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8-01 11: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事半功倍)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二、自主学习导航(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________”。
2.春秋时期,______工具的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______进行耕作,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
3.______、______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______生产成为可能。______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______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改革。______首开变法之风,通过变法,该国很快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此外,在楚国,楚悼王任用_____实行变法;______在韩国实行改革;______在齐国实行改革。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1.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在______的变法,变法开始于公元前______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学互动课堂(教师点拨,帮你驶进互动学习的快车道)
探究一
你是怎样理解史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一历史现象的?
探究提示 “公作”时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被强制集体劳动,生产的收获物全部上缴,因此他们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消极怠工;“分地”时劳动者个体耕作能够支配一部分自己的劳动,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因而劳动者的积极性高。
探究二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探究提示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但变法还是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四、同步升级演练(我行,我一定能赢)
一、请你选择
1.西周时期人们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有( )
A.木制,石制工具 B.石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工具
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反映了牛耕的推广情况。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耕作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铁铧犁的出现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铁铧犁是( )
A.破土耕地工具
B.收割庄稼工具
C.除草工具
D.灌溉工具
4.右图中的铁农具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夏朝
5.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夏商时期
6.在《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是因为( )
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D.规定按军功授爵
7.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8.(趣味题)在一部以公元前四世纪中期秦国为题材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故事情节,其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
A.他是一个农民,在服兵役时立了战功,被授予爵位,并赐了几十亩地
B.他辛苦劳作,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劳役
C.他又买了几十亩地,成为地主
D.晚年经商,用挣的钱捐了一个县令
9.商鞅变法后,秦国县令的产生是经过( )
A.世代相传 B.周天子任命
C.秦国国君任命 D.大家推选
10.商鞅变法的性质是( )
A.奴隶主阶级改革 B.地主阶级改革
C.农民要求“分地” D.平民反对暴政
二、知识园地
11.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商鞅充满自信地站在咸阳城楼上,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二、……三、……四、……。”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①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地主,你对法令中的哪两条最欢迎?
②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最为不满?为什么?
12.(探究题)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编制户口,加强刑法。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什内的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其他人家必须告发,如隐瞒不告,就以相同罪名处罚。
——摘自课本“商鞅变法内容”
请回答:此材料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你对上述规定有何感想与评价呢?
13.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请回答:
①文中的“卫鞅”是谁?“孝公”是哪一国君?
②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③这个主张是否得到了实施?结果如何?
14.(各抒己见)1996年岁末,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朱总理为什么会对这场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改革如此动情?今天,我们共同来对商鞅变法作一番探讨。请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经典试题
15.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 )
A.秦 B.齐
C.楚 D.燕
16. 应用铸铁我国比西方国家早( )
A.800年 B.900年
C.1000年 D.1900年
成长记录(记录成长的点点滴滴,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答 案
自主学习导航
(一)1.千耦其耘 2.铁制 犁 3.铁器 牛耕 个体 个体小农 新兴地主
(二)魏国 吴起 申不害 邹忌
(三)1.商鞅 秦国 356 2.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②奖励生产 ③奖励军功④承认土地私有 ⑤推行县制 ⑥统一度量衡
同步升级演练
1.A 2.D 3.A 4.C 5.B 6.D 7.D 8.D 9.C 10.B
11. ①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②奖励军功。因为按照军功大小授爵,而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12.核心主张:加强法制建设。 评价:①商鞅变法以法制建设为前提,保证了变法诸多措施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秦国成为最富强国家,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秦国法律规定过于严厉,“连坐”邻里,使得社会又处于不安定之中。③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确立时期,商鞅变法对今后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13.①商鞅;秦国。②按现实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国家的政策;新兴地主阶级。③得到了实施;结果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改革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所以朱镕基总理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
15.A 16.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