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③——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史模块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二单元第五课
5.学时数: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①本课属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从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困难。
②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关于希腊民主政治有了一些了解,基础知识较好。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较浓,但知识视野比较狭窄,分析能力、评述历史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他们阅读相关的史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加强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人文主义、自然哲学派、智者学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2.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本单元内容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学习本专题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源于古希腊先哲;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②本课标题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首先应将人文主义的含义给学生解释清楚。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③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④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⑤教学重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观点。
难点: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知德合一。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识记: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理解:智者学派关于人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观点的不同;比较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孔子。
2.发展性目标
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尊重别人,善待生命,平等与人相处的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希腊神话和苏格拉底的生平以及著名言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②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呈现新知识
导入新课
在大屏幕上打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景,“看了这幅名画,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感觉到雅典的哲学家们在探求真理时的严肃、热烈的场面。接着,教师又提出:“那么古代希腊的智者是如何看待‘人’的?”引入新课。
(多媒体板书)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思考题一 泰勒斯的命题对不对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这个命题的意义不在于命题本身,命题本身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水是人可以见到的物质,与人密切相关,而不 ,是虚无缥缈的神,它表明:古希腊思想家们己经开始从对神支配自然转向现实中的自然界,开始探究和探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这是希腊城邦兴起后,人的意识觉醒的表现,标志着希腊神话时代结束了。他们为以后产生的研究人和社会的智者学派奠定了基础。
思考题二 智者学派是如何看待人和社会的,为什么具有进步性
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注意[学思之窗]提供的信息,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
(多媒体板书) 二、美德即知识
思考题三 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一切事物都要以每个个人的需要为标准,即使是在社会道德方面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强求一致。这种思想会产生什么后果?有人说苏格拉底是他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呢
方法: 通过提问、激励与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思考题四 苏格拉底在人文思想方面主要研究的是什么 其提出的著名的观点是什么
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苏格拉底的名言,然后进行分析,组织学生重点发言。
思考题五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处于同一时代,为什么不属于智者学派
方法:指导学生用分析对比的方法找答案。
思考题六 苏格拉底在实践活动上是怎样坚持其人文思想的 苏格拉底为什么从容赴
死 你如何看待苏格拉底从容赴死呢
方法: 教师在分析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看图片、讨论。
思考题七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样留传后世的 苏格拉底和中国哪个思想家有相似之处
方法 引导学生看书,由学生或者教师介绍中国古代学者孔子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中国和西方两位大思想家。
※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组织学生讨论,重点发言)
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多媒体板书)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思考题八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的思想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师生关系,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历史纵横],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教师总结
自然哲学:从神到自然——精神觉醒
智者学派:从自然到社会——人文精神
苏格拉底:从社会——人
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2.设计意图
本设计围绕希腊文化孕育了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以问题的方式设置情景,提供一定的资源解答问题,逐个说明希腊神话、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这三个角度怎样表达早期朦胧和稚嫩的人文主义思想,并进而说明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力图希望着力介绍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和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尽可能解决教材中提出的学习思考的问题和延伸学习的问题。
3.教学活动结果的期望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古代希腊的文明中孕育了早期的人文精神。首先分析希腊神话的特点,说明希腊神话带有早期人文主义的色彩,然后围绕什么是智者学派、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为优秀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问题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讲解和讨论明确希腊文化中带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即关注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道德等。
四、完善策略
1.这节课的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没有存在着过简或太难的倾向?
2.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①古希腊经济繁荣
②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背景
内涵: 研究人;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
苏格拉底
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表现
代表作《理想国》
意义:为理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世界由神创造
神
人
自然
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类的理性
体现人文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