NO3)2反应,溶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 A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述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C、铁能与Cu(NO3)2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C不符合题意;
D、当铁不足时,不能将硝酸铜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Zn(NO3)2、Cu(NO3)2和Fe(NO3)2溶液.
故答案为:B;可能是Zn(NO3)2、Cu(NO3)2和Fe(NO3)2溶液.【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铜,把一小包铁粉铁粉放入一定量的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Zn(NO3)2反应,铁能与Cu(NO3)2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
19.【答案】Ag;Al(NO3)3、Fe(NO3)2
【解析】【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可是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能确定,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Al(NO3)3、Fe(NO3)2.故答为:Ag; Al(NO3)3、Fe(NO3)2.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铁>铜>银.向含有Cu(NO3)2、Al(NO3)3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据此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20.【答案】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解: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溶液中;
①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3和Zn(NO3)2,故①正确;
②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和Zn,故②正确;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故③正确;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锌,锌过量,铜未参加反应,溶液中AgNO3被反应完全,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故④正确.
故答为:①②③④.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简记为“前置后,盐可溶”.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1)前面
(2)硫酸亚铁;正确
(3)解:由(1)中可知,金属R比H活泼,由(2)可知金属R比Fe活泼,所以其金属活动性为:
【解析】【解答】解:(1)因为金属R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金属置换出了酸里的H,金属R的活动性比H强,故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故填:前面.(2)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应该用金属R与铁溶液进行反应,若R能置换出铁溶液中的铁则说明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R排在铁的前面,反之则说明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弱,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R排在铁的后面.
故表中依次填空为:;FeSO4(或FeCl2等);正确.
【分析】(1)根据金属R和酸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可知道R比H活泼,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比后面的金属活泼.(2)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一般用金属R与铁溶液进行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铁溶液反应来判断两者的金属活动性.(3)综合(1)(2)可直接得出三者金属活动性为:R…Fe…Cu…
22.【答案】(1)2NaOH + CO2= Na2CO3+ H2O
(2)氧气一种气体不能使镁条变黑
(3)2、5
(4)HCl
【解析】【解答】(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吸收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OH + CO2 = Na2CO3 + H2O。(2)实验1中,先用NaOH浓溶液洗涤的空气。除掉二氧化碳,再加入2mL浓硫酸除掉水,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证明只有氧气,没有二氧化碳和水时不生锈。(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2中没有二氧化碳不生锈,5有二氧化碳生锈了。(4)证明碳酸盐的方法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碳酸盐。
故答案为:2NaOH + CO2= Na2CO3+ H2O;氧气一种气体不能使镁条变黑;2、5;HCl。【分析】本题主要考察金属镁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吸收二氧化碳选择氢氧化钠,检验二氧化碳选择澄清石灰水。
四、综合题
23.【答案】(1)Cu(NO3)2等
(2)Zn(NO3)2, Fe(NO3)2;Ag
【解析】【解答】解:(1)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用铜的盐溶液可判断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所以X溶液可以是:Cu(NO3)2或CuCl2等;(2)AgNO3、Cu(NO3)2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铁限于硝酸银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铁在锌的后面,故铁与硝酸锌不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NO3)2、Zn(NO3)2,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无铁剩余,则一定能置换出Ag,可能含有铜.
故答为:(1)Cu(NO3)2等;(2)①Zn(NO3)2 Fe(NO3)2;②Ag.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用铜的盐溶液可判断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2)根据题干描述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铁剩余,而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与硝酸锌不反应进行分析据此分析判断.
24.【答案】(1)Fe;弱到强;铁、锡
(2)A;C
(3)Mn + H2SO4= MnSO4+H2↑;Cu + 2AgNO3= Cu(NO3)2+ 2Ag
【解析】【解答】应把铁放在锡的前面后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增强;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铁和锡;不锈钢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制作铝箔是利用其延展性;Mn + H2SO4= MnSO4+H2↑;Cu + 2AgNO3= Cu(NO3)2+ 2Ag;【分析】(1)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锡强,故把铁放在锡的前面后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增强;金、银、铜、铁、锡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故是铁和锡;不锈钢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制作铝箔是利用其延展性;
(2)从金属铜、银、锰(Mn)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稀硫酸中,由于铜和银均位于氢的后面,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故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A应是金属锰,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把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故金属C是银,B是铜。所以两步的化学方程式是:;Mn + H2SO4= MnSO4+H2↑;Cu + 2AgNO3= Cu(NO3)2+ 2Ag;
25.【答案】(1)Ag、Cu
(2)Mg(NO3)2、Cu(NO3)2;AgNO3
(3)Mg(NO3)2;Cu(NO3)2
(4)小于
【解析】【解答】解:(1)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适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溶液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若滤渣中有镁粉,说明镁粉过量,因此硝酸银、硝酸铜都被置换,所以滤渣一定还含有银、铜;故填:Ag、Cu;(2)若滤渣中有铜粉,说明硝酸银一定被反应完,镁是否过量不能确定,但镁一定参加反应生成硝酸镁,硝酸铜是否反应不能确定,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故填:Mg(NO3)2;Cu(NO3)2;(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说明镁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镁,铜反应产生硝酸铜,硝酸银是否完全被反应,不能确定,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铜,不能确定硝酸银;故填:Mg(NO3)2、Cu(NO3)2;AgNO3;(4)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AgNO3=Mg(NO3)2+ 2Ag、 Mg+Cu(NO3)2=Mg(NO3)2+ Cu
24 216 24 64
Cu+2AgNO3=Cu(NO3)2+ 2Ag
64 216
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大于反应前加入镁粉、铜粉的质量,因此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故填:小于.
【分析】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适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溶液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如果硝酸银足量,镁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