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卑劣( ) 诬蔑( )
卑鄙( ) 赋予( )
挑拨离间( ) 无耻( )
横 血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悲fèn( ) tú( )杀
chuí( )击 恐bù( )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诬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蛮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4)________: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5)搞阴谋诡计的人,经常采用偷天换日的________伎俩来混淆黑白,蒙蔽群众。
(6)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拨弄是非,真是__________无耻!
4.本文是一篇________讲演,讲演者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李先生”即____________,是________人士。
5.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6.这篇讲演开头两段就暗杀李公朴先生的事件,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7.这篇讲演词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8.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9.阅读课文,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
阅读课文第四、五段,回答问题。
10.选文中最能表达闻一多先生的观点的是哪句话?
11.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选文中的“你们”“我们”分别指的是谁?
课时作业
[13 最后一次讲演]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耻(zhǐ) 诬蔑(miè) 激动(jī)
B.屠杀(tú) 卑劣(liè) 恐怖(bù)
C.锤击(chuí) 挑拨(tiāo) 黎明(lí)
D.离间(jiàn) 悲愤(fèn) 卑鄙(bì)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4.2017·连云港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
C.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
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
5.八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普法宣传,请你运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 5 mg/片。
【用法用量】 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 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 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6.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7.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8.“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一句中的“此事”指哪件事?
9.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10.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
11.请你写一段演讲词,要求运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句式,表达你的深厚感情。
详解
1.liè miè bǐ yǔ jiàn chǐ hènɡ hénɡ xuè xiě
2.愤 屠 捶 怖 厉 励 赋 贼
3.(1)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2)(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3)挑拨离间 (4)光明正大
(5)卑劣 (6)卑鄙
4.即兴 闻一多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李公朴 爱国民主
5.[解析] D 这篇讲演中并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6.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而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7.这篇讲演词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感到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高度评价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则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8.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消灭的。
9.这篇讲演词的特色是: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它是这样形成的:一是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彩截然不同;二是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10.[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作者要表达的观点,都是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多为表示判断的陈述句,有时候会有提示性的语言。选文要表达的观点,有提示性的语句——“我们有这个信心”,冒号后的语句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答案]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1.含义: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只会让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2.“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1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表现手法、重点词语的运用、句式等角度切入。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入手。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革命的“黎明”即将到来,国民党反动派在做垂死挣扎,而“我们”面临的斗争将更加残酷。
【作业】
1.[解析] B A项,“耻”应读“chǐ”;C项,“挑”应读“tiǎo”;D项,“鄙”应读“bǐ”。
2.[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第②句中“成”应为“承”,第④句中“陪”应为“赔”。
3.[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感彩的能力。B项,“骄傲”是贬义词褒用,其他三项都是贬义词。
4.[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表意重复,“作出重要指示”与“指出”删去其一;B项,“几个”指代不明,既可指电视台,也可指记者,还可以指“提问”,有歧义;C项,“冠军”不能修饰“荣誉”,可将“冠军”改为“最高”。
5.(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掌握。在了解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环保法》普法宣传”这一主题进行宣传语的拟写。同时要满足宣传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要求。
[答案] 示例一:环境保护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示例二: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作答时,要求语言简洁、得体,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所提取的信息要有效,语言要精练,务必在30字以内。
[答案] 示例:张爷爷,您每天早上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6.[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点词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叩”和“鸣”两个词来理解,“叩”是“问”的意思,“鸣”是“讲”的意思。
[答案] 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7.略。(答“好”与“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8.指蒙文通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9.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等。
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示例: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泉源,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13 最后一次讲演 时间 2018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
教学[来源:学科网ZXXK] 目标 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1、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2、批注、理清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感情。[来源:Zxxk.Com]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通过阅读批注,初步了解闻一多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给课文做批注。
难点: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方法 批注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李公朴、闻一多的个人事迹,了解“一二.一”事件及“护国战争”事件。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 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 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黄冈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读准 字音。
卑劣(liè) 诬蔑(miè) 卑鄙(bǐ) 离间(jiàn) 蛮横(hèng) 赋予(fù)
3.理解词义。
卑劣:卑鄙恶劣。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三、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2.合作完成课文旁批问题。 3.师生之间交流旁批内容,完善修改。 四、理解作者感情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的卑劣无耻形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 、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 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4.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发出了怎样的号召? 五、小结 布置作业:(C)抄字词(AB)写句子 ;积累文学常识。 自读课文,提取文段信息,理清课文行文思路。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课型 新授 课题 13 最后一次讲演 时间 2018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演讲稿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来把握演讲稿强烈的感彩和口语色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难点:体会语言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师范朗读、点拨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最后一次讲演》中,我看到一个大义凛然、爱憎分明、舍生忘死的闻一多。 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这篇演讲稿的特点。 朗读、体会演讲稿特点 教师师范朗读文本。 学生标注重音、停连,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和节奏。 3.全文朗读。 三、探究体会讲演词特点 老师提问: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感情上: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语言上: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语言感彩浓烈,爱憎分明。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找出相应的语句品析。 1.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辞的感彩截然不同: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地感情。找出感叹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口语的大量使用 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使语言短促有力,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4.设问、反问及反复和排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 5、讲演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量。四、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请说说本文主旨。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小结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布置作业 回顾、评价作业,导入本节课目标。 教师指名读,评师生议。 加入词性讲解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最后一次讲演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讲演?
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
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回家途中,他就被暗杀。
导入新课
讲演背景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特点:讲演要有针对性,讲演的思路要清晰,内容充实;语言要口语化。
结构: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主体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了解演讲词、闻一多、李公朴
1.了解讲演词
了解演讲词、闻一多、李公朴
2.了解作者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的诗坛。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表达了热烈的爱国感情。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了解演讲词、闻一多、李公朴
3.了解李公朴
了解演讲词、闻一多、李公朴
李
公
朴
卑劣 诬蔑 屠杀 挑拨离间
蛮横 赋予 恐怖 卑鄙
1.给加点字注音
liè
wū miè
tú
kǒng
jiàn
yǔ
bǐ
mán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
2.解释下列词语
污蔑
捏造事实冤枉人。
卑劣
赋予
蛮横
卑鄙无耻
挑拨离间
卑鄙恶劣。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1.讲演词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根据讲演内容把本文分为部分吗?
自主学习
一(1-3段):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痛斥反动派暗杀罪行。
二(4、5段):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
三(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检查预习
2.闻一多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合作探究
影视课文《最后一次讲演》
1.讲演开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是最卑劣无耻。
合作探究
闻一多雕像
合作探究
2.作者在第二部分剖析了敌人制造恐怖的什么原因?有何作用?
揭示了反动派自己恐怖,有力地揭露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为下文宣告人民必胜、光明到来做铺垫。
合作探究
3.在演说的后半部分,闻一多先生满怀深情讲述李公朴烈士及“一二一”烈士牺牲的意义,有何作用?
肯定李公朴烈士的光荣行为,赞扬云南人民的光荣历史,号召大家起来战斗。
合作探究
“一二一”四烈士墓
合作探究
语言口语化,有爱憎分明的态度。
4.同其他文学类作品的语言风格相比,这篇讲演词的语言有何特点?
合作探究
这篇即兴讲演,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课堂小结
1.内容
这篇即兴讲演,针对追悼会现场的人民群众、进步青年以及反动派的特务,针对性强。其次,讲演的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要口语化,便于表达情感。
课堂小结
2.讲演词特点
1.完成【试题中心】“理解检测”。
2.课下阅读一篇讲演词,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讲演词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针对性强
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语言口语化
内容
特点
怒斥罪恶、赞颂英烈敌人必败、人民必胜
追述历史、发出号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七子之歌的来历》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中国人。闻一多先生满怀爱国之心,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讲演,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一代的读者。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最后一次讲演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整体感知
1.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为了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整体感知
(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彩浓烈,爱憎分明。
合作探究
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演讲词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感染力。本文取得这种表达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句式: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祈使句
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
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合作探究
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______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 ____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
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感叹句
揭露了敌人的虚弱的本质,
反问句
对敌人的蔑视。
合作探究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对比
反问
比喻
反复
合作探究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文中人称是如何变化的?体会其作用。
合作探究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品析:深刻地剖析了敌人的心理,揭露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品析句子
合作探究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品析:因果倒置的复句。强调了正义必胜,真理永存的坚定信念,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品析句子
合作探究
品析: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彻底革命精神。
品析句子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电影剧照
1.分小组自主讨论交流讲演词的语言特点。进一步品味语言。
2.面对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设计一段讲演词,表达自己的看法,语言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不同的句式。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讲演。
归纳提升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词,慷慨激昂,义正辞严,态度鲜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最后一次讲演”,尤其是他的语言,感情强烈,爱憎分明,有极强的感染力、战斗力。
在讲演中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运用了对比、反复等修辞,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更好地表达出讲演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多种句式的 使用: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
运用对比、反复
不断变换人称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语言特色
板书设计
谢谢收看!